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公路工程管理处 陕西西安 710065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智能交通行业的新业态,其本质是在原有业态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实时对接,从而达到合理科学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利用互联网技术升级传统业态,加速传统交通运输管理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和改革。本文针对目前互联网+交通新业态的发展状况,主要从客运出行、城市智能交通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探讨了交通新业态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新时代下互联网交通行业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交通;交通新业态;交通行业管理。
在交通领域,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以改善人们出行的质量,来推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交通”模式用想象不到的形式在颠覆传统交通模式,交通发展随之换代升级。
目前交通运输业态的存在问题
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业态发展的革新要求,政府依旧维持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线下既有的信息安全、欺诈、纠纷等问题向线上延伸,并在互联网主体虚拟化、高效传播的影响下,使得问题复杂化,往往造成监管的真空地带和断层。
常规公交枢纽、场站用地不足,公交线路只能被动调整和延伸,线网调整缺乏系统性,造成部分线路过长;公交专用道多与非机动车混行,公交港湾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公交运行效率难以提高;线路规划不合理,市中心公交线路过于密集,重复线路较多,但郊区线路少、班次少,跟不上市民出行需求;常规公交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换乘不紧密,难以适应“地铁+常规公交+慢行”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公交线网布局亟需进一步优化调整。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智能化发展滞后,尚未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的互联网信息共享,一站式服务能力薄弱。交通基础信息采集设备覆盖范围不足、采集密度低、种类少,存在信息获取盲区,难以全面掌握交通运行状态。大数据应用机制尚未健全,基础信息碎片化严重,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缺乏创新性、综合性的服务公众的交通行业基础支撑平台,综合交通数据接入不够全面和精细,“互联网+交通运输”研究应用不深入,科技信息化创新能力不足,制约智慧交通发展步伐。
西安市交通运输行业正处于绿色发展的初期阶段,行业绿色发展理念还未完全建立,能源消耗量大,运输效率低、排放量大,急需向清洁化、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低碳交通方向发展。低碳交通建设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车辆能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统计计量等基础性制度有待加强。
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
(一)树立大交通发展理念
1.总体布局交通新业态管理,综合协调各部门利益。
加强交通、地铁、公安、城管、规划和建设等城市管理部门的沟通和配合,拒绝各自为政、互相冲突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客运综合枢纽中不同运输方式由不同的主管部门各自规划,自成体系,由于建设主体不同,综合枢纽沦为各种运输方式拼搭的平面组合,无缝换乘流于概念,运输方式之间转换不便,无法实现综合运营。
互联网+交通新业态模糊了行业界限,造成监管困难,必须要融合各个部门,建立综合监管平台,并且完成信用体系联网对接,形成管理协同作用。加强各部门信息资源整合,搭建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推进部门间、运输方式间的交通管理联网联控。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跨部门联防联控体系和应急指挥中心,更好的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提高全市层面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能力。
2.整合城市整体规划,使城市形成组团式布局。
部分公路、铁路客运枢纽仍处于主城区内部,不但难以有效发挥快速集散输送功能,并且给市区内交通拥堵带来极大负担。一方面可以考虑逐步的、适当的将主要的铁路、公路客运站点迁出主城区,迁至城市周边郊区,可以减缓市内交通拥堵,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使城市发展的整体格局更加均匀平衡。另一方面,城市整体发展布局时,要改变以往那种中心聚拢式的发展理念,学习国外那种组团式的区域发展模式,均衡城市发展中心,带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
3.城市交通以地铁为骨架,以公交方式为血液填充。
在地铁终端建立高效的公共交通无缝换乘枢纽服务场站,也就是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交通枢纽,包含大型停车场、租车公司或共享汽车公司驻点,使得周边区域的市民可以开车到城市周边,然后换乘地铁的方式进入市中心繁华地带,这样逐步引导消费者改变出行习惯。
增加区域之间衔接式公交线路和区域内部公交线路,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果将地铁终点站与相邻的组团园区、区域商贸中心、热门旅游景点等通过增设短途公共汽车或电车连接起来,就能够为区域人口流动提供便利。同时,为落实品质西安建设,带动区域人口消费,还需要提高公交车辆频率和档次,提高公交车辆的服务品质,使群众享受到出行购物游玩的乐趣和便捷,才能真正使市民愿意乘坐公交绿色出行。
(二)加快移动支付方式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1.推广公共交通出行的手机支付功能和服务。
加强手机移动端电子一卡通的宣传力度,普及互联网支付服务设备,提高功能性和便捷性,为市民提供方便,具体包括增加移动支付端通道和机器,提高设备灵敏度等。同时,为发展旅游城市,增加公交、地铁购票时手机移动支付方式的选择,为游客等流动人口提供便利。
2.移动支付数据接入综合交通平台。
通过汇聚手机移动端的大数据,连接到综合交通数据信息中心,各部门联合共享车流量、客运量,分析人群出游热点和高峰,通过掌握核心数据来挖掘交通流量的规律,再反过来重新规划产业链发展,更加科学合理配置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服务。综合执法数据、服务投诉以及信用评级等热点问题的整体数据,扩大交通基础信息采集的覆盖范围,为大数据从碎片化向信息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提升行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3.利用大数据优化公交资源配置。
我们经常会看到同一公交线路的前一辆公交车很挤,后一辆很空,造成出行不便和资源分配不合理窘况,这是因为公交公司并不掌握人们出行的分布,而通过大数据积累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会指引公交公司怎么去发车。这背后的核心是掌握了市民出行大数据,以及基于这个大数据的决策体系,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决策体系让人们的出行和交通工具的流动是有序的,最终实现全局最优配置。
(三)网约车的经营服务管理
国家层面正在引导推广服务型社会,基于移动互联网、GPS、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网络预约车改变了传统的路边扬招、站点候车和电话预约的找车模式,为人们带来了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盘活了闲置的私人车辆和非专职司机的闲置时间,提升了车辆和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互联网+”渗透到汽车和交通领域,带来了网络租约车、定制公交、拼车、顺风车等新应用,形成了用户出行的新市场,创新了交通运输的新业态。
1.政府鼓励发展定制出行方式。
政府层面需要鼓励和支持定制公交、定制客运、“门到门”平台等特色服务,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方式,支持新型企业“以人为本”,为满足市民多层次的要求推陈出新。现有的去往周边区县和远离主城区的热门旅游景点的公交线路远远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于是在某些人流量巨大而公交配置跟不上的区域就出现了大量的非法营运车辆,造成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及安全隐患。政府鼓励合法的有营运资质的公司或个体发展定制公交,即可以填补固定公交线路的不足,又可以满足市民差异化的出行需求,打击黑车市场。
传统客运企业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市民出行需求提供线上预约功能,或者采用“一人一座、一站直达、同程共享”的服务模式,为处于相同区域、具有相同出行需求的人群制定通勤公交服务。大型互联网企业可以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为社会公众出行搭建“门到门”出行服务平台。
2.提高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自2015年以来,我国一批互联网企业相继推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专车”服务。不像传统出租车公司那样拥有或控制车辆并雇佣司机,滴滴等网约车企业通过网络预约平台或手机应用智能化地与民众出行需求相匹配。这些应用满足了部分市民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减少了乘客打车的等待时间,降低了原有出租汽车的空载率,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专车”等新业态的出现,有效整合了供需信息,改善了乘客出行消费体验,较好满足了乘客多样化出行需求,还能促进传统出租汽车行业改革转型升级。但是,随着网约车逐渐作为民众出行的一种方式选择,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威胁乘客人身安全及社会安定的问题,网约车企业不能只赚钱,不负责安全。网约车是让非专职司机驾驶私家车提供的客运服务,其安全性是民众和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由于政府部门无法承担私家车及非专职司机如此之大的监管成本,也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而平台公司在监管压力和法律责任下,也有动力不断完善管理。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网约车企业的稽查和处罚力度,提高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3.明确安全责任和义务。
如今,网络预约车辆在我国迅速发展,并引发了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突和法律政策的争议,亟待深入探讨网络预约车的定位与监管,以推动“互联网+交通”的创新发展。行业管理部门需要明确交通互联网服务企业及相关方在交通运输安全、信息安全、纠纷处置等方面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因此,提倡政府与网约车企业共同监管,各尽其责。网约车作为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客运行业的融合,本质上分担了原有汽车营运公司的功能和利益,那么,网约车平台企业也就应该承担起其相应的企业安全管理责任。
政府应该出台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车辆和司机详细的准入标准、运营要求和安全标准等,要求网络平台承担管理车辆和司机准入以及日常监管的责任。同时,网络租约车公司必须建立乘客投诉渠道,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由网约车平台对车辆、司机和车主进行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对网约车平台实行监督、审查管理,凡是在稽查过程中查处到不符合规定的驾驶员或车辆,也必须同时对其注册的网约车平台予以处罚。
(四)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发展
“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深刻影响着传统交通运输服务业态,产生了与传统交通运输管理政策与管理体系的剧烈冲突,但同时冲击、竞争与冲突也为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发展,发挥技术和市场优势,依靠我国的人口红利,通过掌握用户的核心数据来挖掘用户的行为规律,再反过来重组产业链,从而解放生产力和创造力,带动经济发展。
总结:目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交通运输网络趋于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要有序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还有很多具体措施可以进行探索和实施。政府应该形成多部门联合规划、联合办公,建立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提高公交车辆服务品质,鼓励和规范网约车服务,监督网约车平台提高自身安全主体责任,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互联网新业态技术优势,推动新时代城市交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霞:《“互联网+交通”新业态亟待政策突破》,中国信息产业网,2015年8月。
2.程世东:《互联网+交通新业态的发展与管理政策》,2017年12月。
3.凌亢:《关于“互联网+交通”新业态发展情况及相关建议》,《交通与港航》05年第03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