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分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分析研究

郑亚菲

长江职业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 ,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

摘要:在新形势下,社会的持续进步使得相关行业愈发需求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人才。本文将简要概述园林景观设计,分析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现状,重点探究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以期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专业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人才。

关键词:教学模式;园林景观设计;基础课程

在新时期,如何构建绿色生态节约型的城市环境体系不但逐渐成为各地城建工作重点,也是对城市发展水准进行评价的关键综合指标;这不但凸显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也同样对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提出更细致、更全面的要求。基于此,围绕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园林景观设计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指,依托系列化的园林技术围绕城市园林景观开展总体的设计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在于,优化人民生活环境,美化并改善城市环境。近些年,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城镇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环境污染也会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有效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与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环境,高校应积极优化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园林景观设计人才。

2.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现状

2.1基础课程脱节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设计到多学科知识点,更与基础类课程密切相关。但是,高校师生普遍不重视基础课程教学。比如,艺术院校学生更注重视觉审美,未能有效将园林建筑知识、植物栽培知识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活动中,极少主动汲取基础知识,不了解栽培技术与植物生长习性。在设置园林景观专业的课程体系时,艺术类高校只是将建筑学作为选修课程,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建筑基础知识,这也使得部分基础课程相互脱节。上述现象不但存在于艺术类院校,还存在于其他诸如建筑类院校、农林类院校等开设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一旦基础课程存在脱节,则会影响后续教学质量。

2.2教学方法落后

现阶段,多数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模式仍然将传统教学摆在首位。在日常的课堂讲解活动中,教师主要教授理论课程,未能引入充足的实践教学活动,而实践课程也大多围绕传统教学模式展开。同时,教师所布置的实践项目大多是指课后作业,无法实现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的融合,逐渐使得学生难以将课后实践与课堂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一旦脱离教师给予的教学引导,学生很难从园林景观设计的各门课程中领悟要点,也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并设计出质量过硬的园林景观作品。

2.3缺乏有效引导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实践环节不但是重要部分,更是形成园林景观产品的重要途径。由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设计到诸多方面,其涵盖较多复杂知识;相对于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支撑理论知识的详细讲解。同时,对于实践类教学任务,多数学生只能利用课后时间简单完成。针对学生的设计作品,教师只能给予相对客观的评价;但是,学生却无法准确地了解到作品的优点、缺点,难以扬长避短,无法优化作品的设计方案并找寻未来的努力方向。

3.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3.1创新课程内容

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活动中,课程改革活动要求教师探索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教师不但要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与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还应引导学生从发现美、逐步过渡感知美、创造美,以达成专业培养目标;逐步探索课程改革方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使其能够手脑并重,积极汲取课程知识。在围绕理论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立足于实践项目详细解释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角。

比如,教师可引入经典案例,调动学生兴趣;结合自身的指导与讲解,对案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深化学生的印象与认知。换言之,理论基础知识的累积并非理论知识教学的关键,其关键点在于将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强化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在围绕小型设计实验项目进行讲解时,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个人优势,推动其融入项目研究活动,强化其设计能力。当前,在园林领域,植物是关键要素,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基础。若教师仅凭借课堂教学带领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的绿化特征、审美特征,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突破教学局限,引入分组讨论、提问、自由发言、补充、总结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传统“任务布置-方案指导-图纸设计”的基础授课方式逐渐转化为“调查研究-项目探讨-方案确定-制作模型-展示评价”的新颖课程主线,从不同环节强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水准,增强教学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2创新教学方法

在创建园林景观设计课堂时,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多种类型素材。相比于单调的文字,图片拥有更强的说服力与更直观的教学效果。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收集大量信息,将图片展示到课堂上,分析具体的知识结构,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度,确保其能够积极接受景观设计理论知识。不同于其他美学课程,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有效讲解无法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如果条件允许,那么教师可安排学生参观施工现场,将施工现场作为教学课堂,讲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借助现场教学,引领学生感知空间氛围。融合实践与理论知识。若条件受限,教师无法带领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则可依托教学软件构建立体化的三维施工场景,让学生基于软件进行设计,切实增强其实践能力。

3.3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活动

园林景观设计工作需要依靠3DMax、Photoshop、AutoCAD三大基础软件。当掌握上述软件的应用方法后,学生应注重培养自身的软件连接与独立创建能力。当前。高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鉴于此,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围绕上述知识开展专题训练活动,将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案例,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图纸,逐步强化学生在后期图面处理、立体模型建立、平面色彩渲染、线条图纸绘画方面的信心,使其可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持续强化其技艺水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将班内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鼓励其参与项目分组设计活动,将设计结果分享班内师生,由师生共同分析评估。基于上述策略,学生即可扮演评标人角色,也可担任评标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设计方案的具体问题。简而言之,围绕实际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其学习信心,增强教学效果。

3.4汲取古代园林精髓并创新实践活动

在世界园林发展历史中,中国古代园林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包括岭南园林、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其中,北方园林的主体为皇家园林;江南园林的主体为私家园林,如,苏州商贾巨富所建造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为广东地区的地方性园林。在上述园林种类中,归属于江南园林种类的扬州园林具有独特的风格,其有效融合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的特点;既拥有壮丽宏伟的皇家园林特点,又蕴藏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在创建园林景观设计课堂时,教师可将上述古代园林融入课堂,既要讲解理论知识,也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阔视野,实地调研,收集相关素材,感受南北方的设计形式、植物特征,逐步将所见、所闻、所感运用于项目设计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园林景观设计应用水准与分析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工作态度、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转变为理性认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现状具有基础课程脱节、教学方法落后、缺乏有效引导等问题。通过创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活动,汲取古代园林精髓并创新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水准。

参考文献:

[1]文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3):55—59.

[2]孙陶泽.关于园林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园林植物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8(32):190.191+152.

作者信息:郑亚菲(1976年11月3日) ,女,汉,湖北省武汉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专业,研究生,长江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