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提高小儿腹泻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中医护理在提高小儿腹泻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观察

阮丹阳

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儿科, 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小儿腹泻病治疗中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收治的腹泻患儿7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5例的参照组以及研究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中医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研究组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泻患儿实施中医护理的价值较高,可推广。

关键词 中医护理;小儿腹泻;护理质量


因小儿消化系统脆弱,使其在秋季、冬季频发腹泻病症,而临床症状多以呕吐、腹泻、腹痛为主,且部分患儿均会出现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不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药物是治疗小儿腹泻的首选方式,但因小儿的配合程度不高,易降低治疗的效果,有研究表明,中医护理在小儿腹泻中有较高的干预价值,遂本文进行如下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入选对象共计70例,均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负性患儿,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参照组及研究组。

参照组:本组35例中包括患儿女16名,包括患儿男19名,年龄范围:1岁-5岁,平均(2.77±1.01)岁;病程范围:1天-10天,平均(4.22±1.21)天。

研究组:本组35例中包括患儿女17名,包括患儿男18名,年龄范围:10个月-5.5岁,平均(2.96±1.42)岁;病程范围:1天-9天,平均(4.57±1.12)天。

以上内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辅以药物指导,如药物为口服制剂,需要叮嘱口服的剂量和次数,并做好药物服用的叮嘱工作,如药物为静脉注射,需要密切观察输液的情况,结合患儿实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遵照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先浓后淡、先盐后糖的原则[1],并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询问患儿的感受;选取红霉素软膏,以局部涂抹的方式保护臀部皮肤,如有破溃,需要做好清洁工作,并涂抹青黛散,并联合紫外线照射,保证臀部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洁患儿的衣物、尿布以及食具,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以及大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为患儿构建科学的饮食方案,降低消化系统负荷[2]

研究组:中医护理:(1)辩证施护:寒湿者,趁热用药,如伴有发热、伤风、咳嗽等症状,避免冷敷,取大椎、合谷等穴位行针刺降温,如伴有剧烈呕吐,可取木香、砂仁等中草药煎水服用,或选取吴茱萸粉、白胡椒粉等于肚脐外敷,或选取神阙穴行艾灸处理,或口服生姜红糖汤;伤食者,需严格控制进食和喂奶的时间,并予以对症的中药干预以缓解症状,如患儿腹痛腹胀明显,可联合抚摸按摩,如伴有呕吐症状,需在呕吐后取生姜汁滴于舌面止吐,或选取内关、地仓、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待患儿病情好转后,以少量饮食、控制喂奶次数来干预,缓慢恢复患儿的饮食情况;湿热者需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包括:大便形状、大便次数、饮水情况、小便情况、体温、皮肤弹性等[3],并于腹泻初期,采取暂时性禁食处理,可取生姜、白糖、食盐以及绿茶煎煮成汤汁饮用,并以冷敷的方式,预防惊厥,如患儿依从性差,可选取葛根芩连汤灌肠处理,如伴有严重腹泻和腹痛,需取中脘、天枢、阴陵泉、上巨虚等穴位行针刺处理;脾虚者需加强饮食干预,以补充营养为原则,保证食物的软、热、易消化原则,避免过饱,对于缺乳患儿,需要取人乳或牛奶干预,必要时增加辅食,如病程较长,可取腹部保暖,辅以针灸,如大唐清稀,需选取白胡椒粉、吴茱萸粉敷于肚脐,或取神阙、天枢等穴位行俺就处理,或取干姜煎水热饮(2)饮食护理:伴有剧烈呕吐和腹泻患儿需要禁食,其余情况不需要禁食,如脾胃虚弱可取山药莲子芡实粥,如因内伤乳食、感受外邪等引起的泄泻,可取焦米粥(3)情志疏导:向家属重点讲解患儿的病情以及日常注意事项,并以肢体和口头语言拉近护患关系,以玩具、热情的态度来获取患儿的信任,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患儿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的依从性[4]

1.3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退热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高热惊厥、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臀部红肿。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接受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当处理结果显示p<0.05,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见表一所示,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研究组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一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x±s)

组别

n

止泻时间

止吐时间

退热时间

研究组

35

2.05±0.96

1.33±0.32

1.30±0.32

参照组

35

4.20±1.00

3.06±0.48

3.98±0.52

t


9.176

17.741

29.968

p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见表二所示,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二 并发症发生率 n(%)

组别

n

高热惊厥

水电解质紊乱

臀部红肿

发生率

研究组

35

0

1

1

2(5.71)

参照组

35

2

3

3

8(22.86)

X2





4.200

p





0.040

3讨论

中医学将小儿腹泻归为“泄泻”范畴,其认为致病因素多与外伤导致的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辅以中医辩证施护、饮食护理以及情志护理,其中,药物可以将药效直达病灶,抑制病情的发展,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按摩可以温阳散寒,艾灸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再辅以饮食护理可以提升患儿的营养水平,降低肠道压力,提升免疫力,促进机体恢复;辅以情志疏导可以提升患儿的治疗信心,获取患儿的信任,从而加快疾病的恢复。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采取中医护理可以获取理想的干预效果,相比常规护理而言,更加能够提升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患儿的病情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红芳,姚红梅,王金,刘学娇. 循证联合中医护理在小儿腹泻中价值分析[J]. 青岛医药卫生,2021,53(04):304-306.

[2]胡敏,李凤珍. 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联合中医循证护理对小儿腹泻的干预效果[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08):66-68.

[3]乔永贞. 中医护理、止泻方、穴位贴敷联合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20,39(36):144-146.

[4]蔡爱妮,邹莉. 中医护理在提高小儿腹泻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3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