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会泽县中医医院, 云南会泽, 65420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取8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时间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均接受胃镜和胃黏膜病理活检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经病理诊断,本组患者中有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肠上皮化生26例,非典型增生12例,上皮内瘤变5例。经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9例,准确率52.17%(36/69);胃镜表现为A患者14例,病理5例,符合率35.71%;A+B患者25例,病理6例,符合率24.00%,差异不高(P>0.05);A+B+C患者30例,病理25例,符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差异,临床可通过结合诊断来提高诊断有效性与准确性。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病理诊断
胆汁返流、遗传、饮食、年龄等都相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发展,一般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固有腺体发生萎缩,且伴有肠上皮化生状况,不及时治疗会发展至癌症,威胁患者生命[1]。因此,临床需要加强诊治,才可预防胃癌。胃镜与病理都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式,为了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本研究以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胃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把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本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共计8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范畴26~60岁,平均年龄是(46.34±2.19)岁。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参与该项研究。
1.2诊断方法
本组患者都需接受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病理检查:(1)胃镜检查:提前告知患者检查前8h内禁食禁饮,讲解胃镜检查期间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和相关检查细节,避免患者过度紧张与恐惧,检查前患者需口服盐酸达克宁胶浆(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20041523)10ml。内镜下表现:A颗粒或结节样变化,胃部黏膜呈现粗糙不平状态;B颗粒或者结节样变化,胃黏膜粗糙,红白相间,主要是白色;C胃黏膜粗糙,呈现以白为主的红白相间样,胃黏膜血管充分暴露,透明状,胃部褶皱薄且平,甚至呈消失状。(2)胃黏膜病理检查:取患者病灶至10%甲醛溶液中,并妥善固定,行HE染色和石蜡切片处理,科学诊断。诊断标准:①轻度:胃黏膜浅层发现炎症细胞,不高于三分之一黏膜层;②中度:胃黏膜层有炎症细胞,位于黏膜层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③重度:胃黏膜层出现大量炎症细胞。固有腺体萎缩状况:①轻度:固有腺体降低幅度不足三分之一;②中度:固有腺体降低范围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③重度:固有腺体降低幅度超过三分之二,甚至消失不见。上皮化生腺体分级:①轻度:三分之一胃黏膜细胞被肠上皮化生细胞占有;②中度: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胃黏膜细胞被肠上皮化生细胞占有;③重度:三分之二以上的胃黏膜细胞被肠上皮化生细胞占有。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种方法在本组患者中的诊断结果,分析病理诊断与胃镜表现之间的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值卡方;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肠上皮化生26例,非典型增生12例,上皮内瘤变5例。胃镜检出慢性萎缩性胃炎69例,准确率达52.17%(36/69);胃镜表现A14例,病理发现5例,符合率35.71%;A+B25例,病理发现6例,符合率24.00%,差异不高(P>0.05);A+B+C30例,病理发现25例,符合率83.33%,差异明显(P<0.05)。如表1。
表1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n,(%)]
胃镜表现 | 例数 | 病理诊断 | ||||
慢性浅表性胃炎 | 慢性萎缩性胃炎 | 肠上皮化生 | 非典型增生 | 上皮内瘤变 | ||
A | 14 | 4(28.57) | 5(35.71) | 2(14.29) | 0(0.00) | 0(0.00) |
A+B | 25 | 18(72.00) | 6(24.00) | 19(76.00) | 10(40.00) | 1(4.00) |
A+B+C | 30 | 4(13.33) | 25(83.33) | 5(16.67) | 2(6.67) | 4(13.33) |
3讨论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而引发胃癌的关键疾病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所以需要早期发现,尽早根治,有效预防胃癌。一旦人体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且相关于肠上皮内瘤变、上皮化生,而上皮内瘤变是一种动态变化,发展趋势由低向高发展,也可能出现严重现象,甚至出现逆转,但是面对不能逆转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演变成胃癌的发生率更高[2]。胃镜作为临床普遍应用的一种诊断手段,内镜下肉眼观察结果和患者病情状况之间并不具有典型性关系。一般在内镜表现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发现颗粒样或者结节样白泥湖啊,黏膜粗糙,红白相间,主要为白色,黏膜血管暴露在外,呈现透明状,褶皱发生明显萎缩,但是不少患者受到内镜分辨率、检查技术、胃腔充气量等因素的干扰,内镜表现并不明显,使得胃镜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3]。所以,内镜初诊联合病理诊断会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尽早确诊疾病类型,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发现A+B+C患者30例,病理检查发现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符合率高达83.33%,差异明显(P<0.05),充分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一定差异,必要情况下可进行结合性诊断,保证临床诊断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坤,冯银科.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对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160,162.
[2] 玄君.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比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75):3-4.
[3] 易小兵,完燕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1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