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风险管理模式在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手术室风险管理模式在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魏澎贞

身份证号码: 43062619921113****


摘要:目的:提升手术室质量时采用手术室风险管理模式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0例患者,对照组为实施风险管理前的患者,观察组为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患者。通过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通过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质量方面要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进行手术室管理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模式后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质量;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无基础性合并症且意识清晰,可以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均无精神病史,明确知道本次研究并自愿配合。排除标准:身体具有合并症且意识不清晰;有心理疾病或是精神疾病且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0例患者,对照组为实施风险管理前的患者,观察组为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81例、69例,年龄在23~58(32.97±2.84)岁;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80例与70例,年龄在24~58(32.62±2.79)岁。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后不存在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经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方法

1.2.1手术室常见护理风险

导致手术室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薄弱、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手术过程中患者体位不当、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理人员护理行为及语言不当导致患者认知不足、患者配合度较差等。现阶段手术室护理风险主要见于患者、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方面,其中患者方面是因为患者对自身疾病不了解且缺乏对手术的认识,心理压力增加,若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未达到预期效果就会导致纠纷;护理人员方面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操作不当且对风险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与患者交流不及时,或交流不当无法给患者构建信心;护理方面是因为多数医院未构建起全面的监管及管理制度,相关培训不到位等,最终增加了风险发生几率。

1.2.2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方法

(1)加大手术室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力度:建立手术室安全核查、手术物品清点、手术患者交接、术前访视、手术室输血安全等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措施落实的全面性。严格执行护理工作核心制度,规范各项护理工作流程,落规范化访视制度,核对患者各项临床病历资料,确认患者身份信息和手术部位标识等基础内容正确。

(2)提升手术室护士技能水平:在外科手术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也应有大幅度提升,对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防控的重点在于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择优选派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完成不低于3个月的进修学习,每年安排护理人员参加省级、国家级学术交流会议,有计划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成立手术室护理专科小组,专科组长牵头负责本专科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手术室护理专业内涵;科室每月制定落实分层级培训计划,内容涵盖专科理论、实践操作、器械管理,设备维护保养、药品知识、安全知识、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每月组织科内闭卷理论考试与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将考核成绩与护士评优、能级晋升挂钩,多措并举提高护士业务水平。

(3)加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制定手术室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流程,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应急演练;鼓励护士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定可行的整改措施,近3个月内要对此事件重点跟踪督查,保障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每月召开手术室护理安全会议,通报讨论当月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发言,强调人人都是科室安全管理员,不断增强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

(4)优化手术器械设备的配置与维护:医疗器械是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直接与患者接触的中介,为减少手术护理事故,必须优化医疗器械配置,为满足手术需要应配齐相应仪器设备,由专责人员定期检修保养,确保其处于待用状态;制定各类仪器的操作流程与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并配置简易操作流程图和使用保养手册,由责任人、护士长定期检查;每周由专科组长轮流负责示范培训仪器的操作方法;制定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遇到使用中设备故障,护士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法,并及时联系专责工程师维修,对特殊器械与设备的故障与报修,科室内部、外科医生之间需做好信息沟通。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x±s)

61cac3ecd8561_html_cb534ca66a7d17bd.png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患者对医疗安全的判断影响着医院服务水平等因素,促使临床中对于安全隐患的排除越来越严格。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且环境较为开放、涉及人群众多、人员来往复杂、工作节奏快等,是临床中公认的安全隐患多发地。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影响着手术的结果和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医院的名誉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对于如何解决基层手术室的安全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这些方式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一致认为,继续加强对基层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步骤,避免因为安全管理问题出现医患纠纷等。

在医院中,各个诊断的步骤以及科室中,手术室是安全隐患多发地,且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对患者的影响巨大,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护理存在着很多不足,如第一手术室护理和病房护理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导致手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情况无法完全掌握,使得治疗中存在很大失误;第二护理工作的局限性过大,仅局限在手术室内的护理,整个护理过程均以工作为中心,辅助配合手术操作,如辅助麻醉师监护患者,检查手术所需要的器具和药物,做好器械准备工作等。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逐渐重视基层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对手术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防,定制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室风险,减少安全事件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中,在整个安全隐患消除的过程中,重要的就是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质的提高,这是减少基层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基础。有报道指出,很多基层手术室的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专业度存在一定关系。护理人员在手术中的操作不当、对仪器的不了解、手术中未遵循无菌操作要求、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不到位、态度不端正等均是诱发基层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因素。因此,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是减少基层手术室安全事件发生的基础。同时,除了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以外,还应设置一定的考核制度,这是检验护理人员工作标准是否合格的重要方法。奖惩制度可以让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有所提升,对患者的治疗以及医院的整体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可以发现,在手术的过程中,相关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4结语:

总的来说,在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后,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震,杨霞,刘英敏,等.儿童医院手术室护理量化绩效考核方案的构建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5):700-704.

[2]沈阳希,李珍.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感染控制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130-132.

[3]高玫.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8):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