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实验中学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积极响应现代教育要求,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历史素养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历史观、时空观念、核心方法与历史能力。文章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历史核心素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引言: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将核心素养内容渗透在学科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如何解决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1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不到位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掌握历史核心素养相关的内容,了解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将此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渗透教学手段中,以此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意识到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仍将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希望学生通过对教材中知识点或者历史事件的背诵完成学习任务,忽略学生时空观念、价值观的培养,影响历史核心素养教育工作的实施。这一问题,需要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结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以此推动课本知识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1]。
1.2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工作中,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本知识学习中,在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课本知识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发现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过于依赖教师,希望能够在教师的辅导与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是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保证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的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受传统教学观念与理念的影响,课堂上多数由教师指导,忽略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致使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失去主动学习意识,影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2历史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对策
2.1引入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历史观念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讲解课本内容,使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课本中描述的内容与生活并没有过多的联系,学生无法在学习中产生共鸣,真正的理解课本描述内容。历史故事与课本知识的结合,可以消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中获得更多新的情感体验与感受,对学生历史观念与时空观念培养具有促进作用[2]。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或者比较具有学习意义的历史故事进行课本知识教学,利用此引进新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探究更多的历史知识,使其在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以《难忘九一八》为例,进行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九一八事件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将复杂的知识内容简单化,借此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意识,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使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课本知识,在学习中形成“勿忘国耻,爱我中华”思想品质。在教学导入环节,对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九一八事件吗(有的学生点头,有的学生摇头)这一历史事件在我国民族自由战争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发展的关键。1931年9月18日傍晚是战争的开始,也预示着全国性抗日运动正式开始。由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也是因为此我国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使学生对这一事件产生清晰的认识,明确侵略者对我们国家发展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2.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历史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基础知识,为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学生分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随机分组或者以学生基础为主的方式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既有学习好的学生,也有学习差的学习,保证小组成员的互补。第二,设计学习任务,为学生课堂讨论做好铺垫。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基础,设计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做好分工,通过资料查询,问题分解等方式确定最终的结论
[3]。第三,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评价。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任务,鼓励学生展示自身的学习经验,以此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实现学生历史理解素养培养的目标。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例,当这一课程基础知识教学后,可以为学生设计和平外交在我国发展中具有是什么意义的学习任务,确定问题后,则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自己的学习感受与想法。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以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几次重大外交活动,让学生对外交活动的重要性形成初步认识,为讨论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对课本内容的讨论与分析,可以强化学生对和平外交的认识与理解,实现学生历史理解素养培养。
2.3创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等方法创建教学情境,将教材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借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学习方法与技巧,以此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情境的运用,将难以理解的课本知识简单化,同时能够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
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影视资料,将红军在远征路上遇到的困难以视频的方式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感受革命战士的艰辛,使学生在视频的辅助下完成这一内容的学习。通过视频的运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主动探究意识,借此提升核心素养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思想观念,学生自身的问题,影响学科核心素养渗透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探究学习与历史故事的方式,渗透核心素养内容,辅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以此提升教育工作效果,促使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占喻.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以部编版七年级“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5):154-156.
[2]倪利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以“洋务运动”教学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21+10.
[3]王颖.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以统编七(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9,(04):116-118.
作者简介:刘建平 (1975年 -),女 ,汉 ,籍贯: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本科,
山东省菏泽市实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通讯地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重庆路景昀苑小区
电话:1560530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