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8300
【摘要】目的:观察精细化优质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6例手足口病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精细化优质护理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8例:未开展精细化优质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8例:精细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体温复常时间、手足疱疹消失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精细化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精细化优质护理;小儿手足口病;应用效果
手足口病的发生主要通过接触被肠道病毒感染的手、毛巾、玩具食物,或经呼吸道飞沫传染、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咽部与肠道上皮细胞在病毒相关毒素的影响下发生变性,致使患儿手足、口咽、手足肌肤形成疱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常见与春秋两季,此外,本病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小儿手足口病若未及时行有效治疗可对心功能以及脑部神经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此外,由于患儿年龄小,入院后耐受能力低下,因此,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开展精细化化优护理[1]。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6例行常规护理以及精细化优质护理手足口病患儿预后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28例行精细化优质护理的手足口病患儿中男(n=14)、女(n=14),年龄区间为:2岁~8岁、平均(4.02±1.52)岁,病程/平均病程为:1天~3天,(2.02±0.11)天。对照组28例未开展精细化优质护理而行常规护理患儿中男(n=14)、女(n=14),年龄区间为:2岁~7岁、平均(4.01±1.51)岁,病程/平均病程为:1天~3天,(2.01±0.14)天。两组患儿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1)。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对象均手足以及口腔粘膜出现米粒大小疱疹,结合患儿血常规、病原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确诊,且患儿家长获悉本次研究后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非首次手足口病入院系统治疗患儿。(2)排除本次研究相关措施落实前,接受过其他系统诊疗的患儿。(3)排除手足口并发病前生长发育异常患儿。(4)排除入院诊疗资料缺失患儿。
1.3方法
1.3.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照医嘱对患儿规律用药,同时协助患儿家长为患儿更换衣物,为患儿提供洁净、舒适的病房就诊环境,切断感染源,并对患儿皮损部位应用炉甘石洗剂外洗以缓解患儿局部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1.3.2实验组患儿行精细化优质护理,(1)健康教育,一般情况下,患儿年龄小,入院后在陌生环境刺激下易哭闹、躁动,进而影响患儿家长情绪,从而激化患儿家长与护理人员的矛盾。对此,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如实告知患儿家长患儿实际病情,并预先性告知患儿在诊疗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同时列举预后案例,从而提升患儿家长对临床诊疗护理的信心。(2)口腔护理:请患儿家长在患儿饮食后给予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在漱口后于患儿口腔皮损部位涂抹适量碘甘油,每日口腔护理3次。此外,请患儿家长为患儿提供清淡的食物。②发热护理:在做好保暖措施的情况下,应减少患儿衣物,并通过冰袋、温水擦拭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的方式以降低患儿体温。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在密切关注患儿各项生命指征的同时,应观察患者皮肤颜色以及面色的改变,谨防患儿出现循环衰竭。若物理降温干预无效则护理人员遵照医嘱实施药物降温。(3)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在观察患儿皮肤皮色以及皮损局部愈合的同时,应检查患儿指甲,为预防患儿抓挠皮损部位诱发感染,护理人员应在患儿住院期间协助患儿家长为患儿将指甲剪短,对于皮肤破溃部位先用炉甘石洗剂清洗后涂抹碘甘油,每日3-4次。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相关体温复常时间、手足疱疹消失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表达形式数据行χ2统计学检验,“ ±s”表达形式数据行t统计学检验,P值<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儿体温复常时间比对照组早、手足疱疹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早、口腔疱疹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早、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
表1 两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 [χ±s、n]
组别 | n | 体温复常时间(d) | 手足疱疹消失时间(d) | 口腔疱疹消失时间(d) | 平均住院时间(d) |
实验组 | 28 | 1.23±0.21 | 2.23±0.24 | 2.58±0.21 | 5.23±1.43 |
对照组 | 28 | 2.45±0.24 | 4.04±0.22 | 4.08±0.25 | 8.21±1.48 |
t值 | | 21.452 | 20.424 | 22.848 | 21.586 |
P值 |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小儿手足口发病急骤,在损伤患儿口腔粘膜以及手足粘膜的同时可致使局部出现疼痛,诱使患儿出现发热症状[2]。小儿手足口病目前常规护理诊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缺乏沟通,由护理人员落实相关护理措施,而患儿家长自护水平低,忽视患儿生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诊疗干预效果[3]。精细化优质护理从患儿生理特征出发,考虑到婴幼儿及其患儿家长自护水平低,在患儿入院后即对患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在安抚患儿家长情绪后引导患儿家长投入到疾病诊疗中,从而强化皮肤护理、饮食护理,提升护理诊疗效果[4]。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儿病情可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精细化优质护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赟. 精细化优质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的应用效果[J]. 皮肤病与性病,2018,40(6):894-896. [2] 罗红娟,刘俊影,李栾. 精细化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母婴世界,2020,11(23):155.
[3] 孙鑫. 精细化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9):224.
[4] 刘苗苗,吴静娴,王君琴,等. 精细化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J]. 哈尔滨医药,2019,39(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