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对顽固性呃逆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2
/ 2

中医针灸对顽固性呃逆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高丽娜 孙玉良

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卫生院 山东青岛 2667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对顽固性呃逆患者实施治疗期间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共计62例;研究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按照患者的住院顺序将其划入到不同小组中,即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和研究组(31例;中医针灸治疗),并对2组患者经相应疗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经中医针灸治疗的研究组31例患者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更好,且组间总有效率对比差异较大,处理后所得P值<0.05。结论:在对顽固性呃逆患者实施治疗期间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顽固性呃逆;临床治疗;效果


呃逆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脾胃疾病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顽固性呃逆,还会导致患者身心压力增加,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对该类病症的治疗多以药物+常规抑制疗法(如按压双眼球、吸气后摒弃法等)治疗为主,但是效果并不明显[1]。特此,本文提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融入中医针灸治疗,并展开相应研究,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在研究对象及家属知情、自愿参与前提下与其签订相关协议。研究对象为院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共计62例;研究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正式研究时依据患者入院顺序纳入不同小组中,即:

对照组—31例;男:女=17:14;年龄范围在40-77岁之间,取中位年龄值为(51.02±6.44)岁;病程范围在3-29d之间,取中位病程值为(19.88±3.26)d。

研究组—31例;男:女=17:14;年龄范围在40-77岁之间,取中位年龄值为(51.12±6.40)岁;病程范围在4-31d之间,取中位病程值为(19.86±3.27)d。

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后,2组基线资料相关数据(如性别、年龄等)对比结果差异较小,所得P值均>0.05,可见后续对比有意义。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符合顽固性呃逆诊断标准[2],且对此次研究涉及治疗方式、药物等无排斥或过敏反应。

排除标准:伴有较为严重其他器官、血液疾病者。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科学选择治疗方式。本次研究对象所采用的常规治疗方式均为吸气后屏气治疗,即:首先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然后在屏足气后将气慢慢吐出,如此反复操作。也可以在屏气的时候变为含水屏气,也就是让患者在口中含一大口清水,然后停止呼吸,在忍受最大程度的屏气后,缓慢的将水吞下,切不可呛入到气管中,如此反复操作。待患者症状得到控制后,可停止操作。在此期间,还需要辅以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镇咳药物等。

针对研究组的患者,除了上述常规治疗后,还辅以中医针灸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需要在针灸前确定穴位,一般以三阴穴、足三里穴、内关穴、膈俞穴、中脘穴及关元穴为主;其次,在正式针灸的时候,需要引导患者取仰卧体位,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采取相应针灸法行针,每天进行1次即可。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为胃火上逆病症,那么在行针时应该选取提插泻法,取患者的中脘穴位行针刺,但对该类患者不进行留针处理;如果患者为寒邪动膈病症,那么在行针时应该选取补平泻法,取相应穴位进行深度入针,需要进行留针处理,大概留针20min即可,并间隔10min进行一次运针;如果伴有气逆肝郁,则还需要对其进行内庭穴和涌泉穴针灸治疗;如果患者伴有气虚,则还需要取气海穴行针灸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经相应疗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本次研究的疗效评估依据以患者恢复情况为主,即: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且在7d内再未发作,则视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消失但有所改善,且发作频率降低明显,则视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未有上述任何改变,或者病情加重,则视为无效。

注:有效率计算公式为:(总病例数-无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出现的所有数据均选用软件包SPSS23.0实施处理。其中,t值对以均数±标准差(61c2c0b62e955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为呈现方式的计量型资料进行验证,x2值对以百分率(%)为呈现方式的计数型资料进行验证。统计学意义通过P值<0.05作为金标准,代表所处理对比资料间差异性较大。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

由下表1所呈现,经中医针灸治疗的研究组3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经由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所得P值<0.05,可见组间对比差异较大。

1 2

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1

16(51.61)

14(45.16)

1(3.23)

30(96.77)

对照组

31

12(38.71)

12(38.71)

7(22.58)

24(77.42)

x2

-




5.167

P值

-




0.023

3 讨论

顽固性呃逆在中医学中被纳入“膈肌痉挛”范畴中,中医认为对该病症的治疗应以暖胃、舒缓膈肌、调节气逆为主。而中医疗法中的针灸可通过对相应穴位产生刺激达到上述治疗目的,比如足三里穴是胃部以下的关键穴位,对其行针灸能够起到降逆和胃的作用等[3]

特此,本次选取于我院就诊的该类患者62例展开相应研究。经研究结果显示,中医针灸治疗的研究组3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且经由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所得P值<0.05,可见组间对比差异较大。。由此可见中医针灸在治疗顽固性呃逆疾病方面确有较高价值。

经讨论分析后得出,在对顽固性呃逆患者实施治疗期间,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更佳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鹰,格格哈斯.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及影响[J]. 中国标准化,2021,(14):146-147.

[2]赵玉静,陈蕾,涂凤琴. 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1,36(06):968-970.

[3]郝长宏,侯志鹏,包永欣. 顽固性呃逆应用中医针灸的疗效及应用价值[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21,16(03):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