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雕塑美术课程逻辑即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核心素养下,雕塑美术课程逻辑即教学策略研究》

缪静静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邮编 23060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美术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阶段,根据国家的政策可发现,国家非常重视美育,而作为高校的雕塑美术课程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雕塑人才的队伍近年也不断扩大,但是,雕塑人才的培养模式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内容和形式依旧有待改善,应当符合学科核心素养,从更高的一个层面去培养人。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雕塑教学;措施


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雕塑艺术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由于雕刻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能通过在三维空间中造型,以美感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人文精神。而在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中,教师角色方面,为了更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关教师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改革,师生角色重新界定,引导学生总结方法,优化学生认知策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设计技巧。


1. 核心素养下的雕塑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现代的雕塑艺术是不断发展的,各时代的雕塑创作也都不断呈现,从实际上看,在高校雕塑美术课程中,有效创作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教学环境紧密相关的。而绘画与雕塑也是密不可分的,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展现素描形体,是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创作欲望。所以在美术课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注重对学生素描形体的训练,强调对雕塑材料的使用,把握作品情感。其次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艺术创作与生活联系。总之,只有相关教师秉持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把握正确方法,丰富教学途径,以学生为本,真正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与高校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得雕塑美术课程教学进一步加强。


2. 雕塑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雕塑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但是随着雕塑美术教育的推动,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阻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非层次化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用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是相同的,此时就需要分层次教学。在雕塑教学中,与传统教学不同,雕塑是三维空间中造型,而有些学生天生空间感薄弱,不能很好的将平面绘画转化为立体空间,但是大多数教师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忽略学生的差异性,无法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

2.2非整体化教学,无法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

学习就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到整体,在雕塑教学中同样应当如此。在教育活动中,存在“教”与“学”两种活动,教师担任着教的职责,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对整个学习活动起着校正方向,调整内容,激发动力的作用,所以应当优化自身经验,推进教育质量。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并不能对教材进行系统整合,学生很难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2.3非主题化教学,无法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在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应当注重归类知识,找寻纵向联系,而这就不能忽略主题化教学,通过一个一个大主题,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脉络知识网。例如,在雕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雕塑的相关知识后,便不再重复讲解,其实每个时期的重点作品或者不同作者的优秀作品都有着独特特征和象征意义,可形成主题再次单独教学。

2.4 非问题化教学,无法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在教学中,应设有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大多数课堂依旧是讲授性为主,老师传授专业技能及自身一些素养或者老师为主导参与设计创作,这种结构化知识与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学生一味接受学习,缺乏主动性,无法对知识横纵联系,不利于学生自身所学知识消化,教师也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对雕塑教学的重要性。

2.5非情景化教学,无法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通过教材来向学生传递相应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学途径受到了限制,无法很好的完成雕塑教学任务。雕塑源于社会文化,并随文化发展而发展。课程内容应当注意基础性,贴近生活,真实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学生应当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在社会中探索发现,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和各类雕塑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素养。


3. 高校雕塑美术课程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

3.1注重采取层次化教学。

教师要合理利用注重教材内容灵活性,教材生活化,教学内容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由于雕塑是创作性课堂,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是空间感问题、操作粗糙问题还是设计问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恰当引导。

3.2强化雕塑美术课程的文化属性,把握整体。

想要加强雕塑美术课程的文化属性,应好好利用美术鉴赏课,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跨学科学习方法,形成跨专业学习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画展,学习不同国家、民族的美术文化,在多元化的艺术鉴赏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并从美术鉴赏学习中寻找可用于美术创作的灵感。通过学习不同作品中的美术语言,掌握美术作品赏析的方法,认识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3.3强调主题化教学。

主题化教学的实施目的是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相应的学习能力和培养一定的职业能力,教学中要很好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课程教学边教边练的目的。根据主题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以及雕刻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教师考虑主题训练内容的选择,考虑主题训练的难度与把握,训练主题具体明确,训练的范围缩小。

3.4多采取问题化教学。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可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创作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元素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基础,教师可积极开展美术实践课程,引导学生着眼于身边生活的细节,发现自然界的美和生活细微之处的趣味。例如以社会雕塑作品为载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文人精神,促使学生在美术实践课中感悟雕塑包含的人生智慧。同时,学生在美术实践课中通过亲身体验各种美术元素,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

3.5善用情景化教学。

教师应调整机制,注重学生和教材相互融合,优化教学手段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例如,可多开展课外实践课,教师可以结合本区域的特色民族文化、地理景观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域、本民族的特色传统文化元素,并将此类元素与美术创作结合。例如对安徽四雕进行考察观摩学习,也可采用户外速写、素描写生等美术绘画形式,锻炼学生的美术绘画技能。


4. 结束语:

总体来说,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一个普通公民都必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铭记并且传达这些理念,做到层次化教学,整体化教学,主题化教学,问题化教学,情景化教学,真正符合核心素养要求。


参考文献

[1]何云、崔永利,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

[2]罗飞飞,高校玉雕造型艺术实践教学研究[J].知识文库 2016年3期.

[3]罗永生,走向“正规”——20世纪5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研究[J].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论文 2009.


作者简介:缪静静(1999-),女,硕士在研,主要针对学科教学(美术)研究方向。


基金:2021年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导师专项科研项目“玉石雕塑教学过程中研究生实践训练与能力培养研究”(DSKY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