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 厦门市 361100
摘要:初中数学深度学习,不是碎片化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带领学生去体验知识创造过程;不是学科显性知识的演绎,而是实现超越知识以外的隐性目标的培养;是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我们应该深刻理解深度学习的内涵,掌握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策略,明晰实施深度教学的路径与方法,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高频词汇。中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深度学习的理念进行教学,准确把握深度学习的本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为学生突破数学学习障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 现阶段初中生学习数学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1.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缺少把不同模块、相同模块、不同片段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片段化学习。
2.在数学学习中,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以及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开发。一旦考试遇到发散性思维较强的题目,就会产生畏难心理,不喜欢学习数学。
二、为什么要进行深度学习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彰显了党中央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 )顽瘴痼疾的坚定决心,十年来,党中央对于教育的战略布局,在逐渐完善和科学规划,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的陈规陋习,已成为国家意志。学科教学过程本质上从学科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转变,从根本上明确了各学科教育的总目标、总方向和育人价值。有质量的课堂,需要核心素养及其培养,需要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
三、 什么是数学深度学习
中学数学深度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展以从具体到抽象、运算与推理、几何直观、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活动,激起学习兴趣,从而理解数学核心知识、把握数学的本质、提高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和数学的六大核心素养是紧密相关的。通俗一点的说,深度学习就是从“认识、记忆、例举、叙述、演算”等低阶思维模式,向“创建、批判、理论化、归纳、整合及反思”这样的高阶思维模式的转化。深度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学习的意义、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四、中学数学教学实现深度学习的策略
每位老师都会上课,但是,不同的老师,上课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深度学习之“深”当然与“浅”对应,它不是程度的“深”“浅”,而是性质的“深”“浅”。
(一)梳理知识脉络,建立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具有关联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章节间的联系,结合章节知识,以关联的思维梳理知识脉络,串联所学知识,构造适合初中数学的知识交互体系。在充分理解数学基本知识、基本解题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注意补充知识的延展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目录中,不难发现前三章分别为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连续的三个章节深入地探索了三角形的各方面知识,连续且关联性地、系统地学习这一系列三角形与图形的相关知识,更有利于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在解答这些图形的习题时,特别是构造数形结合的题目,可以图形切割的模式,将四边形乃至多边形切割为多个三角形,再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回答问题。
(二)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迁移的能力,提高深度学习积极性,培养核心素养
中学数学知识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初中各个年级的数学教材是紧密联系的,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迁移和整合的能力是实现深度学习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原理、概念、法则、定理之间组织起有效的认识机构,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学生的深度学习,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搭桥牵线把不同的知识片段和模块了解起来,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数学教师学完每一个章节可以带领学生画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不仅是对发散思维的捕捉和发现,能够促进思维的激发和整理,还能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另外,教学上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学生学会迁移学习,会不断扩充和丰富已有的知识经验,举一反三,让深度学习发生得更容易。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借助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讲授正方形性质和判定时,从矩形的相关知识出发,把菱形、平行四边形等四边形的相关性质和判定定理联系起来,形成和四边形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 分类讨论,形成数学思维,举一反三,强化知识运用能力
特别是初中平面几何教学,可以对多情行问题进行分类讨论,注意总结归纳,探究多解原因,关注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建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个方面 学生在对数学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完整认识,还能在高效的题目训练和思维训练中把握建模思维的核心,形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思路,培养数学思维,为良好的知识运用提供前提和基础。
(四) 培养数学课堂主动提问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探究意识
“学生提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已有知识的可靠程度产生离异的思想,是学生在积极思维状态下,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的一种能力。深度学习的课堂,从课堂上教师提问,转变为引导学生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进而让数学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生态课堂。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表现。
(五)训练阅读能力,理解数学知识和来源,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当前,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数学的读题阅读量逐年增加,怎么培养中学生学会“数学阅读”,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数学阅读就是运用文字、符号、图片、图表、公式等,主动理解、探究数学的思维过程,在阅读中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进而认识数学。
例如“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是前提,“互相平行”是结论。像这样抓住数学关键的词、句仔细多读,通过多读来理解,就能快速掌握公式、概念、定理等数学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圈点划批,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发现数学本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爱上数学学习。
(六)解析抽象概念,进行差异化教学,加深知识理解程度和接受度
差异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课本知识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准备不同能力要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完成数学课堂的深度学习。教学中还要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引导学生把晦涩难懂的文字语言转换成直观的图形语言和简明的符号语言,进而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进行“提取公因式法”的教学时,可以联系课本前后小节的内容,把本节课授课内容划分为三个阶段 (1) 为学生复习上一小节“因式”的具体内容,举简单的除法式子让学生回忆因式的相关概念 (2) 讲授公因式寻找的内涵和方法,带领学生进行寻找最大公因数的练习 (3) 为学生讲解公因式提取过程中的符号变化问题,带领学生进行综合性练习题的训练。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在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转换的过程中留 12 分钟的时间,鼓励有问题的同学进行提问,也给其他同学提供消化吸收的机会 在全部教学内容讲授完以后,教师可以为能力较强的部分同学提供编制的校本练习题,帮助这部分同学在课堂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借助这种方式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不同的学习诉求。
五、结束语
在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师成为思考者、研究者、思想者。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有高度、学习有深度、视野有广度。高效的、轻松的、愉悦的教学状态,是深度学习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深度学习,不再是碎片化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带领学生去体验知识创造过程;深度学习,不是学科显性知识的演绎,而是实现超越知识以外的隐性目标的培养;深度学习,是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月霞、郭华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王芳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 18期
[3 ] 郑潇潇 初中地理深度学习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4] 王芳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数学课堂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途径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 21期
[5] 互联网资源 数学教学的案例研究
[6] 刘娜 构建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