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融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1
/ 3

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融性研究

姜文川

广州市金领技工学校

摘要: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事关教育的根本质量,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从教育的目的出发,艺术教育和思想道德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在技工学校教育实施的过程当中,谋取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学科教育的必然,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就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融的必要性展开了分析,就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当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这一发展进程,提出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融发展的实施策略。在探索当中,可以通过认识的提升、课程的挖掘、平台的延展来有效驱动融合进程,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融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互融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新时期的教育不仅担负着传承老一辈的生产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更要为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任务。学生在“教”与“学”的学习架构中,所应获得的不应仅仅只是知识和技能,而更多获得的应是促使其自身发展的健全人格和道德规范[1]。艺术教育是技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模块,而一段时间以来,狭隘的教育观念下导致技工学校艺术教育中难觅思想政治教育的踪迹。一方面,这让艺术教育的价值自损,另一方面,与当前党和国家的要求背离。因此,积极地探索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融,以融合教学为路径来探索艺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互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1技工学校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融的必要性

技工学校学生正值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的重要时期,有着较高的可塑性[2]。一段时间以来,技工学校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并行的方式,旨在通过系统和专业的学科教育来实现学生艺术修养和政治素养的提升。而在技工学校教育的实践当中发现,二者虽有着一定的差异,但又相互统一。从技工学校学生的个体发展而言,无论是艺术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其在实施的目的、实施的过程上有着极大的相同之处。从学科教育的探索而言,艺术教育中丰富的思政元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音乐工具的借力都在不同程度上昭示着这二者之间良好的互补作用。因此,于宏观层面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强调德育教育与艺术教育并行的重要性[3]。艺术教育可视为思想道德行为的源泉,一种可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对技工学校教育的反思当中可以发现,技工学校学生自身的思想性、政治性的形成与发展是知、意、情通过作用下的一种成长。这其中知识基础行是关键。而由知转化为行则是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然而,这一“转化”远非抽象的说教、生硬的灌输所能够达到的。既是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顺从和接受,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心悦诚服、躬身实践。因此,在技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盘活艺术教育因子就显得尤为地重要。艺术教育能够以情感为接入点,以审美为立足点使学生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自觉抵制、提出“行之恶”和“心之恶”。而就此所建立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才是最稳固的。

新时期以来,党和过节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了与学科教育当中的思政教育因子的渗透,这是既是对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理性归回,又是立足时代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技工学校教师要从时代的感召和教育的本真出发,积极地投身于这样的一场探索当中,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技工学校发展。

2技工学校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索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技工学校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培养出拥有深厚艺术素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崇高的道德情操、健全的社会人格的行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受到对艺术教育认知不足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技工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艺术教育的形式化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笔者所走访的这几所学校当中,虽开全了课程,但在课程实施的实地调查中发现艺术教育中过渡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理论的讲解,却对艺术教育当中所应延展和渗透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等进行了人为的阉割。同时,就技工学校的实践而言,在组织的形式上也相对较为老套,仍是以唱歌、跳舞、绘画、艺术展演等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的参与热情普遍不高。

其次,就现实层面上而言,初中学段就开始的分流导致对技工学校教育影响很大。进入技工学校学习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笔者对某技工学校的XX专业1班的学生进行了现场的访问。这个班级当中有超过六成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未能够接受系统而完备的音乐教育。很多学生甚至连辨认音符的基本能力都没有。能够演奏乐器的更是寥寥无几。美术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学生缺乏基本的学科能力,没有接触过美术。这也就意味着技工学校系统的开展对于技工学校而言实非易事。而技工学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需要建立在两个独立的主体之上,任何一方的孱弱都将会影响到互融价值的发挥。与此同时技工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也因技工学校的没落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停滞的阶段。设备的短缺、场地的不足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技工学校发展。而这也是技工学校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融当中应重视的一个问题。

再次,教师是教育工作实施的主体。教学的实践需要价值的按部实施,教学的改革也需要教师主动而为。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及教师对于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互通性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决定了这场融合探索的实效。而就现实而言,这两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技工学校艺术教育教师的青黄不接是技工学校所面临的大问题。因发展的不利,导致所抛出的橄榄枝很少能招揽过来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技工学校队伍的整体水平呈下滑趋势。二是,就技工学校的思想政治修养来看,他们在这一方面有着先天的短板。他们拥有的更多的是音乐教育的专业素养,而在思想政治教学能力上几近真空。很多音乐教师坦诚,自身也意识到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用什么融合、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合却未能很好地解决。

2技工学校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融的优化策略

2.1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就技工学校课程的架构而言,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都有着其独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而这些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上的要求也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互融的重要出发点[3]。首先,以艺术教育作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互融中,要立足课程载体,紧扣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要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与内容与艺术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以隐性教育为主要策略来推动。艺术教师应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互融实施的内涵,并基于学生的身心特征及学科特点来创造性地进行融入,抓好、抓实如何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如何实现专业课程、对象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契合等一些列的问题。其次,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体的艺术教育互融当中,也需要采用上市的方式,从顶层设计的思维出发来实现对资源、载体及内容的全面审视进而达成科学融合。

2.2重视教育融合课程的规划与设计

从课程的维度出发,艺术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互融要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即科学取舍、找准“契合点”及“重点”突出,逐步地实现由单点的艺术教学向多点的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迁移[4]。首先,在艺术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互融的规划与设计当中,树立科学取舍的理念,可根据艺术教学的内容情况来实施,避免形而上的生搬硬靠。其次,在艺术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互融当中应找到艺术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重点梳理艺术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生成性关系,实现艺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导的统一。再次,应在艺术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互融的过程中,将“重点”予以突出。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重视点性问题的深挖,而不是面性问题的覆盖。要在这一进程当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将艺术资源与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修养教育、政治点醒教育以及红色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资源有效的融合,以资源碰撞出更大的教育合力,弥补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单向实施的不足,驱动二者的互融。

2.3聚力融合课程资源的研讨与开发

优质的课程需要科学的课程教育资源来加以支撑。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融过程,可视为对于技工学校艺术教育和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二次优化”过程[5]。在实践的过程中,应首先解决由谁来推进课程的开发及资源的整合问题。如从艺术课程教育的层面出发,可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以艺术教师,思想政治教师共同组成的教材开发组,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在课程特征、实施规律及受众心理等维度的深入研讨和精准实施。其次,应解决开发什么样的资源及形成怎么样的体系的问题,同样以艺术课程的实施为例,在这一过程中可采取“基因式”的融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植入到艺术课程之中,而这也就要求在开发的过程中需将课程教材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的开发放在首位[6]。再次,在融合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要关注对融合课程平台的指导和实践。如在这一进程当中,可由思想政治教育来拟定主体,由艺术教育来完成艺术形式的选定以及后期的加工。某技工学校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因思政教育因子的融入,使得歌咏比赛、绘画比赛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得到了双向的教育。

2.4 创新融合课程实践路径与平台

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进程当中,情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通道。若在这一进程当中,情感未能充分地发挥出其应用的价值,那么融合也很有可能就此打了折扣[7]。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应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这样孩子们才会对老师敞开心理。”而正真意义上成为学生的朋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走进学生的生活。技工学校可在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大框架之下,尝试建设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融合教育实践体系,实现对学生艺术审美、道德修养、思想浸润和政治践行的全覆盖,促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叠加,让学生始终置身于全过程、全方位的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之中[8]。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师可一同发布具有多重教育意义的任务,如“与父母共唱红歌”等。同时,要能够立足于时代的发展要求,对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展开互联网及新媒体层面的探索,使得这一融合进程能够搭乘上“技术高铁”而实现更大的发展。如某技工学校通过公众号平台将丰富的融合实践活动以图文的方式加以推送,收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4结束语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技工学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前期探索当中,受到艺术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上偏差与不足的影响,形式化的融合教育和浅表化的融合教育较为突出,导致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面临着较大的问题。技工学校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融实践过程当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升融合的认知,让艺术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作为二元主体创造性地参与其中。让学生能够在教与学的框架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及艺术表现的技巧,更能够获得人格上的健全及情感上的升华。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通过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要求、重视教育融合课程的规划与设计、聚力融合课程资源的研讨与开发、创新融合课程实践路径与平台等策略的实施来加以推动,以驱动这一进程,更好地回应时代召唤,推动教育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宏宝.立德树人视角下影视艺术教育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J].视听,2021(10):188-189.

[2]常沛,孙佳丽.新时代高校“艺术+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1,34(05):77-80.

[3]张香君.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的相互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21(40):157-160.

[4]张丹,李鹏飞,曹硕,桂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1):51-52+55.

[5]赵玉洁,赵国锋,臧亚平.“三全育人”视域下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1(05):25-26.

[6]孙婧.试论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逻辑[J].现代交际,2021(07):156-159.

[7]王琳.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J].作家天地,2021(08):23-24.

[8]伍星星.美育在高校思政理论教育实践中的作用探索[J].就业与保障,2020(2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