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洪濑註礼小学 362331
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而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多元评价,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尤其重要。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参评主体广泛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以过程评价为主,才能塑造出生机焕发,富有人格尊严的一代新人。
一、关注学生个体需求,激励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等都存在着差异,要使其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同样的评价,对于这个学生是合适的,而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要千方百计抓住其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发现,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班上有个女同学性格内向、胆小,学习较差。有一天,我提问“9加8怎样算?”发现她悄悄地把手举起来又放下,我赶紧让她回答,她把计算方法都说出来,但并不流利,我对她加以肯定:“回答得很完整,今天小婷同学进步了,表扬她(全班同学鼓掌)。老师相信你通过努力,以后会回答得更流利、更棒。”果然,在以后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她高高举起的小手,学习取得很大的进步。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教师切莫让他们产生被遗弃的感受。
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创新,而不能满足于用一般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对他们解决一些容易的问题大加赞扬,不但不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反而使他们缺少征服难题的勇气。当然,当他们的学习的确有水平或创见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学习“15-9=?”时,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而有位学习较好的学生想出了用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对此,我给予表扬:“这个方法真棒,做起来又对又快。你真像爱动脑筋的一休哥。”我看到他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事后,他总喜欢探索一些智力题,成为班上的智慧之星。
实践表明: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尺寸,能使不同水平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反映,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二、注重学习过程,动态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评价的重心应从过份关注学习的结果转向对过程的关注。比如,教学5-2=?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大体有3种:(1)根据3和2组成5,得出5-2=3;(2)心里想着“5”,用手指表示“2”,往下一个一个数,得出一个3;(3)摆5根小棒,拿走2根,剩下3根。对于这三种不同水平的方法我都给予肯定:“使用第一种方法的同学对数的组成非常熟练,算起来又快又对,老师奖你们两颗星;第二、第三种方法借助学具和手指,虽然慢点,但结果也正确,老师奖你们一颗星,希望你们在摆学具,数手指头时要边记数的组成,争取早日摆脱学具、手指头,提高口算速度。”老师再重点讲解如何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到学习“6减几和7减几”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第一种方法,对于进步的同学,奖给进步之“星”,鼓励学生同自己比赛,提高口算速度。结果在学习“9加几和10加几”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熟练地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速度大大提高。可见,仅有正确的结果还代表不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真正的能力和水平是要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同样,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也应该是在过程中被培养和发展的,因此,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成了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三、调动多元主体,互动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就是老师。整个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限于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老师是评价的执法者,学生是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评价的结果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而新课程要求老师更多地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评价的主体成多元性。
教育是多方位的,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也应让家长参与评价。比如,教学《整理房间》后,要求学生回家要学会自己整理房间,并让家长进行话语评价,第二天,我在课堂上把家长评价好的同学的评语读给大家听,并奖给他们一颗星,而对那些做得不够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重新学会整理房间,让家长进行二次评价。许多学生回家后积极地向家长请教,对于重新获得家长好评的,我重新奖他一颗星,学生学习热情高潮。因此,我每天都要求学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并让家长出题考考自己,做出相应的评价。有的家长说:“老师,你这招真是灵呀,以前我孩子学习总要有人监督,现在变得特别主动,回家就迫不急待地给我讲当天所学知识。”
四、坚持方法多元化,综合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根据这一要求,设计的评价内容必须是多元的、全面的,不但要有双基方面的,还要有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为此,我设计一个量化评价表:
评价内容 | 具体内容 | 得分 | 总评 (等级) |
情感与态度(20分) | 学习态度 | | |
独立思考 | |||
主动探索 | |||
合作意识 | |||
过程与方法(30分) | 作业情况 | | |
面试情况 | |||
知识与技能(50分) | 平时考试(20分) | | |
期末考试(30分) |
此表具体操作方法是这样的:对于情感与态度以及作业情况的评价是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获得的星星数进行评分,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面试主要是学完一部分知识以后,对学生进行摆学具、说算理等的测试,给予相应的阶段性评价再进行评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是根据笔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分,最后对三项内容进行总评,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教师再根据此量化表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写激励性评语。此量化表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论英雄的片面性,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看清自己的优缺点,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通过建立一套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取代传统性的考试来评价学生,这样才能使评价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评价来激励、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