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弋阳 334400 弋阳县中医院
【摘要】目的:评估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与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联合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展开研究,入组时间在2020.5月-2021.4月。将随机双盲法作为分组方法,分为对比组(45例,予以常规止血)和研究组(45例,予以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与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联合治疗)两组,比较组间止血效果。结果:与对比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止血成功率明显更高,术中、产后24 h失血量明显更少,且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两组比较P<0.05。结论: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与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联合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能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失血量与并发症,值得参考。
【关键词】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产后出血;常规止血;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类型,主要指自然分娩后24 h产妇失血量在500 ml以上,剖宫产在1000 ml以上,是导致产妇妊娠期死亡的首位原因[1]。临床针对产后出血以尽量保证子宫器官完整性、降低死亡率等治疗为主,常规多以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纱布填塞子宫等为主,无效者多采取子宫切除术治疗,虽能发挥较好的止血效果,但会严重损害患者生理功能与解剖结构。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与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联合治疗是新兴治疗措施,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势特点,对于提高止血效果较为有利[2]。为此,本研究特选取我院2020.5-2021.4诊治的产后出血患者90例展开止血治疗研究,具体做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0.5月-2021.4月我院诊治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展开研究,将随机双盲法作为分组方法,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5例。对比组年龄22-35岁,均龄(27.48±1.26)岁;孕周36-40周,均值(38.12±0.57)周。研究组年龄20-34岁,均龄(27.51±1.34)岁;孕周36-41周,均值(38.24±0.45)周。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可见P>0.05,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比组予以常规止血:为产妇进行子宫按摩,常规使用缩宫素和止血药,对于无明显好转趋势者使用纱布填塞,配合子宫动脉结扎、肛塞米索前列醇等治疗。
研究组予以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与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联合治疗:将膀胱腹膜下推,充分暴露子宫下段,于子宫内侧3 cm、子宫右侧切口下缘2 cm处进行缝合,缝合依据前壁进、后壁出的原则,直至缝合到宫底右侧相应部位后,转变缝合方式为后壁出、前壁进。同样方法将另外一侧子宫缝合完毕,后关闭并缝合切口。完成缝合操作后,缓慢收紧缝合线,观察明确无出血后打结。同时为患者实施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于子宫外侧1 cm、切口下缘3 cm无血管处进针,缝合以前壁进、后壁处方法为主,将缝线绕至对侧相应部位,并改为后壁进、前壁出的缝合方式,完成缝合后打结,并放回子宫,动态观察10分钟,保证无出血后关腹。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具体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①对于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子宫切口无渗血、子宫整体收缩性良好,且30分钟患者阴道出血量不足50 ml者,记做止血成功。反之,则记做止血失败。②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产后24 h失血量。③对两组血性恶露、发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将SPSS24.0作为统计检验工具,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对比用卡方检验,出血情况的对比用t检验,分别以百分率、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述,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 止血成功率的对比
研究组止血成功率为97.78%(44/45),对比组止血成功率为84.44%(38/45),组间对比,χ²=4.939,P=0.026,差异显著。
2.2 出血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产后24 h失血量均低于对比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失血情况对比(±S)
组名 | 例数 | 术中失血量(ml) | 产后24 h失血量(ml) |
研究组 | 45 | 879.35±126.17 | 36.54±7.97 |
对比组 | 45 | 1019.87±201.32 | 48.82±9.48 |
t | - | 3.967 | 6.651 |
P | - | 0.000 | 0.000 |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如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名 | 例数 | 血性恶露 | 发热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 | 45 | 1(2.22) | 1(2.22) | 2(4.44) |
对比组 | 45 | 5(11.11) | 3(6.67) | 8(17.78) |
χ² | - | - | - | 4.050 |
P | - | - | - | 0.044 |
3讨论
产后出血的发生和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等因素有关,由于产妇分娩期间用力过度,精力消耗较大,产后机体较为虚弱,极易出现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情况。且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需尽早开展有效的促进子宫收缩治疗手段,以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3]。纱布填塞、药物止血等方式均是产后出血的常规干预手段,但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且止血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临床应用受到一定局限。
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是一种损伤性小、操作简便、技术要求低的止血方式,应用到产后出血止血中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机械性纵向对子宫壁内部弓状血管进行压迫,降低血管血流量,并对血窦进行压迫、关闭,使阴道出血量明显降低。且改良后缝线经过子宫底部后穿过浆肌层,能有效避免其他器官粘连重叠,避免风险脱落,有效降低异物对宫腔刺激而引起的系列并发症。同时配合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治疗,能进一步对盆腔动脉上行分支发挥阻断作用,显著降低子宫出血情况,发挥更明显的止血效果[4]。且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与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联合治疗虽有两个步骤,但并不会延长手术时间,能缩短术中出血的处理时间。加之联合治疗具有压迫性止血特点,联合术中在肌层缝合,能进一步降低术中、术后失血量。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引起的产后出血或难治性子宫出血等应用此种止血方法同样能取得良好效果,对患者机体的损害相对更小,可有效避免切除患者子宫,且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在基层医院中普适性较广[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止血成功率较对比组明显更高,术中失血量、产后24 h失血量较对比组明显更少,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比组明显更低,组间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与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联合治疗相比常规止血治疗效果更显著,在提升止血成功率、降低失血量和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应用优势显著,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红艳.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125-127.
[2]梁海梅,夏燕,王静,等.Bakri球囊联合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2019,41(10):923-925.
[3]孙少玉.改良子宫下段垂直平行压迫缝合术联合缩宫素注射液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9):3519-3520.
[4]郭辉.难治性产后出血应用改良式多U型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2):52.
[5]王惠敏.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与宫内球囊压迫术及阴道塞纱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