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 普外一科 广东省佛山市 528305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用于胃穿孔治疗对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患者全部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对照组患者行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最后对比两组间术后1h、24h、48h、72h血清平均促胃液素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1h、24h、48h、72h血清平均促胃液素水平分别为(38.12±8.4)、(51.23±11.9)、(61.3±14.3)、(62.0±21.6),对照组患者术后1h、24h、48h、72h血清平均促胃液素水平分别为(31.5±8.3)、(36.9±7.6)、(41.9±9.9)、(49.9±16.1),试验组患者术后1h、24h、48h、72h血清平均促胃液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修补术用于胃穿孔治疗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有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腔镜修补术;胃肠动力;胃穿孔;促胃液素
胃穿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胃溃疡患者中一种严重并发症,病情凶险、进展快、起病急,常诱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控制其病情,否则危及生命。现阶段胃穿孔的临床治疗常采取单纯修补术,具有风险小、创伤小的特点。开腹修补术是一种经典的手术模式,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其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于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治疗中。本文就腹腔镜修补术用于胃穿孔治疗对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胃穿孔手术病人160例,患者均经相关影像学以及病理检查确诊,指征符合手术要求。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35到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9±4.8)岁,发病时间4到22小时之间,穿孔直径为0.4到0.7cm;穿孔部位:胃小弯30例, 胃窦40例,其他部位10例。对照组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在36到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51)岁,发病时间3到23小时之间,穿孔直径为0.3到0.7cm;穿孔部位:胃小弯29例, 胃窦42例,其他部位9例。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穿孔部位及年龄等方面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方法
患者全部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对照组患者行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切开患者上腹部正中处,切口10到15cm,直视下用4.0丝线缝合穿孔处。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建立气腹,其压力在13到15mmHg之间,鞘管插入脐部,腔镜对穿孔探查后,按照穿孔部位确定其他鞘管位置;腹腔镜下吸出腹腔脓液,吸引器经穿孔慢慢伸入胃腔内,剪出少量穿孔边缘组织,快速进行病理检查,检查结果为非癌性穿孔后,腹腔镜下采用0/1Dexon线,在穿孔边缘5到8mm处进行缝合,全层缝合1到2针,术后1h、24h、48h、72h依次抽取2mL静脉血,置存在4℃环境下,离心15分钟,转速设置为3500r/min,静脉血离心后,18℃环境下静置血清,最后采用放射免疫法对促胃液素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间术后1h、24h、48h、72h血清促胃液素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这一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 ±s)进行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促胃液素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术后1h、24h、48h、72h血清平均促胃液素水平分别为(38.12±8.4)、(51.23±11.9)、(61.3±14.3)、(62.0±21.6),对照组患者术后1h、24h、48h、72h血清平均促胃液素水平分别为(31.5±8.3)、(36.9±7.6)、(41.9±9.9)、(49.9±16.1),试验组患者术后1h、24h、48h、72h血清平均促胃液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促胃液素情况对比( ±s,pg/mL)
组别 | 术后1h | 术后24h | 术后48h | 术后72h |
试验组 | 38.12±8.4 | 51.23±11.9 | 61.3±14.3 | 62.0±21.6 |
对照组 | 31.5±8.3 | 36.9±7.6 | 41.9±9.9 | 49.9±16.1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导致胃穿孔的一种主因素,随溃疡的加深会诱发透肌层、浆膜层以及胃被或十二指肠壁穿透,导致穿孔现象的出现。穿孔后,每位患者具体情况略有不同,其中少部分表现出胃结肠瘘,大部分表现为胃后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情相对严重者,会引发细菌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2-3]。胃穿孔临床上多采用保守以及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但大量研究表明,穿孔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滥用甾体类抗炎药,因此,该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4-5]。开放性修补是胃穿孔治疗的一种传统手术模式,具有良好的疗效,但该模式无法使病变部位充分暴露,激惹情况相对严重,极易导致术后机体胃肠功能出现紊乱,对患者身体的恢复很不利。研究表明,胃穿孔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相对于开放性修补术可取得更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能有效减少术中总出血量,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促胃液素由胃肠道G细胞能分泌,属于多肽类激素,作用于胆囊收缩素受体,促进胃酸的分泌,从而对胃肠道黏膜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胃泌素可作为胃黏膜功能状态评估指标,常用于诊断胃肠疾病。本研究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1h、24h、48h、72h血清平均促胃液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腔镜修补术用于胃穿孔治疗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有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永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溃疡并发胃穿孔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8):50-51.
[2]靳和平.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10):734-737.
[3]江义舟,彭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43-45.
[4]闫毅,毛天敏.腹腔镜与开放性修补术治疗胃穿孔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分析[J].微创医学,2017,12(6):786-788.
[5]林莉,朱一宁,朱智军,等.腹腔镜微创手术对胃穿孔患者的疗效及胃肠动力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9):1732-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