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4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主力军,他们的身心状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高校在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全面发展。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高校没有建立专业的心理教育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出台了许多关于心理健康课程的规定。然而,一些高校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和规划,由于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导致心理障碍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如果缺乏一支专业的心理教育队伍,就不能逐一进行心理辅导,顾及到所有的学生,根本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作用。此外,高校教师在心理健康指导和培训方面也会出现问题,不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个别高校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致使教育队伍水平难以提高。面对一些疑难的心理问题,高校心理教师难以应对。
(二)过分关注心理健康的本质
高校教师非常关注心理健康的本质,不重视学生的具体心理问题,没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关心和指导。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多数大学仅仅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疾病治疗学科。心理辅导员带学生阅读教材,机械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实际心理问题,忽视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使问题进一步恶化。
(三)过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疾病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自尊和成人感逐渐形成。他们开始有强烈的意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自尊和成人感逐渐形成。他们开始有很强的自我意识,通常有自己的观点,不希望别人把别人的想法加到自己身上。一些学生总是强调自己,尊重自己,不愿意接受辅导员家长的善意批评和帮助,一些学生喜欢用叛逆的行为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可以激发学生求异思维,激发创新火花。有些辅导员如果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就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学生总是自尊自重,性格很任性,所以有必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否则,不利于学生健康稳定的成长。
(四)学习和就业压力大
学习和就业是大学生无法跨越的障碍。毕业分配制度已不复存在。大学生毕业后必须努力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对于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高校采用的学分制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申请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需要更高的学分。学生们争相选择难度低的选修课,利用一切机会来提高成绩,这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业压力。对于普通本科生来说,在就业市场上找工作没有什么优势。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中找到他们喜欢的工作。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失去信心,造成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措施
(一)加强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应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教师要对每个学生保持平衡的态度,不能因为学生自身的好与坏的感受而偏袒、庇护、轻视或冷漠。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平等对待学生,不偏袒任何一方。教师自身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升。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我们的教师首先要有同样的健康心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一些事情的认识不全面,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造成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自信是一个人的必要条件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无论是在教学活动还是课外活动中,都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在自信中成长。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到办公室与老师沟通,解答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在正常的沟通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二)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学生,确保教育的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一,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合理延伸和保护教学内容,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要适当扩展,找到管理的重点,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个性和心理问题都有所不同,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三)提高自我适应能力
白岩松曾在他的演讲中说,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时,需要一颗坚强的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其实古人早就说过,十有八九的人在生活中都是不快乐的,但他们往往会想到一两个。大学生需要提高自我适应能力。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保持积极的心态。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应以相互尊重为底线,获得具有亲和力和友谊性的良好人际关系。面对学习和就业的问题,大学生要做好职业规划,根据职业规划制定学习计划。大学生应该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其次,他们应该做好健康管理,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清华大学为例,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奋斗50年的口号。学生需要通过体检才能顺利毕业,这对学生的健康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最后,要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三观正确,目标明确,持之以恒,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结束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现状更加严峻。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水平,才能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骆鹤飞.探讨大学生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J].心理月刊,2020,15(02):53.
[2]苗宇,蒋大明,刘泽.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02):81-83.
[3]毛娟娟.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疏导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5):28-29.
作者简介:李倩(1988.3),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本科,高级安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