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47000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预警监控对预防精神科患者噎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患者共103例,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A组与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51例,实验B组52例。对实验A组的患者应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对实验B组的患者应用风险预警监控护理。结果:实验B组患者的噎食状况以及饮食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实验A组的患者。结论:风险预警监控能够帮助减少精神科患者噎食状况发生的几率,增加患者饮食安全的相关知识,巩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风险预警监控;精神科;噎食;预防效果
噎食是精神科患者的常见突发情况,可由药物副作用、患者自身病症情况、患者自身生理原因以及患者脑器质性改变等因素诱导发生[1]。噎食可造成患者呼吸道堵塞,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障碍甚至是窒息,若未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为降低精神科患者出现噎食情况的几率,优化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本院特选取精神科患者共103例实施差异性护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近两年所接收的精神科患者共103例,依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A组以及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51例,实验B组52例。实验A组患者的年龄跨度为23-71岁,均龄为(51.34±10.25)岁。应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实验B组患者的年龄跨度为22-71岁,均龄为(51.02±10.31)岁。两组患者的病症种类以及患者数量不存在过大差异,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实验研究,将103例患者的其他实验相关基本资料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按照规定流程对所有被选取为研究对象的患者进行了常规的身体检查以及对症治疗后,对实验A组的患者应用传统的护理服务:①严密把控患者的病症情况发展趋势,定时交代患者服用对症药物进行治疗[2]。②观察患者的行为取向,预防患者出现毁物、自残以及他伤等风险情况。
对实验B组的患者应用风险预警监控护理,其具体内容为:①系统收集并分析组内各患者的病症基本情况,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以发生噎食风险的概率为标准,将组内患者进行护理监控等级划分。增强对噎食风险大的患者的饮食监控及指导教育。同时对以往噎食案例实施分析,归纳出诱发噎食情况的主要因素,并构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机制。
②围绕“饮食安全、防范噎食”开展安全饮食知识讲座以及相关培训考核活动,丰富并巩固精神科护理人员对于患者饮食安全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噎食抢救技能,并通过定期的考核校验培训效果[3]。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重视对精神科患者实施饮食安全知识的宣教,注重患者的理解记忆与掌握,强化其在进食过程中对饮食安全的自主重视程度,提升患者预防噎食的警惕性。
③严格规范患者的日常就餐环境,要求提升患者的进食专注度,患者进食时应当避免与患者进行闲谈,并禁止在此期间播放影视音乐等,防止患者因外界干扰而分散进食注意力,发生噎食[4]。护理人员在患者进食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的进食习惯,如狼吞虎咽、抢食、进食期间说话玩闹等,对于该类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制止,并告知其危险性以及发生噎食的严重后果,护理人员应当帮助纠正患者的进食习惯,使其规范进食。
④在病房走廊、医院休息区域张贴饮食安全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巩固强化对饮食安全的记忆,促使其养成自我规范饮食的主观意识。
⑤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家属普及饮食安全知识,并提供相关饮食建议,避免家属为患者提供阻碍其病症稳定恢复的食物,降低因家属纵容患者不规范进食而导致噎食状况发生的可能性。
1.3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处理,X²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噎食风险的发生状况对比
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发生噎食的几率相较于实验A组患者来说明显更低,P<0.05,具体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两组患者噎食风险的发生状况对比
组别 | N | 噎食发生率(%) |
实验A组 | 51 | 6(11.8) |
实验B组 | 52 | 1(1.9) |
注:与实验A组相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饮食安全知识掌握状况对比
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对于饮食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相较于实验A组患者来说明显更好,P<0.05,具体数据如表2-2所示:
表2-2两组患者饮食安全知识掌握状况对比
组别 | N | 完全掌握(%) | 基本掌握(%) | 未掌握(%) | 总掌握率(%) |
实验A组 | 51 | 3(5.9) | 17(33.3) | 30(58.8) | 21(41.2) |
实验B组 | 52 | 16(30.8) | 26(50.0) | 10(19.2) | 42(80.8) |
X² | | | | | 8.638 |
P | | | | | 0.004 |
2.3两组护理人员噎食应对能力对比
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护理人员对噎食的应对能力相较于实验A组护理人员来说明显更好,P<0.05,具体数据如表2-3所示:
表2-3两组护理人员噎食应对能力对比
组别 | 饮食安全(分) | 噎食预防(分) | 噎食处理(分) |
实验A组 | 89.25±5.13 | 88.93±3.38 | 89.95±6.98 |
实验B组 | 95.14±3.98 | 96.76±3.12 | 96.65±3.16 |
注:与实验A组相比较,P<0.05。
3.结论
噎食作为精神科患者的常见风险情况,发生情况紧急,发生后果严重[5]。对于噎食的预防应当立足于护理人员的强制规范以及患者自身的主观意识,加强精神科患者风险事件的有效防控。根据本次治疗效果实验研究的表格数据不难看出,风险预警监控能够帮助减少精神科患者噎食状况发生的几率,增加患者饮食安全的相关知识,巩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祥霞.精神科患者噎食的预防与护理[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4):237-238.
[2]陈海燕.风险预警监控对预防精神科患者噎食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7):133-135.
[3]张欣欣.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对精神科患者噎食的预防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01):62-64.
[4]江莉霞,秦国兰,耿在香.精神科12例噎食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7):97+104.
[5]高玲,谭伟伟,袁燕亭.精神科患者噎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07):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