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区中医院 408500
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以艾灸为治疗形式配合优质护理所产生的效果。方法:择取周围性面瘫的患者100例,截断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时间展开病例调查,其中抽取的一半患者在艾灸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余数患者艾灸治疗中进行优质护理,对比治疗与护理后,患者面部经络疏通、气血顺畅、面瘫改善的例数,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优质组(优质护理)患者经络疏通与气血顺畅度偏高,面瘫改善明显,案例数较多,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中评价较高(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可通过艾灸治疗与优质获得修复,可根本上疏通瘫痪的脉络,使得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如常。
关键词:优质护理;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西医称之为面部的神经麻痹,民间俗称之为面瘫,相较于类似的中枢性面瘫发病率偏高,多半病因与风寒侵体、病毒滋扰神经有关,患者的表现则较为统一:面部功能丧失,神经损害。面瘫问题由表及里更需中医治疗,可借助艾灸在副作用较小的情况下,及早的控制患者口角流涎、口歪眼斜等症状,此时患者对护理的依赖性也较高,因对面瘫的了解不充分、自控认知不强,需优质护理配合艾灸治疗展开,使得患者病痛明显的消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的1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期间分为优质组、常规组,按照护理形式命名,优质组患者男女比例:36:14,年龄均数为(40.26±8.42)岁。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31:19,年龄均数为(44.26±7.46)岁。患者均为一侧面部的病变,分别为不同程度的口歪眼斜、口角下垂,口角流涎,眼角扩大,闭眼不能、流泪,不能皱眉﹑露牙齿,耳后疼痛,耳鸣,各有患者5~15例,患者确诊为周围性面瘫,且排除其他面部疾病,本次研究为数据可靠,将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或有严重影响面部神经病史、有长期用药史与过敏史的患者排除,患者的一般情况不做对比,P>0.05.
1.2方法
艾灸治疗:自制艾柱,采取艾绒揉搓为米粒大小,切好蒜、姜,将片状姜蒜切为2mm、3mm后垫在艾柱之上,选择的穴位为太阳、风池、灸阳白与足三里,艾灸中保持艾条与皮肤的相应距离,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烫,同时护理人员利用手指触摸艾灸的穴位感触温度,既要避免太远不产生效果,又要避免太近造成烫伤,期间应观察患者面部循环状态,对于经络运行、气血面色等实时关注,若患者有不适感则暂停修整,分析患者艾灸中感受的来由,提高患者在艾灸期间的舒适性。
优质护理:艾灸之前对患者简单讲解艾灸的穴位以及作用,说明艾灸的时间、方式等,让患者积极的配合,同时对患者进行疾病的个体分析,对患者个体情况有所掌握,初次艾灸后观察患者的反映,并结合艾灸的效果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提示患者二次就医时间。指导患者面瘫期间的饮食等,解答患者的疑问,另外指导患者进行自主运动,包括搓热双手画圈推动面部、锻炼眼周肌肉等,以患者自主面部活动促进艾灸功效的提升[1]。
1.3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与护理后,患者面部经络疏通(观察经络运行轨迹通畅度)、气血顺畅(观察面部气血是否有淤堵)、面瘫改善的例数,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问卷[2]。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均数±标准差( 4-s)表示,配对资料t计量、计数x2检验,统计差异P判定(P<0.05or P>0.05)。
2.结果
2.1优质组患者经艾灸与优质的护理指导,经络与气血疏通速度较快,且面瘫的改善有明显的高比率,常规组面瘫概率率紧追优质组,但经络疏通与气血方面的变化略逊于优质组,详见表1.
表1 周围性面瘫患者相应症状改善情况
组别 | n | 经络疏通 | 气血顺畅 | 面瘫改善 |
优质组 | 50 | 46(92) | 44(88) | 41(82) |
常规组 | 50 | 42(84) | 37(74) | 39(78) |
X2 | - | 4.512 | 5.263 | 5.219 |
P | - | <0.05 | <0.05 | <0.05 |
2.2优质护理中,患者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不满意率偏低,详见表2.
表2 周围性面瘫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组别 | n | 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优质组 | 50 | 37(74%) | 11(22%) | 2(4%) |
常规组 | 50 | 32(64%) | 14(28%) | 4(8%) |
t | - | 3.425 | 3.845 | 4.195 |
P | -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面瘫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损伤的部位不同,但多与神经性病变有关,由于面部神经混合交互,运动支配神经无法牵动表情运动,神经元不受脑干控制,患者的肌肉活动出现紊乱。康复治疗主要以中医见效,艾灸是较为直接、有效的治疗形式,无论患者是面部的皱眉、眼裂还是口角问题,均能够在艾灸相应穴位后,改善面部功能促使患者的面部神经恢复如初。
中医视角看,周围性面瘫患者多半正气扩损、脉络空虚,因风邪入侵导致的经络麻痹、气血阻滞,为改善此类问题,需要濡养经筋,艾灸的治疗可配合优质的护理形式,围绕艾灸治疗的原则与机理,给予患者相应护理指导,同时引导患者进行面部的功能训练,促进气血等的恢复,可加速艾灸功效的产生。
综上,进行艾灸治疗是周围性面瘫的合理形式,可首推艾灸穴位治疗,同时优质护理的相应心理与认知指导也尤为重要,在患者自主面部运动下,治疗效果较为显著[3]。
参考文献:
[1] 陈衍名.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23-124.
[2] 郭向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9,36(13):90-91.
[3] 王超,刘霞.优质护理用于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20,26(1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