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幽门螺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研究进展

刘佳

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幽门螺旋杆菌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西方的医学家培养出来,这种细菌属于革兰阴性细菌,在生存过程中需要氧气的供给,这种微生物细菌主要寄存在人体的胃部以及12指肠的区域内,如果寄生的数量过多,就可能会引发人体胃黏膜出现慢性发炎症状,甚至还会导致12指肠出现溃疡。除此之外,这种疾病也是引发胃癌的主要因素。在临床中,针对这类型疾病,医生会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进行治疗这种细菌就会对抗生素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的问题。本文主要是研究了幽门螺旋杆菌对于抗生素治疗的耐药性医学问题,希望能够为不断提升幽门螺旋杆菌等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机制;研究效果

幽门螺旋杆菌在生存的过程中需要轻微的氧气,这种细菌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胃部中。通过医学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极高,有研究表明,目前,幽门螺旋杆菌是引发胃癌最为重要的因素[1]。由此可见,在临床医学中积极开展对幽门螺旋杆菌的防治以及治疗手段研究意义非凡。目前,在临床医学中,可以通过胃镜设备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状况,在治疗过程中,会采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抗生素类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这种治疗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如果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滥用药物就会导致患者对抗生素产生依赖,从而引发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深入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从根源上帮助患者消除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

一、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性

其实,在临床医学中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这种细菌天然产生的耐药性,这种情况主要是指幽门螺旋杆菌细菌在成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存在天然的防御屏障,或者在药物治疗时难以找准细菌的靶位,从而导致抗生素药物很难透过细菌的防御屏障,消除细菌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属于获得耐药性。这种耐药性主要是指幽门螺旋杆菌在长期面对抗生素的治疗过程中,通过长期接触获得了抗生素中的部分基因,导致原本对抗生素较为敏感的幽门螺旋杆菌在长期的药物作用下变得更加耐受,从而对临床中的抗生素药物产生的耐药性。目前,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性主要是以获得耐药性为常见耐药机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由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没有从根源上掌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方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这也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在长期接触抗生素药物的作用下,失去了原先对药物的敏感性[2]

二、幽门螺旋杆菌对不同抗生药物的耐药机制

(一)幽门螺旋杆菌对一线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甲硝唑和克拉霉素都属于临床医学中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一线抗生素药物。甲硝唑在被人体进行吸收后,首先会经过人体的胃部,这种药物在人体胃内的药效较强,能够及时的打击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目前,这种药物经常被应用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医学研究,我们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对甲硝唑药物的耐受性与rdxa基因突变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在用药过程中,rdxa基因出现突变问题,就可能会导致药物失去治疗活性,从而引发幽门螺旋杆菌对甲硝唑的耐受性问题。除此之外,其他基因,例如,fRXA、fRXB基因的突变也会显著的提高幽门螺旋杆菌对甲硝唑的耐受性,这类型基因的突变,能够促使对甲硝唑抗生素敏感的幽门螺旋杆菌转化为耐受性较强的细菌,从而导致人体对甲硝唑这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克拉霉素也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治疗中的抗生素之一,克拉霉素在治疗过程中生物利用率较高,能够在人体的胃粘膜中产生高浓度的药物反应,成为了抗击幽门螺旋杆菌的有效治疗药物之一。通过医学研究,我们发现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在治疗过程中对克拉霉素产生耐受性的主要原因就是23srRNA基因的突变,这种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多肽酶发生转移状况,从而抑制人体中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成年人来说,在儿童身体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克拉霉素的耐受性更高,这也可能与儿童阶段免疫程度较低有关[3]

(二)幽门螺旋杆菌对二线治疗或补救治疗的耐药机制

我们以四环素为例来讲解幽门螺旋杆菌对二线抗生素治疗药物的耐受机制。四环素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主要抗生素药物,这类型药物在市场中价格低廉,因此乐于被人们所接受。但是通过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我们发现四环素的应用容易引发患者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疾病中出现二重感染的问题,由于这种药物的缺陷,因此,目前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中对这类型药物的应用较少。四环素的药效主要作用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核蛋白体,能够阻止幽门螺旋杆菌中mRNA和蛋白体复合物与氨基酰tRNA的结合,从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复合物的形成,同时,还能起到阻碍幽门螺旋杆菌肽链的延伸效果。而四环素的耐药性机制主要与16srRNA激节点的突变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性水平与碱基突变数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只有一个节点或两个节点的基因发生突变,只会引起较低程度的耐药症状,只有发生特定的三重突变,才会出现较高的耐药特性

[4]

(三)幽门螺旋杆菌对三线治疗或补救治疗的耐药机制

目前,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在三线治疗以及临床补救治疗药物中,最常应用到的药物就是利福平、利福布汀等抗生素药物。其实,利福平在临床医疗中主要适用于治疗肺结核,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疾病方面应用较少。但是这些药物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治疗的药物,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防治。如果在这类型药物的应用过程中,特定的位置节点出现基因突变,有可能会引发幽门螺旋杆菌对该类型药物出现耐受性的现象[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中,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虽然能够在九成的药效作用下达到祛除病菌的作用,但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不断提升,导致后期的药物作用效果明显下降。因此,在研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个体的差异性,配合采用多种抗生素药物,同时,考虑到药物对胃部细菌群的调节,避免幽门螺旋杆菌对抗生素药物产生较强的耐受性,通过科学的药物配比方式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叶珊珊,李俊达[,周应生,刘璐,吴建维,吕志武,刘锦涛,.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多中心前瞻性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0,40(12)

[2]董方元,赵虎,保志军,.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9)

[3]彭如洁,彭孝纬.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7)

[4]丁晓蕊,贾兴芳,刘成霞.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进展研究[J].中外医疗,2018,37(20)

[5]豆峰娜,刘琪琦,陈苏红,张影,杨宁敏[,王升启.幽门螺杆菌对两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相关基因突变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