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探讨

王丹

(河北省南宫市大屯中心校赵明桥学 校 055750)


摘要:体态律动是由瑞典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提出的,他认为单纯地教授学生音乐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需要结合身体的律动,将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节奏、声音、动作,引导学生融入乐曲表达的感情中,即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多听音乐,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并根据音乐的节奏,有规律地做出各种动作,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进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表现力。

关键词:体态律动 小学音乐

引言

体态律动是由瑞士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次提出的。 它要求手指、嘴巴、肢体、头脑全面的结合运用,主要训练学生听音乐、感受音乐,身体根据音乐的节拍、速度、重音、 情感变化做出各种幅度和力量的反应,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 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学说和音乐教育体系。 小学生处于一个懵懂无知、 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状态,大多数小学生具备多动爱动的特点,将体态律动与小学音乐教育相结合具备天然条件,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其音乐潜力。

1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增进思考,体悟情感

体态律动是通过有控制地做出各种幅度和力度的动作表达听到的乐曲,但并不强调动作必须优美潇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尽情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认知。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即兴表演,随机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感悟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即兴表演一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对于一些音乐感知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先从一些情感表现强烈的音乐开始,如忧伤的、抒情的,设计一套动作让学生练习,学生在反复欣赏音乐和练习的过程中领悟音乐表达的情感,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设计动作,以此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表现力。

1.2尊重天性,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此阶段的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容易三分钟热度。基于小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体态律动教学可以将音乐和形体结合起来,用体态动作表达音乐,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沉闷,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2.1运用体态律动展现音乐逻辑

音乐逻辑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难点部分。 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难以梳理清楚音乐背后的逻辑和体系。但是好的音乐必然具备完整的逻辑, 必然是一个完整的情绪表达系统或一个完善的故事, 就像优美的音乐不会只有一种音调和一个情绪。 这要求教师培养小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整体欣赏音乐的能力。一首歌曲完整的体态律动就像是一个故事,可多人配合进行体态律动,实现小组合作和探讨。或在网络上搜寻相关成熟的教学视频,通过体态律动来展示音乐背后的逻辑,是促进学生理解音乐逻辑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2.2运用体态律动展现不同乐器的特征

乐器是音乐表现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和交融也更加多元和丰富。 根据音乐中乐器的使用来选择和调整身体的律动, 是体态律动的一个重要教学运用形式。以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为代表的西洋乐器,通常应用在一些较为正式、庄重的音乐中,相应的,体态律动也应更加优雅和唯美。而以二胡、锣鼓等为代表的传统乐器通常出现在较为热闹、喜庆的场合中,体态律动也应该根据具体节奏节拍进行调整。 但值得注意的是,具体音乐的乐器运用各有风格,不能以一概全,应从具体音乐情景出发。

2.3运用体态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对于音乐的理解也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体态律动能够做到从身体外部的自然反应逐渐过渡到内心对音乐的思考和理解。 运用体态律动,使学生更加投入,理解音乐旋律背后的情感与故事。 体态律动化被动为主动, 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和理解有了更多自己探索的空间。 学生为完成教师要求必须自己不断学习和实践, 这个过程加上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运用体态律动教学考核是有效应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体态律动考验学生对已学音乐的理解, 进一步考验学生对课内音乐理解的深度,也要考核课外音乐的体态律动,督促学生不断提高体态律动的能力, 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 体态律动能够尽情释放学生肢体, 对音乐有了沉浸式体验,加深了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2.4利用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音调,简化音乐学习

乐曲曲调的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十分重要。音乐曲调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并不是具体的表现形式,换句话来说,通常同一个音符在不同的音乐中所呈现出来的音调却有较大不同。 音乐的变化, 离不开节奏、音调的变化,这也是音乐产生的实质。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对乐曲曲调的教学引起充分重视,让学生在感受、感知音乐曲调的同时,真正意义上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一定的音乐思维,曲调的理解和学习相对会比较困难。为了使小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中抽象的知识, 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体态律动法,使音乐知识由抽象化为具体、由难化易,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 拉近学生与音乐学习之间的距离。对此, 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遇到乐曲中的高音时设计一定的动作,可以拍手;在遇到中音时,可以挥挥手;在遇到低音时,可以点点头等。 肢体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生动、形象,并且易于接受,能够使小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音乐。虽然曲调音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通过体态律动,能够将这部分知识学习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曲调的理解和记忆。总之,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抓住重点,根据音乐曲调的特点运用体态律动,从而使音乐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

2.5利用体态律动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要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学习的主人,爱上音乐课堂。小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学习过程。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音乐知识或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往往对于音乐知识的讲解过于详细,反而容易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条条框框中,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并且表现欲较强,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游戏融入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中,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2]

结束语

体态律动使天性活泼、充满想象力的小学生得以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这一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需求,在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身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更是要尊重和呵护孩子们的天性,切忌“走形式”的体态律动,而是应更多从作品风格、学生特点、引导创造和情感体验等方面入手,使学生身心合一地“动起来”[3]

参考文献:

  1. 曾凡荣.浅析体态律动教学在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 应用[J].中 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0):38.

  2. 许彬彬.关注音乐实践,培养音乐审美———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和思考[J].教育艺术,2020(7):47.

[3]王莉容.动 起 来 的 音 乐 课 堂———浅 析 体态 律 动 教学 在 小 学 音 乐 教育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20(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