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2150
腔梗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脑梗,这种病症的出现对患者来说危害极大,是危重疾病中的一种,同时也可以将腔梗划分为中风类疾病。腔梗的主要表现就是患者的脑部,在深处的一些部位存在缺血性的坏死、梗死等情况,从而导致患者会表现出昏迷、晕厥等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小的威胁。另外腔梗也称之为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脑部的病变。临床数据显示,脑部病变多见于脑部的基底节区、脑室旁以及桥脑等一些部位,尤其是对于常年高血压患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来说,更容易出现腔梗。对于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来说,如果其脑部深处出现了微小动脉阻塞的情形时,就会导致脑部的局部组织存在缺血的表现,并在短时间内症状加重,如果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病情轻的话对预后有影响,病情重的话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通常医学上会使用MRI(核磁共振成像)来鉴别腔梗,但是具体MRI上如何对腔梗进行鉴别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在鉴别腔梗之前,我们需要先对腔梗以及MRI的应用有个全面的了解。
腔梗的临床表现
我们脑部内部的组织非常的复杂,正常的大脑各个功能都在正常的运转,但是如果大脑的内部存在局部病变的情况时,即使此时是比较小的病变,也会导致脑深部组织的局部出现改变,并且脑细胞病变的范围相对较小,因此这种局部病变的情况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也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比如可能会出现感觉的丧失,或者是脑部出现偏瘫的情况,又或者是造成单纯的语言沟通障碍等等一些情况,目前在临床上,腔梗的临床表现症状一般有六种,分别是感觉运动型卒中、感觉性卒中、无症状性脑梗死、纯运动性轻偏瘫以及勾引障碍综合征等。
MRI是什么?
影像学中的核磁共振成像也称之为MRI,这种方式是利用影像学技术,再结合计算机成像,以影像的方式将人体相关部位的断层来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医生对患者相关病变或者疑似病变的部位进行诊断分析。其实现的原理就是利用静磁场来对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脉冲,从而刺激人体内的氢质子来达到产生其共振现象的目的。在脉冲停止之后,质子会产生MR信号,MR信号接收以后,通过计算机成像技术达到图片成像的效果。磁共振在检查的作用中,会特殊显示血管的情况,因此可以不用使用血管造影剂就可以知道血管的情况,比如血管的构造及走向等,在检查方面相对方便一些。并且通过MRI,可以对一些颅内神经进行显示,从而如果有神经病变,在早期就可以对其进行观察诊断。
三、MRI上如何鉴别腔梗
1、观察腔梗的具体形态:
腔隙性病灶通常是指某些深穿支动脉的阻塞。根据时间,它可以分为新鲜的和陈旧的两种。陈旧性腔隙性病变多为边缘锐利且形态多样的病变,就像三角形、新月形等,其占位一般不大。据相关临床载明,腔隙性病灶形成时血管阻塞的直径为40~50μm,形成的腔隙性病灶直径为5~15mm,大部分小于5mm。旧的腔隙性病灶需要与血管周围空间区分开来,后者是蛛网膜下腔的延伸,和缺血相关联。磁共振检测血管周围间隙的有效性程度和其成像的空间分辨率相关联,边缘规则的话成像则清晰,具体表现为点状或者是细线状,如果能区分冠状位的线性行程,将有助于腔梗的鉴别诊断。新鲜腔隙病灶则表现为边缘模糊,难以和脱髓鞘改变进行鉴别。因此,结合病史和随访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脱髓鞘形态如果相对稳定,而新鲜腔隙性梗死灶其变化就相对较快。
MRI鉴别腔梗的信号
陈旧性腔隙性病灶存在脑脊液的成分,其信号和脑脊液相同;血管周围间隙是深穿支附近蛛网膜下腔的增宽,也显示脑脊液信号,因此两者在信号上难以区分开来。
新鲜腔隙性梗死显示相同的T1长信号,类似脱髓鞘,但其病理基础不同。脱髓鞘改变是局部组织结构异常疏松,有许多由水分积聚形成的空泡结构,细胞间隙水分异常增加,FLAIR上可清楚显示出来。腔隙性梗死在早期时候是以细胞水肿的表现为主,DWI可显示出高信号,因此也能更好的发现新的腔隙性梗死状况。随后,随着细胞水肿的变性和坏死,DWI上的细胞间水分增加,同时信号减少。通过临床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5天仍能显示高的DWI信号,这可能是和梗死区脑组织的缺血、变性以及坏死时间不一致有关,一边部分细胞变性出现坏死的情况,而另一部分,特别是边缘区,仍以细胞毒性水肿为主要表现,并且DWI信号显示高,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MRI鉴别腔梗的部位
3.1、在桥脑MRI上,陈旧性腔隙性梗死和脱髓鞘改变易于区分,但边缘模糊的新鲜腔隙性梗死与脱髓鞘难以区分。只有在位置上,脱髓鞘位于脑桥中央,疾病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与脑桥是否参与无关。新鲜腔隙性脑桥梗死可到达脑桥边缘,但脱髓鞘无此现象。
3.2、在基底节区,无论脱髓鞘改变如何,都需要区分腔隙病灶和血管周围间隙。血管周围间隙主要分布于两侧豆状核内,两侧均为100%,但仅有少数完全对称。血管周围间隙主要位于丘脑的中下2/3区,上1/3为腔隙灶。临床经验表明,如果我们能在轴向位置的两个连续平面上看到与血管走行一致的线性空间,或结合冠状面或矢状面扫描,这对鉴别诊断非常有帮助。在丘脑灰质核和尾状核,如果在T1WI上能看到清晰的低信号区,应尽可能诊断腔隙性病变。
3.3、脱髓鞘改变和血管周围间隙是T2WI上室旁、半卵圆中心和皮质下白质最常见的高信号,腔隙性病变相对较少。脱髓鞘的病理基础是弥漫性局灶性室管膜缺失,导致白质水分增加,这在PD图像上很明显。在T2WI上,侧脑室前后角外白质边缘模糊片状高信号在侧脑室两端呈“鞋帽”状;脑室体和半卵圆中心附近的大面积高信号易于识别。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它包含较高的信号,应结合T1WI和随访的低信号表现与腔隙性病变相区分。
总的来说,腔梗在临床上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脑部病变疾病,其多发于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老化,对于各种疾病症状,抵抗力也差,因此,一旦发病,如果情况严重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则容易危及到这类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此类患者出现疑似腔梗的情况时,要及时的到医院通过MRI检查来鉴别是否是腔梗,一旦确定的话,则可以为积极的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近些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MRI相关的成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因此通过MRI来诊断患者的脑部情况,也为医生的诊断和对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直接且有效的依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整体的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