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
摘要:创新且开放,浸润式的课堂教学,能促使学生深度而有效地学习,特别是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思想方法,学会思考,提升思维品质;增强辨识与理解、阐释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能力并实现能力迁移, 在新的真实情境中“举一反三”,灵活应对。
关键词: 创新与开放 学科思想方法 沉浸式教学 深度有效 能力迁移
(一)透析:广东2021选择性考试题创新开放,灵活多变,思辨性强
总体感觉:惊艳,眼前一亮!一改过去传统广东卷的“憨厚老实”的印象,广东2021选择性考试题情境真实鲜活,话题感十足,设问灵活多变,让做题者既熟悉又陌生,又爱又恨!
1、变中平稳过渡:立德树人,初衷不改。与合格考侧重于“达标”而不强调区分功能的不同在于选择考是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具有较好区分功能的水平考试,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更强调对人才选拔培养。但不论“达标”考还是全国卷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高考的“选拔”考,都遵循一个核心原则:立德树人。这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初衷!同时2021年广东选择考的试卷结构、各模块考核到的内容和赋分方面、情境信息呈现的方式(如经济选择题第2、3题把经济现象和问题模型化与函数图像化)等与之前全国卷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总体相似,也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层考查内容为中心,以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考查。特别是“基础性”,总体看选择题难度系数有所降低,就是因为很多运用基础知识排错法即可得正确答案,因此高三一轮要全面加强易错备考。另外时政性依然很鲜明突出,不回避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就曾明确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做到八个“统一”,其中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即思政课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为育人己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往后高三备考切莫脱离鲜活的社会时代背景空谈思政课,抓准时代脉搏,推动高三备考实践往纵深里走,切实提升学生解决生活实践问题能力。
2、稳中创新突破:话题丰富,设问多变。《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直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和挑战,秉持批判性和建设性创新性的态度。2021年广东选择考试题中的第2-3题都是选择了“特例”情境话题:特殊供给曲线与反常现象的解释合理。文化哲学选择题情境“话题”感十足,如“广州早茶文化”、“山水画”、“恩格斯理论”、“自然科学”、“音乐家的观点”、“冰壶运动”、漫画“我该怎么走?!”, 给予考生创设真实的生活争议,考生需要充分调用个人生活经验和创造性思维力予以解答,。当然,更让人惊艳的是设问非常灵活多样,题题不同。比如选择题,如第1题“这一联盟的成立可以”;第2题“不考虑其他因素,关税调整将对国内钢铁价格产生的影响是”;第3题“下列与图1的特殊供给曲线相符合的是”;第4题“下列对这一反常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第5题“以上政策意在;第6题“该节目对施政者的启示是要”;第7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第8题“其中,“文化润疆”要求是第一次提出,其着力点是坚持;第9题“这是因为”;第10题“由此可见;第11题“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第12题“对这些“超意识能力”评价正确的是”;第13题“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第14题“其中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第15题“由冰壶运动之美可折射出的哲学之思是;第16题“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这些问题思辨性极强且语言简练,让考生即感觉新鲜又能较快抓住问题核心,命题者真是费煞苦心!这些问题要求考生运用思想政治学科不同的思想方法去解答。可见,高三备考中切忌只重“双基”而忽略思政思想方法的掌握。思想方法才是学科教学的灵魂和精髓,是学科之眼。
3、新中开放灵活:有限中无限,相得益彰。2021年广东选择考试题中哲学主观题第20题,试题情境材料——“信息茧房”,“话题”性质更是十分突出,而设问极具思辨性,论证性,反思与评价的能力考察得很到位,同时给予考生很大的选择空间,问“请你选取其中一种看法,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合理性”,“以你选取的看法为出发点,就如何打破“信息茧房”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给出其哲学依据”。知识是矛盾观的“相关知识”限制,问题是“合理性”,“选择其中一个看法”,这些看来都是很宽松的“限制”。本以为所带学生会轻松拿分但从考后反馈得到的信息:不知使用哪个“矛盾观原理”,显然是“辜负”的出题者的良苦用心。我们可从中得出:有些考生真的只是不求甚解地“背原理”却不知原理何意;有些或许理解原理却不知材料话题的焦点在哪?各自观点的本质是什么?无法把材料和知识链接起来。前者是没做好基本观点的把握,是属于双基不过关;后者或许就是“阅读力”不高的问题,无法精准把握现象的本质,就做不到有效归纳提炼观点,因此备考中应注意提升学生“阅读力”,较好地聚焦“题眼”——材料中的学科思想,就是每门学科看问题和观察问题的独特角度和方法。思想政治的学科之眼就是“思想”。(来源于人民网理论频道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之眼”》,作者呂其慶。)
(二)启迪:学习应是“深度真实且有效”的沉浸式过程
师授人以渔,生学而能思并触类旁通,是最理想的教学互动和效果。本文认为这需要一个“沉浸式”的发生过程。“沉浸”本意为“浸泡”,后被引喻为“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之前这类沉浸式教学通常使用在针对第二类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但本文认为在“深度学习”应是学习真实地发生了,学生思想认知、思维力和阅读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浸润过程。有别于截流式的教师宣讲现成理论学生不加思索地听和背记,忽视知识生成和思维发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沉浸式的教学观与追求“真学”的学习观有机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离开校门的时候,也可能有些知识没有学到,但他必须是一个聪明人。”在求学时注重提升“思维力”,增长“智慧”,从学校出来后依然能综合而灵活运用人类智慧来应对新问题。考指挥教,新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因而教师高三备考也要切忌只让学生背记一般性规律知识技能,而应一方面强调知识结构化,脉络化,另一方面更要重在引导学生树立批判意识,学会批判性思维与学科思维,灵活把握情境与知识、问题的联系,就像新课标里强调的“用辩证思维与历史思维独立思考,以建设性批判的态度,回应社会转型的复杂变化,有所作为”。这同样要求学生转变学习观,不能再停留在过去不求甚解地“背多分”,然后指望背几种答题模板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在老师创设的教学环境下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掌握学科思想方法,开挖自身的“思维流”,提升“思维力”。
2、丰富学材:扎根社会现实,捕捉有趣有意有异议的时代话题,引人入胜。高质的话题导入胜过千言万语。而也只有扎根生活现实的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才会“生动有趣有意”。在这样的话题情境之下能快速进入思考转态。比如在复习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使用外国不过中国抗议“窃取”中国的文化瑰宝“申遗”的现象,激发愤慨,教材中的素材甚至是观点在修订时一旦录入编写基本好几年都不会改变,但时代在变、人在变,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需要与时俱进地选用、补充,丰富,并创设符合时代价值的情境和议题,比如2021年广东选考中的“碳排放权交易”、“信息茧房”。本届高三可关注“饭圈清朗行动”、“三次分配说共同富裕”、“北交所”成立、“教育双减政策”等等。
3、创新方式,促使师生“平等交互”,轻松自在氛围中浸润思维,教学相长。师生“平等交互”是指建立平等对话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自主互动,就如同平常好友之间交流日常那样的轻松自在,这样的“交互”促使知识共建,更能使双方思想认识达到基本一致,克服思维成见、定见与主观认定。雅斯贝尔斯认为:“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事物本身的实现,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戴维﹒伯姆:“对话的目的就在于对思维的全部过程进行探索”。可见“对话”是一种很有效的思维发生过程和“双基”生成过程。当然,这首先是学生能获得老师的尊重;其次是学生能获得跟老师相当的话语权,再者实现“对话”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随机应变,有效地关注到学生的“奇思妙想”,比如议题式活动型教学、项目式探究型教学等等。
4.优化议题与设问,巧疑激思,让学生获得更多思辨训练机会
就像2013年全国卷中的哲学题说的那样“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2021广东选考试题中的对“超意识能力”的评价、“苦难中是否还能想到别人”、漫画《我该怎么走?!》、如何看待“信息茧房”等对学生提出了辨识、论证、评价、表达的能力要求。在平时教学和备考训练中应更多设置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不仅仅是“是与否”、“对与错”的回答。
(三)尝试:《2022届高三一轮经济曲线专题突破》,举一反三
如何让课堂变成“学思堂”,学而有思,学而能思,学而能用,本人在高三经济一轮复习作了一些尝试,包括开展项目式课堂教学,来突破一些思想方法相近想通的教学内容,实现知识内容的整合,促使形成相关的“高阶思维”活动。
比如,经济一轮复习于近段时间已基本完成,但几次作业和测练下来学生在“曲线类题目”上频频失手,故就此内容设计了一个关于经济曲线专题突破的微专题。操作大致是:一是课前本人先对近10年全国各地的曲线类真题做了一个详尽的分析与归纳,整理出三大类,包括价格与供求曲线类;教材教参其他正反相关类曲线;出现拐点或特殊情形类曲线。二是课中在供求理论类曲线课堂上先让学生回忆基础理论并依此画出几个常用供求曲线基础图像,需求曲线及弹性、供给曲线及弹性、相关商品价格与需求、均衡价格与价格政策等——然后依据自身的基础理解完成10道上述几类典型真题——按照老师的提示对此类题进行归类并找出其解题的技巧与规律——最后,请学生画出经济现象“秋天奶茶第二杯半价”和“情人节花贵了”的曲线图并请两位就所画的图像向全班同学说明。这要求学生对前面理论与技巧要能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做到举一反三。此微课活动最大的亮点是:要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应用于生活中真实情境中,以图像来解析阐述经济现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沉浸过程,讲究的就是学生思维生成过程,不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单向灌输;也是充满趣味性的过程,融入了真实有趣的生活经历;看文画图比看文选图更有难度,要求更高,真正掌握并能进行“图文解译”。课后调研数据和作业反馈也佐证了这点: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真正实现深度真实而有效学习,会学能思会用能说清。
总而言之,考导向教,人才选拔,一线教学应积极作为,关注学科思维培养和学科思想方法训练,让生学而有思,学而能思,学而能用,此教学备考才谓之有效!
参考文献:
[1]聂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
[2]马静语 沉浸式教学及其在中国的推行[J];校园英语;2018年21期.
[3]于欣宏;;浅谈沉浸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