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本文重点围绕中药化腐清创联合臭氧治疗在慢性伤口运用中的效果开展综述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上开展慢性伤口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药化腐清创;臭氧治疗;慢性伤口
1.关于慢性伤口
慢性伤口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组织受损,其愈合过程多大于8周,如溃疡性伤口、压疮、糖尿病足溃疡、静脉下肢溃疡、动脉性下肢溃疡,慢性放射性损伤、深度烧伤或烫伤、外伤所形成的肉芽创面等。慢性伤口这一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范围内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与负担,并因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社会老龄化等因素而发病风险激增。慢性难愈性伤口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会延缓患者的康复,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2.慢性伤口的治疗现状分析
既往认为渗液影响到伤口愈合速度,为伤口提供湿性生长环境成为临床上治疗慢性伤口的主要主张。正是治疗理念的转变,从以往的干性敷料转变为湿性敷料,例如藻酸盐、水性胶类等,湿性敷料能够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可缓解患者疼痛[1]。其中银离子敷料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伤口的抗菌治疗[2]。伤口负压联合治疗对慢性伤口的治疗效果也被临床证实[3]。相比于采用单一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主张采用联合手段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慢性伤口经过尝试也逐渐得到临床认可,其中中药制剂应用于慢性伤口额治疗,能够起到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
3.关于中药化腐清创治疗
中药化腐清创术是祖国的一种传统疗法,对于很多皮肤外科疾病都有着良好的疗效。中药是我国几千年来传承和延续下来的宝库,具有作用好、毒副作用小的优点。中药化腐生肌膏方是我院田和炳主任中医师的协定处方,由白芷、甘草、紫草、归身、芒虫、蛰虫、血竭、三七、金钱白花蛇、守宫、川芎、人参等多种中药熬制而成。研发至今,对各种难愈性伤口都有卓越的疗效。中药化腐生肌膏能在短时间内将创面坏死组织液化后清除,可促使毒素吸收、感染几率减轻,从而实现生肌长肉的功效[4]。
4.关于臭氧治疗
臭氧自1839年由德国化学家Schonbein(1799~1868)正式命名以来,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被欧洲如德国、奥地利、瑞士、意大利、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多国作为基本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随着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臭氧的作用机理日渐明确,臭氧杀菌具有广泛性、高效性、快速性,当其浓度达到一定数值后,消毒灭菌甚至可以快速完成。臭氧对很多病菌、病毒、真菌、原虫、卵囊又具有明显的灭活效果,且就灭菌时间来说,迅速无比,是氯气的300-600倍,紫外线的3000倍。另外臭氧具有氧化和饱和的作用,可以产生供机体所需要的能量,增加红细胞内ATP含量,增加组织供氧,在一定浓度下还具有免疫激活和调节作用[5]。因此,臭氧治疗作为一种古老而创新的治疗方法愈见被世界各地的医学工作者所认同[6]。目前在欧洲,医用臭氧应用于创伤及难治性溃疡(如糖尿病足、压疮、皮肤溃疡、慢性感染性难愈性伤口等)的治疗、癌症的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骨关节疾病的治疗、抗自由基防衰老、中风及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疗效得到了充分肯定。
5.中药化腐清创联合臭氧治疗在慢性伤口运用中的效果
具体的治疗操作方法:将用物、仪器,检查准备好;病人摆好体位,掀掉旧敷料;用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用无菌钳、剪清除创面的脓苔、坏死组织;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伤口面;用准备好的一次性输液管一端连接臭氧机,一端置于创面,然后用防水PU圈固定密封;通过输液管将100ml臭氧快速注入防水PU圈内;观察20分钟,待臭氧充分发挥其氧化作用后,回收臭氧,撤去输液管和防水PU圈;给予中药化腐生肌膏外敷,并用无菌纱布固定。
臭氧设备操作流程:打开电源开关→打开氧气罐阀门→设置臭氧输出浓度→助手拆开臭氧过滤网包装→操作人员带无菌手套拿取臭氧过滤网(注意无菌操作)→助手推开臭氧输出孔盖板→操作人员安置臭氧过滤网(待用)。
考虑到治疗慢性伤口的困难, 且常规西药治疗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借助中药化腐生肌膏,将中药化腐生肌膏敷于伤口表面,药物渗入伤口深部,达到清热解毒、化腐生肌的作用。中药化腐生肌膏联合臭氧治疗慢性伤口,可使杀菌更强,持续时间更长,保持创面湿润,并在消毒灭菌的基础上增加了镇痛、调节免疫、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从而加速了慢性难愈性伤口的愈合[7]。
6.结语
针对慢性伤口,其治疗技术逐渐成熟,采用联合治疗手段用于慢性伤口的治疗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改善慢性伤口患者的结局,还能够促进愈合,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梅,蒋雪飞,钟佩珍,陈玉梅,肖彬娥. 健脾益气脐疗配合局部中药湿敷对小腿创伤慢性伤口患者愈合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69-70.
[2]徐娟,蒋琪霞,刘颖,陈星. 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在骨科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6):650-654.
[3]周春兰,刘颖,甄莉,朱木兰,罗祥蓉,吴艳妮. 慢性伤口患者基础疼痛及换药相关疼痛的调查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16,31(18):25-29.
[4]蒋琪霞,王建东,董珊,彭青,黄秀玲. 两种皮肤保护方法在负压治疗慢性伤口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20,55(01):39-44.
[5]梁立雪,刘青萍,吴志东,刘香香,何丽展. 延续性中医护理在外科护理门诊慢性伤口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1):1379-1382.
[6]李洁,许楗桢,胡萍,雷琪琪,张文柠,敖宁建. 用于慢性伤口羧甲基壳聚糖/氧化葡甘聚糖/三七总皂苷复合海绵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16):2528-2534.
[7]古佳翔,陈岗,饶泉,盛华荣. 生肌散外敷与湿性疗法治疗慢性伤口的理论基础相似性探讨[J]. 江西中医药,2019,5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