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1
/ 2

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何琼珍 刘宇 王富芬 李智 刘英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 麻醉科 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全身麻醉的同时复合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患者安静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使用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加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镇痛泵使用次数、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中可以有效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水平,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 超声 椎旁阻滞 开胸 镇痛

开胸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但是也伴随着较大的创伤和强烈的应激反应,对患者循环系统稳定造成严重影响[1]。硬膜外阻滞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可有效降低开胸手术患者的应激水平,但是该方式也存在禁忌较多、操作风险大等风险[2],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麻醉方式也逐步被放弃。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以对开胸手术患者产生积极地效果[3]。因此,本研究在参考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我院患者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4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1例,女性9例;研究组患者男性10例,女性10例。纳入标准: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55-65岁,无凝血系统功能障碍,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 方法

完善患者的术前检查,进入手术后给予吸氧并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在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全麻诱导静注0.02mg/kg咪达唑仑、0.05-0.1ug/kg舒芬太尼、0.2mg/kg依托咪酯、0.2mg/kg维库溴铵作麻醉诱导,行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建立气道,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4-12mg/kg/h,瑞芬太尼0.2-0.3ug/kg/min,根据手术需要间断给予0.1mg/kg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对研究组患者使用超声线阵探头频率范围为7-10MHz,在T4-T6水平行椎旁间隙阻滞4],使用药物浓度为0.03%罗哌卡因30ML。完成阻滞后,麻醉诱导与术中维持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毕均使用静脉镇痛泵。

    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气管插管时、开始切皮时、术毕拔管时MAP对比;术后2h,6h,12h,48h患者安静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使用次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研究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气管插管、手术切皮。术毕气管拔管时较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指标

组别

气管插管时

开始切皮时

气管拔管时

MAP(mmHg)

对照组(n=20)

108.58±11.51

102.48±9.62

97.41±9.39

研究组(n=20)

98.45±6.32a

96.38±4.75a

91.24±4.33a

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术后患者安静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泵使用次数的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VAS评分较低,术后镇痛泵使用次数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患者安静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泵使用次数的比较

组别

术后2h

术后6h

术后12h

术后48h

镇痛泵使用次数

对照组(n=20)

2.48±1.61

2.81±1.42

3.58±2.43

4.81±0.91

15.62±3.25

研究组(n=20)

2.36±0.48a

2.39±0.69a

3.03±0.53a

3.12±0.73a

7.51±2.25a

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与对照患者比较,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组别

低血压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嗜睡

总发生率

对照组(n=20)

3(15)

2(10)

2(10)

4(20)

11(55)a

观察组(n=20)

1(5)

1(5)

1(5)

0

3(15)a

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讨论

开胸手术创伤较大,应激反应强,该类手术一般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可以给手术者创造很好的手术环境,推动手术快速完成。但是循环稳定性易受到影响,波动较大。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被认为是最佳的麻醉方案,该方案中硬膜外阻滞可以很好的抑制应激反应,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5],但是也存在着穿刺成功率低、易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等缺点。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既可以产生确切的麻醉效果,又可以精准的定位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大大降低了风险性,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本研究中,通过给予研究组患者在T4-T6行椎旁阻滞,患者在气管插管时。手术切皮、术毕拔管时段,血流动力学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平稳,提示椎旁阻滞可以很好的抑制外界伤害性刺激,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VAS评分研究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有上升趋势,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使用镇痛泵的次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该阻滞方式具有很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看出,伴随着椎旁阻滞的效果患者术后麻醉镇痛泵使用次数的减少,安全性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中可以有效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水平,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安全性更高,适合临床开胸手术患者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辉.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应激激素水平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1):49-51.

[2]张瑛,陈军,王爱忠等.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于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10):591-594

[3]唐燕红。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分析[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年11期 363页

[4]李冰,贾佳,武江霞等.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肺癌患者开胸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7年44卷10期 90-92页。

[5] 曹前.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单侧肺癌开胸手术患者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年26卷3期 84-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