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山西省 运城市 043200
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配合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60例为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配合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风;偏瘫;补阳还五汤;针刺法
中风患者常表现为脑部缺血或脑部出血性损伤,病情会对患者的脑部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多数患者遗留后遗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影响较大[1]。偏瘫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不能正常的自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治疗,减轻其临床症状与不良体征,尽量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近年临床较为推荐中医治疗,目的在于为患者标本兼治,深度改善患者的病情,本文对我院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作分析,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配合针刺法治疗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60例为对象。(2)病情符合《中医诊断学(第九版)》中的诊断标准[2]。(3)采用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证实病情。(4)具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5)具有正常的神情意志,能正常配合治疗。排除标准:(1)具有脑外伤。(2)中风前有脑部疾病,比如脑萎缩、阿尔兹海默症等。(3)重大脏器功能障碍。一般资料:(1)将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对照组男女占比为19:11,年龄45-72岁,平均(62.09±0.20)岁;病程0.3-6.0个月,平均(1.56±0.21)个月。观察组男女占比为18:12,年龄46-73岁,平均(62.18±0.23)岁;病程0.2-6.0个月,平均(1.54±0.23)个月。两组基线数据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依患者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强化他汀降脂稳斑,并予以吸氧,用浓度为0.9% 100ml的氯化钠溶液稀释0.5g的胞二磷胆碱,每天静脉滴注1次,用药4周;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改善患者的脑功能,每天治疗1次,每次持续治疗20min,治疗4周。每4周为1疗程,1疗程后停止治疗3d,之后再继续下个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配合针刺法治疗,汤方以桃仁6g、当归尾6g、生黄芪30g和红花3g、地龙3g、川芎3g组成,辨证论治基于中医理论指导用药,气虚的患者加用党参,适当的调高黄芪的剂量,阳虚的患者加用附片、肉桂,阴虚的患者加用沙参、生地,血虚的患者加用鸡血藤,适当的调高当归尾的剂量,患侧肢体肿胀的患者加用茯苓、泽泻和猪苓、防己,四肢麻木的患者加用乌梢蛇、木瓜,将中草药以清水煎煮,每天1剂,每剂分早晚2次服用,用药4周。针刺取穴:头针: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选择偏瘫肢体对侧运动区、感觉区或语言区,快速捻转半分钟,间隔15-20分钟再行针1次,行针3次后出针,每天1次,每周连续冶疗5次。体针:患侧上肢:肩髎穴、肩髃穴和曲池穴、外关穴和尺泽穴、曲泽穴、合谷穴、手三里穴;患侧下肢:环跳穴、阳陵泉穴和风市穴、足三里穴、悬钟穴、丰隆穴、太冲穴;辅穴取隐白穴和太白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针刺穴位得气,留针15-25min,每天针刺治疗1次,治疗4周。每4周为1疗程,1疗程后停止治疗3d,之后再继续下个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根据[3]评价疗效:显效:偏瘫、肢体功能障碍/乏力等病症消失,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有效:上述病症基本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好转;无效:病情改善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 (n,%)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30 | 21(70.00) | 8(26.67) | 1(3.33) | 29(96.67) |
对照组 | 30 | 9(30.00) | 13(43.33) | 8(26.67) | 22(73.33) |
c2 | - | | | | 6.405 |
P | - | | | | 0.011 |
讨论
中风后偏瘫患者的病情复杂,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近年临床上推荐用中医治疗,通常可对患者的病情标本兼治,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偏瘫患者机体呈偏枯、偏废的状态,病情与患者的气虚和血瘀等病症有关,患者的机体本虚标实情况严重,致使患者的认知障碍和神经障碍、肢体活动障碍明显,导致患者的病情预后欠佳。
本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配合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常规方法治疗的73.33%,说明患者的病情改善显著,机体状态恢复明显。笔者认为:(1)中风的患者病位在脑,患者的机体呈现出经脉肌肉失调,脉络阻滞且正气亏虚,经积极治疗可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并未深度纠正患者的机体状态,致使患者的肢体活动障碍明显,久之可能造成残疾,治疗时要注重活血益气、祛风通络等。(2)采用的补阳还五汤以黄芪益气补脾,能通行治血患者的脾胃,通畅静脉的效果显著;当归尾具有明显的活血祛瘀效果,可通瘀血积滞,减轻患者的机体肿痛感;桃仁和川芎等药物合用,能增强活血化瘀和通经活络等效果[4]。针刺法选穴针对患者的病情在患侧上肢与下肢取穴,能起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等效果,对患者的营卫进行调和,促使患者体内的血气充分流通,更好的濡养发生功能障碍的肢体,快速修复患者的肢体功能[5]。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配合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作用明显。
参考文献
[1]王伟. 针灸联合温阳通络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08):1128-1130.
[2]王申林,张海超,刘俊佳,等.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内服治疗中风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8):48-50.
[3]李子康,鲍治君,陈彩容,等. 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0,52(15):144-147.
[4]谢蕴卓. 补阳还五汤联合温针灸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 海峡药学,2020,32(07):163-165.
[5]高洁.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症状转归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0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