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2
/ 2


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

程军

韩城市龙门镇北庄小学 715400

摘要:在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当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综合性课程设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中,难以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教师虽然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是依然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原因是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应当进行深入思考,优化信息化教学的方法,高效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进行主动学习与深度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环节也有所渗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迅猛的势头,使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堂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结合下,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进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发展需要建构信息化课堂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互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依据学生主体原则,小学数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深入学情分析,把握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态度,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并结合学生需要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提升信息化课堂与学生认知特点的契合度。其次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依托移动智能等技术为学生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在技术的辅助下独立思考、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平均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充满童趣的动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利用智能终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平均分的过程之中,在独立思考中完善分配过程,深化对平均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最后,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利用学生在课堂上希望表现自己的愿望,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吸引那些游离于课堂边缘的学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信息化数学课堂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2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交互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掌握了拍摄、录屏、PPT合成等必要的微课程制作方法和技术工具,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制作微课视频,创设丰富的、个性化的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如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小组研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的方法,然后观看微课视频,结合实际,动手操作,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1)沿平行四边形过顶点的一条高剪下来,把剪下来的三角形平移到直角梯形的另一边,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2)沿平行四边形不过顶点的一条高剪下来,把剪下来的直角梯形平移到另一个直角梯形的一边,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3)通过比较,建立联系,推导公式。这样,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可以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预习,课后还可以反复观看,复习巩固。

3信息模拟,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信息模拟的方式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还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模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信息模拟教学及信息模拟题的应用上,二者都是在教育信息技术基础上所展开的“教与学”的过程,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思考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信息模拟中,学生不仅能够对数学有一个直观性、针对性的了解和认知,还能够对其内容产生探究兴趣,这对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为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使学生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同时促进其自身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个三维可旋转的长方体模型,并借助放大和多角度观看的功能让学生观察模型。通过信息模拟过程,学生能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与此同时,学生在信息模拟和观察的过程中,还可以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又有哪些区别。借助信息模拟与问题的提出,学生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了解到二者之间的区别。通过这一前期的信息模拟过程,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感悟,从而快速推理出面积公式。在学生对该课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利用信息技术,简化图形知识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化繁为简与化静为动的方式,以及利用几何画板或交互白板简化数学知识。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原理与演示方法时,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呈现策略,先让学生感知空间,之后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使其准确还原生活中图形的运动过程,其中包括旋转、平移、对称等,从而掌握知识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标准化呈现出绘制方法与测量内容,详细展现出图形变化过程,从而进行相关的验证与操作,使图形知识更加浅显易懂。利用希沃白板等软件,将图形变化过程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能够打破抽象思维的限制,让学习过程变得可视化,促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实现高效学习。

5注重课堂拓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传统课堂的优化与设计,还应注重课堂的拓展,强调学生在虚拟空间中的自主学习活动,指导小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探讨“鸡兔同笼”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设置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在课下登录学习平台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分析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思路;此外,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索古代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探讨,整理、收集古人所形成的解题方法;要求学生将学习成果上传平台,师生通过虚拟课堂进行交流,达到学习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的潜力,确保在学生的参与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课堂教学应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们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下转变学习思维。教育工作者应围绕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课堂建构,设计优质的教学资源,完善课堂交互过程,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这样才能逐渐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提升数学信息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葛福娟.小学数学课堂网络信息化教学实践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17).

[2]鲜永太.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20(10).

[3]田娇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