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入学不久的初一新生显得尤为重要。兴趣调动起来,学生们的学习就会乐在其中,“图”我自在。
关键词:读图析图;小组合作;情景教学
【课程标准】初中《地理》(鲁教版)世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判读方法。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并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地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研究模型、动手描绘、分组探究和多媒体演示相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地形是影响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立足课堂,学好知识服务国家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和计算;等高线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绘制。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等地形部位。山谷与山脊的区别。
【教学方法】模型展示、动手绘图、情境教学、分组讨论等方法。
【学习准备】课本 山体模型 B4纸 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播放《失街亭》历史故事视频,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体会地形对古代战争的重要影响,展示盘山公路和三峡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重要。激发学习热情,导入新课。
【看山识山】(说出山体部位的名称)
师:展示山地部位图和模型
大家都有爬山的经历,你能说出山体的主要部位吗?能把五个山体部位与图中的位置对应吗?
生:回答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及在图中的相对位置。
设计意图:明确山体部位、分布和特点。强调山脊是中间高,两侧低,二山谷是中间低,两侧高。山谷处已形成河流。
师: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示意图、讲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
地表的高低通常使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图中500米、1000米、1500米的含义是什么?
生:500米和1500米为海拔,1000米为相对高度。用海拔表示一个地点的真实高度。
设计意图:明确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并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过渡:如何把立体的山绘制在平面图上呢?
师:播放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视频,讲解等高线、等深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并掌握等高线、等深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
【画山识山】(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师:展示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步骤和要求,并在学生绘图过程中进行指导。
绘图步骤和要求:
1.材料 山体模型 B4纸 笔。
2.绘图 在B4纸上,沿每层边缘描画出一条闭合的曲线。
注意:固定点和方向不变。
3.把山体模型恢复原状。
4.在图上标注等高线的海拔和山体部位的序号。
生:4人一组,分工合作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标注海拔和山体部位序号。
师:展示学生的绘图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绘图,直观地体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和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师:屏幕展示学生绘制的等高线图,并提问:
1.AB两点的海拔是多少? 2.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3.⑥山峰的高度范围是多少? 4.②和⑦坡度较缓的是哪个?
生:结合山体模型,回答:
1.A和B点的海拔为200米。
2.BC的相对高度为200米,等高距也为200米。
3.⑥山峰的高度范围600-800米。
4.②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设计意图:认识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计算等高距,判断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过渡: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反应坡度的陡缓,而等高线局部的形态可以判读出山体的部位。
师:展示学生绘制的等高线图,引导学生分析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生:小组合作,在图上标注五个山体部位,分析等高线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学会依据等高线特点来辨认山体部位。
师:小结:山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并提醒山脊和山谷的易错点。
生:回答DE、EF、A和G处代表的山体部位。
过渡:经过我们绘制、分析等,是不是有点喜欢这座山了呢?我也很喜欢,我们一起设计一次旅游的线路吧。
【实景演练】(设计旅游线路)
师:展示旅游计划: 我们打算暑假到这个山区去旅游,对旅行路线的设想如下:
第一天进山,选择合适的上山线路和露营地点。
第二天早晨,寻找合适的地点观看日出。
引导学生讨论:
1.选择哪条线路上山合适?为什么?
2.露营地应定在哪里?为什么?
3.在哪里观看日出?为什么?
生:小组讨论。
过渡:经过大家精心的设计,相信我们的旅程一定圆满和愉快。
师:课堂小结
【结语】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小到日常旅游,大到道路、水利工程的国家工程的建设,处处离不开对山体的研究。望大家眼中有星辰,心中有山河,立足课堂,学好本领。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反思】本节课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结构紧凑。双边活动富有力度。学生参与度高。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足之处有如若再将讲解的时间压缩,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实践的时间就更好了。
参考文献:
[1]“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J].地理教师教学用书,2021(7).
作者简介:
祝凤华(1978.2— ),女,汉族,山东东营人,本科,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中学地理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