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分娩室 ,湖北 武汉 430024
摘要:探讨静脉治疗小组实施对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到2021年,研究对象为我院PICC置管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PICC患者并发症数据对比结果。结果:实施静脉治疗小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建立PICC静脉治疗小组,能够对小组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对置管行为进行规范,操作过程中通过监督和指导,能够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该方法。
关键词:静脉治疗小组;PICC;并发症;影响分析
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1]。外周静脉为PICC的穿刺点,护理人员操作成功率较高。这是由于PICC只管比较操作,比较简便,针对长期需要静脉输液患者使用PICC 穿刺[2]。此外,肿瘤化疗患者也可采用PICC置管,能够为患者开通静脉通道,避免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但同时可能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如导管堵塞、皮肤过敏、局部感染、导管移位、导管脱出、穿刺点渗血、肾静脉血栓、静脉炎等[3]。因此,临床上非常着重预防PICC并发症,旨在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使患者的痛苦减小。我院对PICC置管前后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了解,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到2021年,研究对象为我院PICC置管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4.6岁。
1.2方法
静脉治疗小组实施前采用盲穿PICC,护理人员没有对技术进行培训与跟踪,对于相关要求没有规定执行,没有对PICC进行门诊轮转,护理人员遇到问题只能请教医生。实施静脉治疗小组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对PICC置管、换药、冲管、封管、耳机、更换、输液头等一系列相关操作流程进行制定和规范。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制度进行操作,由静脉治疗小组统一执行。支管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穿刺部位由原来的肘关节调整到肘关节上3-5厘米,使置管长度缩短。使用细针取代的粗针,局部麻醉采用刀片扩皮置管。置管后用绷带按压1小时,24小时换药一次,用海绵压迫止血。PICC的穿刺和维护要使用专用的护理包,并用合适的皮肤消毒剂进行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消毒液擦拭,每次消毒两遍以上,遵循消毒剂说明进行操作,自然干燥后进行穿刺,并粘贴无菌透明敷料。每周更换一次透明敷料,若穿刺部位有红肿、渗血等情况,使敷料被污染,要及时更换敷料。若患者为易过敏体质,要选用防过敏透明贴。结合本院的岗位分级制度,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培训,静脉治疗小组定期进行PICC有关知识操作考核并打分,若考核不合格需要再次培训和考核,直到合格后方能上岗。对PICC技术培训进行监督,静脉治疗小组定期举行交流活动,对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处理,和患者建立信任,提升患者的血管依从性,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和患者建立信任,提升患者的血管依从性,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成立静脉治疗小组,使护理人员得到了规范化的培训,促进护理人员理论实践水平的提升,通过考核与指导落实,并对换药流程进行监督。此外,根据所学知识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展开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3观察指标
对实施静脉治疗小组前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实施静脉治疗小组前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施静脉治疗小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实施静脉治疗小组前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
组别 | 例数 | 导管堵塞 | 局部感染 | 皮肤过敏 | 深静脉血栓 | 穿刺点渗血 | 静脉炎 |
实施前 | 100 | 3(3.00) | 5(5.00) | 4(4.00) | 6(6.00) | 4(4.00) | 4(4.00) |
实施后 | 100 | 1(1.00) | 1(1.00) | 2(2.00) | 0(0.00) | 4(4.00) | 2(2.00) |
t | | 5.494 | 6.494 | 3.453 | 7.495 | 5.404 | 3.499 |
P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成立静脉治疗小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治管,避免了盲传造成的失败,促进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提升,且能够准确选择穿刺部位,不会因反复穿刺引起血栓的发生。此外,鼓励患者进行握拳,降低体内异物感,对上肢活动进行限制。然而,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鉴于造成血栓的因素较多,很难使其有明显变化,为避免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穿刺点出血,静脉治疗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了压迫止血方法的培训[4]。然而穿刺点出血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院通过超声下引导置管能够提升精准度和成功率,但使用刀片儿扩皮会扩大穿刺口,也容易增加渗血的几率,所以在穿刺点渗血方面,治疗小组成立前后对比差异不明显[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静脉治疗小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PICC静脉治疗小组,能够对小组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对置管行为进行规范,操作过程中通过监督和指导能够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该方法。
参考文献:
[1]邓锐颖,张婷,肖琼芬.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对防范PICC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8):2-2.
[2]刘亚.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运用于PICC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3):2-2.
[3]周会芳,顾颖,赵亚群,等.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综合版),2020,027(001):174-175.
[4]李云霄,梁世丽.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1):2-2.
[5]朱悦.静脉治疗小组培训模式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04(043):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