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塘厦镇规划管理所 广东东莞 523716
摘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城乡的规划发展及建设速度不断增加,平衡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实现了乡村经济的快速进步,增加了乡民的实际收入,提高了乡村的生活及居住环境。土地空间规划是基于地区的长远发展目标,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空间功能结构的科学设计。因此,为了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应有的效果,需要将乡村板块纳入整体综合进行空间功能规划,根据不同乡村的实际情况改善其功能及空间结构的规划方向,有目的性的阐述具体的乡村规划途径,确保建设成果。本文基于如此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如何在土地空间规划下更好的进行乡村规划展开分析。
关键词: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
近年来,国家对乡村发展及乡村规划明显增加了较多的笔墨,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的提出了针对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为了确保乡村战略落地实施的实际成果,首要前提就是基于不同乡村的实际情况做好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实际上,在我国目前现行的乡村管理政策中,已经明确将乡村规划纳入整体的城镇规划体系中,这是确保土地空间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
1、现阶段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笔者针对了现阶段的乡村规划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访谈,总结出了在实施规划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在过去相关政府部分对乡村制定的规划方案中,更多的是对乡村土地性质的规划,而忽略了乡村特有的农牧业资源优势,缺乏针对当地的产业进行有效的整合规划,没有规划好土地-产业-村民的三方关系,进而降低了规划方案的落地性,也减缓了乡村建设的发展脚步。另外,由于过去的规划设计对现在的乡村建设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降低了现阶段规划设计的通过率,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的整体发展速度。
第二,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的乡村规划设计方案来看,一直奉行的都是较为落后的城市规划理念,过于注重规划中的建筑外立面设计和风格设计,没有立足于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没有针对村民的日常生活进行调研,导致乡村的设计方案是不切合实际的,整体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最后不但影响了乡村设计的实际成果,更是严重减缓了乡村的实际发展。
2、乡村振兴的规划原则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片区的整体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的科学筹划,在此基础上,乡村的规划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契合上位规划的需要,整体考虑各个乡村区域的实际情况,包括区域位置、人数、生态环境以及优劣势等方面,确定乡村最终的规划目标。另外,以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以及可持续性发展为基本设计理念,制定不同乡村的开发计划,确定乡村规划的行业规范。
第二,保护好乡村难能可贵的原始生态环境,对每个乡村进行实地勘查,根据如湖泊、河流、湿地等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在维持乡村初始形态的基础上,对村落的功能分布进行改善。
第三,与村长及村支部充分沟通,明确乡村针对第一产业的相关需求,科学的规划农林牧副渔的空间布局,实现乡村第一产业的合理转型,满足乡村规划的实施要求。
第四,充分挖掘乡村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对乡村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实现文化乡村及历史乡村的建设发展。
第五,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协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行乡村的现代化建设。根据乡村的分布情况以及村民的日常生活习惯,搭建“包容共享、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第六,优化乡村的三产比例,协调的布局不同功能的产业用地。充分的利用乡村区域的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并将其发展成为产业优势,如对乡村优势的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生产,增加乡村产品的品牌力,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闭合,增大乡村经济发展能力。
第七,实现高质量的农村职能。对于土地空间规划中确定的主要功能划分,在有关政策基础上确定相关的服务政策。这极大的提升了农村的各项职能,使农村各区域的职能特征更加凸出和优质。例如,在工业、土地利用、交通、旅游等行业引入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政策,以确定这些职能板块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乡村主题,进一步的提升乡村的舒适性。
另外,空间规划的实施和推进是一个周期较长的项目,这就为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产业布局落地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搭建提供了机遇。在对乡村进行旅游规划时,要讲乡村的文化底蕴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制定不同的旅游线路来增加旅游体验,也为村民带来创收,确保乡村旅游规划和乡村经济发展互补关系,切实提高乡村振兴的功能配置。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振兴规划的实施路径
3.1制定不同功能板块的用地标准
目前来看,在现行的乡村规划下,土地性质的分类规划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无法满足土地的全域规划要求,进而对乡村规划建设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乡村规划的顺利实施,制定准确科学的土地性质分类规范是首要前提,具体内容涵盖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建设用地的规范标准。根据国家关于土地规划开发原则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来看,从土地的不同维度以及使用目的等多个方面,完善城乡用地规范。首先,根据土地性质的不同,可以将乡村土地分为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其次,对不同性质的土地进行二次划分,明确各类土地的实际使用含义;最后,将其与国家发布的最新土地数据进行关联和调整。
第二,界定乡村新业态的土地性质。现阶段,对于较为成功的乡村案例来说,新业态主要集中在具有乡村气息和地域文化的特色餐饮及特色客栈等,此类业态的土地可以界定为村落的居住用地;乡村的娱乐休闲活动场所,如多媒体娱乐室、卫生医疗中心等,可以界定为乡村的公共服务与管理用地;乡村的特色产品二次加工场所、农副产品展示厅等,可以界定为乡村的工业用地;农村淘宝、电商办公场地等,可以界定为乡村商贸用地。对以上各类生产业态所需土地进行明确界定,可以加强对各类土地的控制,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
第三,增加弘扬及传承乡村地域特色文化用地。在对乡村的历史文脉及民族风情进行传承保护时,可适当增加如文化展示厅、风情博物馆等场所用地,这样既可以与乡村旅游形成有效结合,以“生态+文化”的方式提高乡村旅游的趣味性和体验感,同时可以充分的展示不同乡村的特色地域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的生态文明实施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加弘扬乡村地域特色文化用地,更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对此类土地的管理。
3.2优化产业结构,振兴产业发展
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发力点,是提升乡村快速建设的基础,以教育脱贫、以产业富民是我国在乡村区域长期实行的战略政策,产业的发展优化也是拉近乡村与城镇的交流距离,推动乡村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对乡村进行整体规划时,应该对乡村的产业同步做出详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根据当地的特色资源,进而发展成为特色产业,完成乡村三产用地规划,积极的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业来带动乡村产业的整体发展。
3.3有序开展乡村规划制定工作
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开发、节点试行的基本规划策略,对乡村整体建设方向、土地改制及公共设施服务体系进行规划。根据不同乡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制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振兴途径,强调乡村空间规划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满足土地空间规划的要求。
结论: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乡村规划已经转型为产业、土地及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规划体系,在规划过程中,要加强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经济地理、旅游营销、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合作,帮助实现农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志海.从生产田园走向宜居家园———对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乡村振兴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9,37(1):31-38.
[2]江国逊.国土空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规划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1):78-80.
[3]张世昌.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美丽乡村规划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