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3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策略

高淑芳

嘉祥县人民医院 山东济宁 272400

摘要目的: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患者为于我院行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且存在不良反应的18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患者性别、年龄、所用药物、给药方式及累计系统、症状表现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消除时间等进行总结,同时对临床合理用药策略进行阐述。结果:50岁以上患者占比高于20-29岁、30-50岁患者(P<0.05)。患者不同年龄性别占比相比(P>0.05)。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加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占比最低。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较易累及皮肤及附件,其次较易累及消化系统、全身性反应及神经系统等。50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短于20-29岁、30-50岁患者,不良反应消除时间长于20-29岁、30-50岁患者(P<0.05)。肌肉注射占比最高,且占比高于静脉滴注、静脉推注与口服给药(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患者多器官与系统,且较易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须临床在予以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时重视用药方式、用药人群等,并强化高风险人群用药后不良反应监护,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氟喹诺酮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

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临床常用抗生素,其对细菌DNA旋转酶活性进行抑制,从而对细菌DNA复制与转运等进行抑制,以此遏制细菌正常繁殖,从而起到灭菌作用。此外,在与其他抗菌联用时,其较少引发耐药性,因此较易为临床广泛应用。随着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引起了临床的高度关注,经统计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患者皮肤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并可对患者治疗造成一定影响[1]。基于此,本文对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行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目的在于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合理用药策略,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现对研究做如下阐述及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患者为于我院行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且存在不良反应的186例患者。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其中,男、女各有92例、94例,年龄最大、最小分别为75岁、21岁,平均年龄(42.05±6.22)岁;50例泌尿系统感染,70例呼吸系统感染,46例消化系统感染,13例急性胆囊炎,7例术后抗感染;27例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高血压;123例轻度不良反应,45例中度不良反应,18例重度不良反应。

纳入标准:确诊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孕产妇;过敏性体质;免疫系统疾病;中途退出;临床资料不全等患者。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患者性别、年龄、所用药物、给药方式及累计系统、症状表现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消除时间等进行总结,同时对临床合理用药策略进行阐述。

1.3 统计学方法

经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本次研究的数据予以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n(%)、(6229a4e0b3792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 ±s)表示,并分别经χ2t进行检验,P<0.05,表明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分析

如表1示,50岁以上患者占比高于20-29岁、30-50岁患者(P<0.05)。患者不同年龄性别占比相比(P>0.05)。

1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分析[n%]

年龄

性别

占比

男性

女性

总计

20-29

16

19

35

18.82

30-50

22

21

43

23.12

50岁以上

54

54

108

58.06

总计

92

94

186

100.00

2.2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时间所涉药物种类分析

如表2示,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加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占比最低。


2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时间所涉药物种类分析[n%]

药物种类

例数

占比

左氧氟沙星

78

41.94

诺氟沙星

64

34.41

莫西沙星

3

1.61

环丙沙星

33

17.74

氧氟沙星

3

1.61

洛美沙星

4

2.15

加替沙星

1

0.54

2.3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表现

如表3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较易累及皮肤及附件,其次较易累及消化系统、全身性反应及神经系统等。

3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表现[n%]

累及系统

例数

占比

具体表现

皮肤及附件

89

47.85

瘙痒、红肿、皮疹及疼痛等

消化系统

43

23.12

食欲降低、腹胀痛、恶心呕吐等

全身性反应

35

18.82

高热、出汗、寒颤与过敏性休克等

神经系统

11

5.91

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耳鸣及癫痫等

呼吸系统

3

1.61

咳喘及呼吸困难等

循环系统

3

1.61

血压下降、胸闷、心动过速及心悸等

泌尿系统

2

1.08

尿少、血尿及肾区疼痛等

2.4 不同年龄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消除时间分析

如表4示,50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短于20-29岁、30-50岁患者,不良反应消除时间长于20-29岁、30-50岁患者(P<0.05)。

4不同年龄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消除时间分析(6229a4e0b3792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sh)

年龄

例数

发生时间

消除时间

20-29

35

20.73±4.05

11.01±0.42

30-50

43

17.30±3.85

13.89±0.37

50岁以上

108

11.33±3.49

16.33±1.56

2.5 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患者给药方式统计

如表5示,肌肉注射占比最高,且占比高于静脉滴注、静脉推注与口服给药(P<0.05)。

5 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患者给药方式统计[n%]

给药方式

例数

占比

肌肉注射

112

60.22

静脉滴注

44

23.66

静脉推注

24

12.90

口服

6

3.23

3 讨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抗生素,其具有较强抗菌性,且可经多种方式给药,吸收效果较好,较易为临床用于多系统感染治疗中[2]。经由本文研究可见,我院行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186例患者中,50岁以上患者占比高于20-29岁、30-50岁患者(P<0.05)。患者不同年龄性别占比相比(P>0.05)。可见,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不存在性别之分,但年龄越大越易出现不良反应,分析原因为,随着患者年龄增大,其机体功能不断退化,较易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再加上代谢功能降低,更易导致代谢产物无法快速消除,甚至导致机体内血药浓度过高,进而引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患者多器官与系统,且较易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须临床在予以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时重视用药方式、用药人群等,并强化高风险人群用药后不良反应监护,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建立.氟喹诺酮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及对合理用药的启示[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6):11-13.

[2]李佳.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