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蒙古族中学,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化学是高中阶段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虽然学生们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化学对其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些学生仅需要教师稍加点拨就能领悟相关知识点,有些学生在教师的再三讲解与分析下依然不能灵活掌握。想要促使班级内学生都实现化学知识的增长,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布置的作业都会有所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更好地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本文就高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统一班级授课方式教学效率低,且十分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所谓两极分化,即教师按照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来授课,一些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但是为了随着全班同学的脚步,一直在做一些重复性练习。而一些学习能力较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则在吃力地学习,依然还是不能跟上全班同学的节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时,作为施教者首先应当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明确每一层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然后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其次教师则要结合高中阶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给学生们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促使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都有具体的方向。
例如在学习《最简单的化学有机化合物——甲烷》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这内容的难度,班级内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分层目标。其中基础学习目标针对的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其需要掌握甲烷的分子式与结构式,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与用途。中等学习目标则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学生们需要在完成上述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实验掌握甲烷与氯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其生成物。针对优等生教师可以设置更高的学习目标,除了学生要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之外,还需要进行拓展练习,研究一些难度更大地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如此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也必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增强教学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的分层
在结合学生特点与当前的认知能力制定好了教学目标之后,就应当将其落实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同样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要确保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并逐渐融会贯通,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层次,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侧重对其讲解电化腐蚀原理、金属被腐蚀的原因分析以及金属出现的氧化还原反应等。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在授课时教师首先要确保其掌握了金属腐蚀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之上,学习并掌握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原理,然后在组织其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以此认识到金属养护有效方法。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在讲解这一课程时则要确保其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后,深入进行知识拓展,鼓励其进一步探究金属与物体之间的化学关系,尝试了解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三、知识点总结与分析的分层
知识点的总结与分层是帮助学生复习,夯实知识的良好方式,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制作学习卡片,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内容还存在不足,通过卡片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助力教学效果的增长。
以《原子结构》为例,随着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与原子结构相关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致,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首先结合教学目标在总结相关知识点,并在捋顺思维框架的过程中对自己哪部分知识没掌握有透彻了解,这是自主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其可以重点复习原子电荷数、质子数以及中子数之间的互相关系,要确保自己掌握了这些内容。中等生则需要对原子结构相关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让自身能力获得一定提升。优等生应当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与归纳的方式加强对本单元所有知识点的掌握。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以实现所有学生都有所进步。具体而言,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的归纳与分析展开分层教学,以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任务等提升教学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文龙廖.分层教学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策略[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0,3(4):106.
[2]张美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1(13):1.
[3]施绍华.探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策略[J].人物画报:下旬刊,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