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耕地保护与利用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3

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耕地保护与利用路径研究

张婷婷

北京舜土规划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受种粮效益偏低、粮食市场全面开放、工业化以及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各地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日渐严重,本文介绍了在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情况与方法,以期通过对耕地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与利用的方式,切实降低耕地“非粮化”问题的出现概率,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耕地“非粮化”;耕地保护;耕地利用


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粮食则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现阶段,为切实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采用合适的方式开展耕地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降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的出现概率,已经成为强化耕地保护与利用质量,切实推动现代化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一、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情况

一直以来,粮食问题都是全球性的问题,并且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仍不够乐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统计可以了解到,全球76.33亿人口中,约有8.2亿以上的人口仍面临饥饿的威胁,在发展中国家,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营养不良,并且约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粮食占有率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每年因饥饿死亡的人数达到了上千万人。在2020年蝗灾与新冠疫情的出现更是给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切实保证中国民众能够吃饱饭,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更是通过大力支持农村群众创业、就业的方式,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衔接,并且为保障农作物的优质高产,政府部门更是在明确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开展产业规划、精准施策、技术护航等工作的方式,保住了农村的耕地“红线”。在新冠疫情仍为得到有效解决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任何时候我国的饭碗都应该端在自己的手上,为切实满足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其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首先,在2020年10月,在第40个世界粮食日中,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主要是“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以期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的方式唤醒群体民众的粮食安全意识;其次,在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文件,通过对耕地实施特殊保护、用途管制等方式,降低农业用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用地的概率,对耕地“非粮化”倾向进行坚决地防止;最后,在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会议上提出,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严防18亿亩耕地红线,对耕地保护制度进行坚决落实[1]

二、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形式的变化,为切实满足我国群众对于粮食的需要,政府方面相继出台了各项与耕地保护、利用相关的政策措施,以期保证我国的每一寸耕地资源都能得到有效地利用,尽管近年来,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耕地面积底线与质量红线预警仍旧存在,耕地保护工作始终是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关键点之一。

(一)耕地保护与利用理念的优化

1.协调发展理念

现阶段,面对现实与政策的双重要求,耕地保护工作的重点从过去的数量、质量与生态的三位一体保护模式,转变为数量、质量、实用与生态四位一体的保护体系,这种情况的出现要求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耕地在数值上的数量与质量,还需要关注在耕地保护的过程中带动了多少发展,以及明确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耕地保护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耕地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以便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能够由自己掌控。因此,为了在今后的耕地保护工作过程中,能够在保证耕地面积的基础上,维持现有的农作物耕种率,相关工作人员在当前的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就必须拥有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以便切实保证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全链条上各个主体间的有效协调配合,真正将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落实到位。具体来说,在协调发展理念落实的前期,相关工作人员应明确当前中共中央政府部门对于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政策指导与要求,然后在明确当地耕地资源具体保护、利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落实修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督促各地区健全工商资本流转土地资格审查、明确各类农村抵押障碍等方式,为后续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针对性的发展方案;在协调发展理念落实中期,为加强群众对于耕地保护与利用各项政策制度的认识,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利用市场主体资本、政策下乡、多媒体推广等方式,使群众认识到耕地保护与利用政策落实的意义;在协调发展理念落实的后期,为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的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网络、巡查等方式对耕地保护与利用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环节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耕地资源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2]

2.绿色发展理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过于重视食品总量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改变,人们对食品绿色、安全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绿色发展理念”被融入到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思想观念当中。具体来说,在当前耕地保护与发展工作落实的过程中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保护工作落实过程中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通过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方式,牢筑生态屏障,为耕地保护提供支持。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保证农产品丰收的关键点之一,现阶段,绿色发展理念主要体现在通过轮耕休耕这种耕种方式实现的耕地“休养生息”,通过生态施肥、科学用肥这种方式实现的耕地“根基保护”;通过城乡居民开展自耕自种方式实现的绿色生活方式。

3.开放发展理念

在当前的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推进过程中,开放发展的理念要求工作在落实时,不应当将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理解为单纯的农民只能种植粮食,而是要打开思路,通过将耕地保护与利用进行多元化结合的方式,切实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举例来说,在开放发展的理念下,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既可以令乡村以农耕文化村的形式,吸引游客一起体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又可以通过鼓励乡村开展“渔稻牧歌”综合立体养殖模式,吸引游客参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在满足正常农产品种植生产要求的同时,拓宽农民资金获取途径,为现代化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4.共享发展理念

在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共享发展理念主要强调城乡贡献,即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将科技、资本等要素向农村耕地保护的方向推进,农村方面将食品转移到城市,在此过程中,为保证城乡能够有效认可双方的价值,并在耕地保护工作过程中真正享受到共享发展理念带来的利润,从城镇方面来说,可以通过为乡村输送粮食烘干、深加工等技术,使其形成长产业链条的方式,切实提高粮食种植的效益;从乡村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构建粮食补贴机制、落实粮食奖励政策等方式,调动农民种粮产量的积极性,以便为城镇输送高质量的粮食产品。

(二)耕地保护与利用制度的落实

在2021年2月,由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指出,尽管我国粮食年年丰收,2020年的粮食产量达到了13390亿斤,比2019年多了100多亿斤,全社会粮食库存较为充裕,但在考虑到人口增长、外部形势不确定等情况的基础上,为切实保证粮食安全,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成为了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面对上述情况,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为切实保证我国粮食的安全,需真正做到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耕地是粮食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为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则需要相关部门在明确我国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工作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落实耕地保护与利用制度的方式,牢牢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具体来说,为切实做好耕地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次年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为《意见》),《意见》的下发不仅为耕地质量监管系统的完善提供了支持,还为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引[3]

在《关于做好2021年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具体落实过程中,首先,《意见》中指出在当前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强化耕地质量的监测与评价调查的方式,长期开展耕地质量定位监测,进一步完善我国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同时《意见》强调在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工作时,应按照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制定专项的农田监测评价方案,并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耕地土壤典型酸化区、盐碱耕地等区域地力专项监测评价的方式,为后续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提供数据资料支持。其次,《意见》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结合高标准农田工程项目建设要求,组织开展绿色农田技术集成示范区域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探索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同开展的绿色农田建设示范服务机制,并且通过切实做好农田建设技术服务指导、推进高标准农田地力培肥等方式,在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基础上,提升耕地地力,为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推进提供有效的支持。最后,《意见》指出,为切实推进耕地保护制度的落实,相关工作人员应抓好耕地质量监督保护考核,创设耕地质量保护政策,做好耕地质量调研,以便为耕地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与评价。

(三)耕地保护与利用科技的创新

在2021年2月,由中国农科院召开的科技创新引领耕地保护与利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科院资划所副所长周卫指出,我国仅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将近20%的人口,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土地生产潜力的释放,但对土地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受长期集约型经营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土地资源严重退化,现阶段,为切实推动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就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为切实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推动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利用科技力量保护与利用耕地,成为提升地力,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方法。具体来说,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针对土壤障碍因子消减、耕地质量提升等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耕地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举例来说,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所研究出的主要粮食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东北黑土地地力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南方低产水稻土改良与地力提升关键技术、典型红壤区农田酸化特征及防治关键技术等技术的构成与应用不仅为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还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4]

结论:总而言之,尽管我国国土资源广袤,但由于中国人口总数较多,导致人均耕地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为切实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并采用合适的方式开展耕地资源的利用,防止耕地“非粮化”,成为了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蒋文虹,黄萌萌.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耕地保护与利用路径——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5):1-3.

[2]邓军,马泉来,卫华鹏,等.粮食安全视角下河南省淮河流域耕地资源时空演变[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4):390-396.

[3]农昕.全面深入推进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J].农经,2021(3):46-50.

[4]吴萍.“三权分置”与耕地轮作休耕的实现[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8,39(5):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