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介中心校墙下学校 , 山西 运城 044400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是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虽然众多民族文化在历史前进过程中被逐渐遗忘,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长达五千年的积累中,渐渐显现出她的魅力,是世界历史中的重要瑰宝。作为万千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员,被赋予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让学生在受接受教育的同时,扩大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给他们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导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充分挖掘语文知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道德修养。
1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1.1 传统文化有独特的价值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遗留下许多优秀的文化,而且有其独特价值。首先,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如爱国、团结、和平、勤劳、勇敢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并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勤劳、勇敢等美好品质[1]。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正确“三观”形成的启蒙时期,会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成才。
1.2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目前,部分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还有待提升,一个主要原因是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广泛推行,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很好地丰富教学内容,让小学语文教育更加多元化。另外,传统文化中涉及很多有趣的谚语、歇后语等,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 当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中是以古文教学为主。传统文化渗透能力较差,小学生对古文学习缺少鉴赏过程,断章取义现象严重,导致传统文化渗透出现障碍。小学语文教学中欠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字以传情。文以达意”的传统文化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多以完成教学任务为重,不注重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挖掘,渗透力度不够,降低教学质量。
3 优化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措施
3.1 在古诗词学习中感知传统文化内涵
3.1.1 体会古诗词的结构、韵律美
古诗词的整体结构碎步复杂,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以及情感,学生要从古诗词中理解其所表达的意思,首先需要通过对古诗词朗诵节奏的把握。所以,在进行古诗词课程指导时,教师要教导学生如何将古诗词读出节奏感的办法。第一,要对古诗词的结构进行划分,找出间奏。采用音乐课程的节拍方法,找出古诗词的节拍,如四言诗中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为二二拍;如五言诗中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为二二一拍;或柳宗元的《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二一二拍,等等,不同的诗歌体裁有不同的结果划分,因此,教师在诗歌朗诵前,要对学生进行演示,诗词断句有合理,语气要有一定的停顿和高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诗歌朗诵方法。为使学生能在诗歌朗诵过程中体会韵律美,可在学生诵读时加入音乐,从氛围以及节奏中感知古诗词的美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3.1.2 展开联想,感知古诗词优美语境
通过对古诗词的意境和其蕴含的情感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古诗词当中,往往很简单的一两句词语就能够蕴含作者很多的情感。所以,作为当代的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古诗词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当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理解之外,还应当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阐述,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古诗词优美的情景进行感受。比如在对《枫桥夜泊》这一首古诗进行讲解时,教师在讲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一句诗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对这句话所描绘出的景色进行阐述,然后通过构建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融入到情景当中对这句词进行理解和思考,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当中,教师给学生描绘诗中的景色,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的哀愁。通过对这首诗进行剖析,我们发现虽然这首全篇都在描写作者所看到的美丽风景,但是通过对这首古诗深入的解读,我们发现作者只是在借景抒情。所以,教师在讲解这首古诗的时候,应当以景色入手,引导学生对这首诗的感情进行感受。在进行古诗词的朗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并让学生对联想的内容进行描述。通过学生对古诗的自我感受,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同时感叹古人的智慧。
3.2 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传统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有的学校在选拔小学语文教师时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知识,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这就导致部分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够。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在以后的人才选拔方面要注意考查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通过相关培训提升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可以多读一些经典名著,也可以通过网络公开课观摩其他语文教师的授课,学习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不断积累这方面的教学经验。
3.3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文化的主要场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渗透传统文化。首先,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及《弟子规》等经典著作,这些作品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而且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并且挑选一些内容让学生背诵,使学生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悟经典文化的内涵。但是,在学生朗读与背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不能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创新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配乐朗诵,还可以采用分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背诵比拼。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其次,除带领学生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经典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古诗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古诗是小学语文的必备内容,而古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教师可以从古诗教学入手,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思,学会背诵,还要引导学生体悟古诗蕴含的感情。同时,教师要对古诗的相关知识进行补充,适时融入传统文化。例如,在教学《悯农》时,教师要让学生体悟到诗歌中蕴含的勤劳、节约、俭朴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如农民插秧、施肥及收割等场景,以此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感悟“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从而体悟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实情,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喜欢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观察,2021,10(11):114-116.
[2]范国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0(35):58-61.
[3]周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72-75.
[4]杨丽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9(24):36.
[5]甘茂娟.浅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与途径[J].才智,2018(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