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路径浅析——以兴化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医疗卫生单位档案管理路径浅析——以兴化市为例

罗爱华

江苏省兴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江苏泰州 225700 

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是全市卫生健康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医疗卫生单位在从事医疗、科研、教学、管理以及其它各项活动时,形成了大量对单位和社会具有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各个单位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记录和见证,也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单位的发展壮大而日益丰富,对单位回顾历史、指导当前、规划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医药卫生事业的一部分,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的档案建设与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照相关工作要求,不难发现,部分单位的档案建设与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更好地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摆在档案管理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正确认识各自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聚焦问题导向,落实关键举措,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共有8家,其中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3家、一级医院2家、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各1家。这些单位相继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由于各医疗卫生单位对档案工作相对重视,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部门指导有力,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档案工作开展情况总体较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办医条件的逐步改善,部分医疗卫生单位的档案库房按照标准设置,为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创造了积极的外部条件。目前,8家医疗卫生机构中,市人民医院、疾控中心档案室分别获得江苏省三星级等级证书,市疾控中心正积极申报江苏省四星级档案室。市二院、三院、妇保院档案室分别获得泰州市三星级等级证书。市中医院即将搬迁新址,正积极争创江苏省三星级档案室。

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档案工作存在问题

多年来,在部分人的惯性思维中,甚至是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眼中,医疗卫生工作的核心是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医院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优质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组成部分的档案管理,有时显得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度不大,得过且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一)人员配备上差异性相对较大。根据医疗卫生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都设立了档案室。但是,由于各个单位的情况不同,在档案管理的人员配备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极个别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知识更新不够,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从事业务工作较多,档案工作时间相对不足。

(二)制度落实上成效性相对不一。尽管所有单位都有档案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由于档案收集职责不清,致使许多应该归档管理的材料散失。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档案已在最初的文书档案、照片档案、病历档案、实物档案、人事档案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了科研档案、病理切片档案、声像电子档案的内容,部分单位没有适时修订档案管理制度,致使归档内容界定不清,管理范围不明。

(三)管理手段上效率性相对低下。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医疗卫生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档案工作不直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因此,除市人民医院外,大部分单位在从事档案工作时,没有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管理档案,未能真正发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优势,有的时候还停留在手工阶段,目录检索、服务利用效率低下,不能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四)硬件设施上前瞻性相对不够。目前,在各个医疗卫生单位中,市人民医院、疾控中心完成了迁址新建工作,配备了标准的档案室;市三院完成了改扩建任务,配备了相对标准的档案室。其他单位档案室的情况,则各不相同,有的单位面积较小,不能达标;有的单位没有安装密集架,装备陈旧;有的单位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距离“八防”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

三、做好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档案工作的基本思路

完整系统的档案资料,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针对各个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共识,对标找差,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不仅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助推卫生健康事业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

(一)创新思路,凝聚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医疗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学习,提高共识是前提。要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档案意识,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要不断解放思想,突破保守闭塞的思维定式,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行为,加强医疗卫生单位的档案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凝聚共同做好档案工作的强大合力,为高质量做好档案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可以为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医疗卫生档案信息量大、类别多,应建立与之相应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明确专门的职能科室,将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促进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尤其要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将档案工作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之中,与分管领导、管理人员的政治成长、职称评聘、工资福利挂钩,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选配人才,提升素质。事业发展,人才为先,配备称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各个单位应当立足实际,根据档案工作的需要,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员,充实到一线岗位,建立合理的档案管理人才梯队。将档案人员的培养,纳入单位人才的总体培养计划中,通过专业培训、知识更新、业务竞赛、进修学习、职称评定等途径,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操作技能,以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促进档案管理水平提高。

(四)系统收集,奠定基础。做好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拥有档案是前提,只有最大限度地收集档案信息资源,才能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医药卫生事业的需要,及时修订完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才能准确、客观地收集档案资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方法,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照片、实物等资料,再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真实面貌,大力丰富室藏,满足开发利用需要。

(五)积极开发,做好服务。档案编研工作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医疗卫生档案具有相对的专业性,在编研上做足文章,能够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有益的借鉴。档案管理人员要立足实际,以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立足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兼顾社会利用需要,确定带有普遍性需求的编研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编制出实用性强的档案信息编研成果,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信息需求。同时,加快档案工作信息化步伐,形成具有医疗卫生特色的室藏档案资源体系。不断拓展档案服务的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六)加大投入,提供保障。档案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的投入,以及硬件设备的配备。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时,应将档案工作纳入其中,保证档案工作经费的投入。落实符合标准的档案库房,按照上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到档案室、办公室、阅档室“三室分开”。配备开展工作所需的装具,如密集架、扫描仪、复印机、数码相机、空调、灭火器、监控设施等,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