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肺癌手术中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肺癌手术中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刘宇 王富芬 何琼珍 李智 王云林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 麻醉科 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 研讨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肺癌手术中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入的肺癌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均行肺叶切除术,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椎旁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 结果 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 结论 肺癌手术中的术后镇痛中应用超声引导椎旁阻滞镇痛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关键词】肺癌;术后镇痛;超声引导椎旁阻滞;静脉自控镇痛

目前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肺癌导致的死亡已经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一位,高达19%[1]。当前临床对于肺癌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是术后容易出现较强烈的疼痛感,若不给予有效的措施便会引起一系列应激反应,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全身炎性反应,因此术后镇痛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静脉自控镇痛虽然能发挥一定效果,但是大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会对呼吸产生抑制,还会引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超声引导椎旁阻滞是在胸椎旁间隙中注入局麻药,从而对交感神经和同侧躯体产生阻滞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探寻了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肺癌手术中的术后镇痛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入的肺癌手术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35-75岁,均数为(55.63±2.19)岁。对照组,女13例,男17例,年龄35-74岁,均数为(55.13±2.08)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行肺叶切除术,术中麻醉方式相同。观察组:术后行超声引导椎旁阻滞镇痛,协助患者取侧卧位,选择距离T4棘突上缘大约2.5厘米的位置作为椎旁阻滞的穿刺点,将腰麻穿刺针垂直于皮肤方向进行穿刺,当针尖达到横突处时,向尾侧慢慢调整针尖的方向,等针尖滑过横突之后再进针大约1厘米。接着回抽,若是未见气体或者血液,便取0.3ml/kg的罗哌卡因将其经穿刺针一次性注入患者体内。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取15ug/kg芬太尼和16mg昂丹司琼混合,再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将混合物的剂量达到100ml,等药物配好之后借助PCA泵对患者实施静脉自控镇痛。

1.3观察指标

(1)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观察术后2h、6h、12h、24h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进行评价[3],0-10分别表示疼痛程度依次增强,患者依照自身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数字表示。(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包括恶心、干呕、呕吐等。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622aaab76d9b8_html_3d9b69eb4b782fb2.png622aaab76d9b8_html_3d9b69eb4b782fb2.png ±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VAS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低(P<0.05)。见表1:见表1:

1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n30,分)

组别

2h

6h

12h

24h

观察组

1.31±0.28

1.05±0.25

0.89±0.22

1.25±0.53

对照组

4.46±0.39

4.31±0.35

4.11±0.59

3.56±0.82

t

35.936

41.514

28.009

12.959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26.67%相比显著更低(P<0.05)。见表2: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30,例)

组别

恶心

干呕

呕吐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

1

1

0

2(6.67)

对照组

5

2

1

8(26.67)

χ2




4.320

P




0.038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多发病,大多采取手术治疗,临床常见的有肺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等,但是术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作为一种急性创伤性疼痛,会为围术期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术后镇痛成分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得出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VAS分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的26.67%低(P<0.05)。当前在临床上静脉自控镇痛和超声引导椎旁阻滞镇痛都比较常见,虽然静脉自控镇痛具有镇痛比较完全的优点,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时刻做好严密的监测,避免导致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4]。随着超声技术和神经刺激仪的不断进步,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胸椎旁间隙主要位置在脊柱两侧楔形空间中,其间隙中包括胸神经、交感神经及其其他分支等,椎旁神经阻滞主要通过将局麻药注射到胸椎旁间隙中来达到相应节段交感神经以及躯体的阻滞效果[5]。并且椎旁阻滞还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在超声图像的引导下阻滞成功率更高。

综上所述,肺癌手术中的术后镇痛中应用超声引导椎旁阻滞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义,龙明绵,黄桂华,等.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7):1428-1431.

[2]燕丽丽,薛春竹,何菊芳,等.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食管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1,23(4):292-295.

[3]王志华,王静,李逸飞,等.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及早期康复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1,19(5):503-506.

[4]李真,王瑞.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联合PCIA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8):1213-1214.

[5]祁占花,张建业,范卫玲.超声引导下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21,27(8):1641-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