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段伟科

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3

摘要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卓越农林才培养计划植物生产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是一门集园艺学科科研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课程。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怎样结合涵盖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性,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关键词:生物技术;卓越农林;课程改革


卓越农林培养计划植物生产类专业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毕业生需要扎实地掌握农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农业及其它相关部门或企业和单位从事与农业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1]。其中,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植物生产类园艺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该课程是主要研究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论方法以及该领域研究进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2]。传统教授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该课程特点,提出部分改革建议,以供同行参考评议。

一、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植物生产类园艺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生物技术中离体操作的原理、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也需要了解基因克隆的方法、转化载体的构建、遗传转化技术、转基因的检测、转基因植物的遗传及安全性评价以及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为今后无论在学术研究,或是应用研究中都打下良好的基础[3]。但目前来看,生物技术课程内容繁复,理论抽象,多数教学均为“填鸭式”教学。学生普遍反映很难理解,因此不感兴趣。此外,目前因课程改革,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时较少,无法循序渐进完成理论教学,为教学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和挑战。

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1. 加强教师素质,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门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生物技术是一门发展迅猛的学科,任课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生物技术现有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要熟悉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实时掌握前沿动态。一旦停滞,必将被时代的发展所抛弃,让课程流于表面,失去其应用性。教师还要有责任心,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艺术,增强教学能力,增添个人魅力,加强课堂管理。实践证明,如果教学进度混乱,课程节奏控制不当,或者课堂氛围混乱,都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把握教学环节,凸显重点知识,难易得当,针对学生的水平灵活改变教学进度,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此外,提升自身亲和力,以德以智服人,会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崇拜喜欢教师,自然愿意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若教师过于严肃,则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学生往往会觉得拘谨,不敢或不愿与老师多交流,这就为实现多种教学方式增加了难度和障碍。

2. 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安排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门内容复杂,理论晦涩,理论性与应用性都非常强的科目,但由于课时所限,无法像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专业一样,对这门课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4]。因此,如何取舍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时中,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并让学生能够应用知识,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首先,应选择一本难度适中,内容全面的优秀教材;其次,做好教学进度安排,把握好章节间的逻辑顺序,打好基础,凸显重点,并拓展部分前沿内容;最后,做好课前课后预习复习引导,让学生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每节课知识点难易度应均衡,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 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涉及的内容庞杂,传统生物技术部分尚可通过观察来理解,现代生物技术因其看不见摸不到,而学习难度倍增。如不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生物技术前沿知识更犹如天书。结合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要求,该门课程应当建立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课下预习、课上学习、课后总结的学习体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利用与生活相关的知识或者新奇的知识,引导学生投入学习,主动自发的查找资料,进而提升学习效果。课下,可将学生结为学习小组,以课题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习讨论,提升自学能力。在已学习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竞赛或者小型讲座,鼓励学生复习总结知识点。实践课程中,尽量将实验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让学生对实验充满期待和好奇,带着问题进入。考核方式也应当多样化,平时的讲座、谈论、课上回答问题等,应提高成绩占比[5]

4. 实践理论并重,注重知识应用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都非常强的科目,但因该门课程理论内容较难,所以目前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于理论教学。实践部分因实验条件、实践基地的限制,往往草草了事。根据卓越农林培养目标的要求,应将学生培养成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以目前淮阴工学院培养方案为例,目前,实践与理论课时分布比例恰当,为1:1,但整体课时分布较少,仅为32学时,建议在实验周中增加课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强化重点,培养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同时,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到的理论知识,如基因克隆、载体构建等,应加强实验室建设,满足这部分实验的需要。让学生能实实在在的看到,做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进而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工作和实践中。

结语

培养面向农业一线的高级应用人才,不仅是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顺应着社会发展需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其中需要教师付出持续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输送优秀的农业人才。


[1]王云鹏, 王纪忠, 陈伯清.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园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1):2.

[2]李继福, 李燕丽, 尚正春,等. 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415(21):117-118.

[3] 柳李旺, 王燕, 徐良,等.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 高教学刊, 2019(13):3

[4] 张玉刚, 杨英杰, 杨绍兰,等.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27):2.

[5] 余义和, 郭大龙, 李秀珍,等.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研究[J]. 中国轻工教育, 20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