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声乐教学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7
/ 2

幼师声乐教学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

张笑村 冯旺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音乐是用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幼儿阶段是音乐学系的启蒙阶段,此阶段身心发育并不完全,无法完美掌握声乐技巧,本阶段声乐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于带领幼儿用声乐表达情感,而非冰冷声乐技巧的传授。因此,要重视幼师在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幼师音乐素质、深挖音乐作品内涵、加强声乐技巧教学、营造声乐教学情境等策略将音乐作品背后表达的情感融入到声乐课堂中。

关键词:幼师;声乐教学;情感表现

引言:缺乏情感的歌曲,即使旋律再优美动听,也无法打动听众,缺乏情感表现力的歌者,及时有再高超的声乐技巧,也无法引发共鸣。幼儿的情感感知能力极强,幼师在声乐教学中,应当通过演唱、环境营造等形式,表现出歌曲背后的情感,引发师幼间的情感共鸣,初步培养起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1. 声乐教学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1. 有利于锻炼声乐技术

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情感表现有助于锻炼声乐技巧。在情感表现的过程中,有颤音、抖音、震音等声音表现形式的应用,在分析歌曲情感,探寻情感表达在演唱中的具体表达方式时,可以找到不同发声方式表达情感的浓烈程度。在长时间的将二者产生关联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音色的发声技巧,从而得到声乐技术的提升[1]

  1. 有利于挖掘歌曲内涵

幼师要想在声乐教学中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就需要深入挖掘了解歌曲内涵,积极探寻歌曲背景。因此,师幼以演唱的形式,通过歌词和旋律对歌曲情感形成初步的认知,对歌曲深层次的内涵产生好奇,共同探寻歌曲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让声乐教学不单单是技巧的锻炼与提升,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学习兴趣。

  1. 声乐教学中加强情感表现策略

  1. 提高幼师音乐素质,构建专业声乐课堂

情感表现建立在足够的专业度上,要想在声乐教学中加强情感表现,就要提高幼师的音乐素质。因为幼儿歌曲大多比较简单,所以很多幼师并没有足够的专业度,声乐教学设计不科学,幼师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歌曲的教唱上,导致声乐教学效果差[2]。因此,幼师要切实提高音乐素质,构建出专业化的声乐课堂,提升歌曲情感表现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幼师音乐素质的提升,需要从两方面出发:首先,幼师应当提升专业水平,锻炼声乐技巧,转变幼儿音乐教学比较简单的固有思维,因为在声乐教学中为更好的表达情感,需要应用到各种发声方式以及真假音之间的转换,这对幼师的专业水平是很大的考验;其次,幼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采用的形式大多是示范—分句教唱—合唱的模式,这种模式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幼师应当拓宽视野,积极探索挖掘更多授课形式,充分了解幼儿心理特点,选取幼儿感兴趣的授课形式。幼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首先可以在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表现更加准确,对歌曲内涵的表达更加清晰;其次,可以提升课堂趣味性,提升课堂参与度,培养音乐兴趣,最后,还能避免在幼儿音乐启蒙路上,因为幼师的不专业,给出错误引导。

  1. 深挖音乐作品内涵,准确表现音乐情感

一首音乐作品,就是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内涵需要被发现。对歌曲内涵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幼师在声乐教学中准确把握情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产生更为强烈的情感共鸣,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幼师在授课前,应当充分了解歌曲背景,每首歌曲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对背景的了解可以帮助幼师理解歌曲内涵,增强与歌曲的情感共鸣,进而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要做到认真识谱,通读歌词,歌词是歌曲情感的文字展现,旋律是歌曲情感的音乐性表达,因此,幼师需要将歌曲旋律与歌词结合起来,通过演唱和分析准确认知歌曲情感,以便于在课堂中准确表达;最后,幼师要采用准确的语种进行表达,在音乐教学中,歌曲使用的语言比较丰富,甚至可以说语言特色也是歌曲的一部分,面对非普通话语种的歌曲,应当翻阅字典,多次聆听原版歌曲,纠正发音,并利用翻译软件,了解歌词大意,以便于在声乐教学中有更好的情感表现。幼师在开始授课前,对歌曲精准把控、全面了解,可以保证在授课过程中,自身情感饱满且充满激情,用自身的演唱带动幼儿进入歌曲的情感世界。

  1. 加强声乐技巧教学,培养情感表现能力

声乐技巧为情感表现提供保障,情感表现为声乐技巧提供更多可能,二者不可分割。在幼儿声乐教学中,情感表现的优先级高于声乐技巧,但这并不说明声乐技巧不重要,而是结合幼儿成长发育特点,用情感带动幼儿进入音乐的世界,培养学习兴趣,才能使声乐课堂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3]。与情感不同,声乐技巧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因此,幼师应该在课程设计时,选择更加有趣的教学形式,比如在基本的训练气息的教学中,幼师可以选择“哨”作为道具,给每一位幼儿发放一个带气球的小哨,通过深吸一口气,然后全班一起缓慢的吐气,发出声音较轻、时间较长的哨音,来练习“深吸缓呼法”;随后,再次深吸一口气,全班一起发出短暂、嘹亮的哨音,练习“深吸急呼法”;最后,幼师可以将全班围成一个大圆圈,指定一名幼儿从深吸缓呼法开始,交错练习声乐技巧中的基本呼吸方法,在游戏中达成教学目的。这种方法的应用,除了可以使幼儿掌握声乐技巧中的呼吸方法以外,还能够帮助幼师更好的观察对声乐技巧的掌握情况,交错练习的形式可以形成哨音节奏,营造出音乐氛围浓厚的课堂环境,更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1. 营造声乐教学情境,强化幼儿想象能力

幼儿是从生活中认知世界的,对于抽象理念的理解很困难。基于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师应当有意识的营造声乐教学情境,帮助幼儿更好理解声乐相关知识,提升学习积极性。在营造情境的过程中,幼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利用互联网,搜索声乐教学相关图片、视频,制作成课件,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投影、灯光、声音的形式进行展示,营造更真实、更沉浸的课堂环境;同时,情景式课堂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给幼儿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空间,用声音和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主观感受。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色彩鲜明的卡通图片以及由幼儿感兴趣的动画人物为主角的音乐MV作为素材,在新媒体设备上进行播放,同时选取合适的灯光,在图片展示的时候,放映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营造音乐氛围;并且,给幼儿一定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场地内跟随音乐节奏自由的发出声音,做出肢体动作,充分激发想象力、培养音乐感知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幼儿通过声音和动作表达出对音乐的主观感受,强化对节奏的理解,增强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结束语:歌曲的情感表现是声乐艺术的根源与灵魂,在歌曲演唱中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阶段的声乐教学,要帮助幼儿建立对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与共情能力,同时培养出音乐情感的表现能力。因此,幼师应当对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表现有足够的重视,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深挖歌曲内涵、加强声乐技巧的教学、营造声乐教学情境的形式,做好音乐启蒙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丽莉.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研究与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230-231.


[2]贾晓静.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研究[J].智力,2020(34):183-184.


[3]许卉.动“情”向“美”——创新幼儿音乐活动教育的策略[J].科普童话,2019(36):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