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根据分工理论分析了交易效率与技术进步 间的关系。同时运用 2007 年至 2018 年中国的 31 个省份 进行了面板分析,并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交易效率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交易效率提高,分工的深化,内生出新的技术。技术进步与交易效率之间有深刻联系,随着交易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提升又会进一步促进交易效率,两者相互影响。
引言
从生产过程具体观察,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在市场竞争中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同时还要注重产品成本,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获得足够的利润支持(唐文秀,2015)。从消费的角度来看,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对产品功能、样式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反逼企业努力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抢占市场份额。据此,本文从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变革并渗透各个生产要素的劳动分工视角,考察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形成新的社会分工,促成新的职业分工,增强劳动分工专业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随着交易效率的改进,推动分工在迂回生产中演进,分工的演进推进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进一步带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出现,最终,新技术又反过来促进交易效率的提高,推动经济不断的增长。
文献回顾
技术进步的相关研究是一个成果丰富的理论领域,这些研究从中间产品贸易、国际贸易以及国内自主研发投入角度分析其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罗军、陈建国(2014)、周昕(2017)、喻美辞(2012)认为,中间产品贸易技术溢出会带来的偏向型技术;吴建新,刘德学(2010)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内研发、技术外溢与技术进步的关系;Autor,Katz and Kearney(2006)、Acemoglu and Autor(2010)、Acemoglu(2003)从偏向性技术角度研究了技术进步对企业劳动力的影响;向国成(2017)认为随着互联网新技术出现,极大提高了交易效率、促进了社会分工以及专业化程度,最终促进社会分工网络扩大,促使服务部门出现;庞春(2010)运用新兴古典的佣金中间商模型来分析交易服务的经济性质,分析表明,当制度效率比服务交易效率的改进进程更大时,新的部门出现。
交易效率与技术进步实证研究
1、计量模型构建
本文根据温忠麟的中介效应检验步骤与 判定方法,按照以下 建立实证模型:
(1)
(3)
其中, 代表行政省, 代表时间, 作为中介变量,制造业技术水平,即制造业R&D投入强度; 为核心解释变量,即表示交易效率综合指数; 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企业生产成本; 为控制变量集, 为常数项, 和 分别表示个体差异和随机扰动项。
根据温忠麟(2004)介绍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与判断方法。模型(1)为中介效应检验第一步,如果交易效率 对企业成本 的影响系数 显著,则进行第二步和第三步。根据 、 的显著性判断技术进步是否具有中介效应。
2、变量说明
技术进步:制造业R&D投入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制造业投入的力度大小,由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与各地区的GDP之间的比值,又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水平。本文采用 制造业研发经费与地区的GDP比值来表示。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交易效率:参照高帆(2007)、姚洋洋(2015)、柳江(2011)对交易效率测度研究。赵红军(2006)指出城市化、工业化将生产、交易活动集中在较小地理范围内获得交易成本节约从而达到交易效率提高;柳江(2011)则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角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交易效率综合指数。因此,本文从交通基础设施与通信、市场化程度以及城镇化、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对外开放程度等几个维度利用熵值法求出交易效率综合指数。对交易效率的度量是实证关键所在,政府的公共服务无疑是影响企业生产与交易活动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都是用来衡量交易效率的影响因素。除了政府的公共服务对交易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外,交通基础设施也是直接影响交易效率的快慢,交通通讯因素用各地区运输线路长度、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公路营运汽车用油量进行衡量。同时,当交易效率由于制度变化、城市化的发展而改进时,交易活动中的专业化水平将提高。这样,交易效率被内生决定,它的改进相应地促进了生产活动中的分工和生产率进步。因此,我们从交通基础设施与通信、市场化程度以及城镇化、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对外开放程度等层面来探讨交易效率的影响因素。同时这几个层面涉及到其他因素,因此,需要从众多因素中提取一个能代表各个地区交易效率的指标。本文在众多因素指标值基础上,采用熵值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再用加权法得到各个地区不同时期的交易效率综合值。为了避免原始数据数值过大而影响开放型指数的准确度,首先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所有原始数据映射到[0,1]的范围。
企业生产成本:根据已有研究孙铁柱、冯泰文等文献可知,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主营业务成本有一致趋势。所以,本文选取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表示企业生产成本。
控制变量:①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会直接推动企业更新机器设备,促进技术进步,因此本文采用徐德云(2008)产业结构升级测算公式作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②基础设施水平:本文采用地区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对数值来反映;③人力资本,本文采用每万人中等以上学校教师数衡量;④政府作用强度,本文采用政府财政支出占年度总产值来表示。
3、描述性统计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本文最终选取了2007-2018年31个省级数据。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下表1所示。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名 | 含义 | 均值 | 标准差 | 最小值 | 最大值 |
| 技术进步值 | 13.762 | 1.685 | 7.057 | 16.863 |
| 企业生产成本 | 9.123 | 1.423 | 3.127 | 11.433 |
| 交易效率值 | 0.400 | 0.290 | 0.0003 | 1.973 |
| 产业结构升级 | 0.845 | 0.053 | 0.728 | 1.031 |
| 基础设施 | 2.278 | 0.143 | 1.775 | 2.530 |
| 人力资本 | 10.432 | 0.998 | 6.787 | 14.108 |
| 政府作用强度 | -1.4879 | 0.489 | -2.441 | 0.321 |
注:每个变量的都有372个观测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4、回归结果和分析
(1) 基本模型回归结果和分析
首先,使用混合效应、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利用模型(2)对本文31个省2007-2018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回归检验交易效率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根据 检验和 检验结果可知固定效应 回归模型最合适。因此,第一步,逐步加入变量进行层次回归,模型1只使用交易效率对技术进步进行回归,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逐步加上控制变量,模型3在模型2基础上滞后一项,分别做计量回归进一步分析交易效率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基于以上述分析,表2给出计量回归模型结果分析。在模型1中只加入了交易效率对技术进步的回归,结果显示,交易效率系数为正,并在1%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说明随着交易效率提高,制造业技术进步得以提高。模型2在模型1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以检验交易效率系数的稳定性,结果可知,虽然交易效率系数有所下降,但交易效率系数符号以及显著性并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即使考虑了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力资本以及政府作用强度是影响制造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外,交易效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仍是显著的,交易效率提高1%,技术进步提高了0.515%。静态面板模型验证了交易效率对技术进步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技术进步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当期水平可能受到上一期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加精准分析交易效率对技术进步的影响,需要在解释变量中加入技术进步的滞后一项。在模型3中,技术进步的一阶滞后项系数在1%置信水平下显著且为正,说明技术进步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当期的技术进步受上一期的影响较大,交易效率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仍然为正且比较大。
表2 基准计量回归结果
变量名 | 模型1 | 模型2 | 模型3 |
滞后项 | | | 0.752*** (16.00) |
| 1.311*** (17.67) | 0.515*** (5.49) | 0.256*** (3.71) |
| 5.742*** | -0.616 (-0.69) | |
| | -0.959*** | 0.858*** (5.33) |
| | 0.098*** | 0.061 (1.43) |
| | 1.117*** | 1.308*** (7.26) |
| 13.236*** (0.000) | 11.527*** (8.71) | 3.207*** (2.84) |
| 370 | 370 | 339 |
F检验 | 178.81 [0.000] | 31.08 [0.000] | 2.57 |
注:符号***、**、*分别表示在1%、5%、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内为系数标准误。
(2)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表3 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变量名 | (4) | (5) |
| 0.515*** (5.49) | -0.244*** (7.77) |
| | -0.164*** (2.91) |
| 5.742*** | -3.373*** |
| -0.959*** | 0.663*** |
| 0.098*** | 0.082** |
| 1.117*** | 0.727*** |
| 11.527*** (8.71) | 7.279*** (8.62) |
| 370 | 370 |
F检验 | 11.527*** (8.71) | 19.31*** [0.000] |
从上表中模型(4)结果显示,交易效率对技术进步的估计参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系数为0.515,说明交易效率提高会带来技术进步。从模型(5)可以看出,交易效率和技术进步在1%置信水平下对企业生产成本显著为负,说明交易效率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间接影响企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具体而言,交易效率提高能直接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为-0.244个单位,通过技术进步间接减少企业生产为-0.084(0.515*-0.164)个单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34.4%。因此,表明交易效率提高带来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可以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
四、结论
本文运用分工理论探讨交易效率与技术进步间的关系,并利用2007-2018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进行面板分析。深入分析发交易效率提高会带来技术进步,同时技术进步对交易效率也存在反作用,并通过中介效应检验进一步发现,技术进步为中介效应,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交易效率与技术进步间的关系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罗军,陈建国.《中间产品贸易、技术进步与制造业劳动力就业》[J].亚太经济,2014(06):49-59.
周昕,牛蕊,李蕾.《中间服务投入、中间产品贸易与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7(11):57-63.
喻美辞.《中间产品贸易、技术溢出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一个理论框架》[J].国际贸易问题,2012(8):14-23.
Acemoglu, Daron.Patterns of skill Premia.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3,70:199-230.
孙佳.《分工、交易效率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 2012(20):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