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成都医院 四川成都 610055
乙肝是一种多发慢性疾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当乙肝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后,会大量在肝区聚集,破坏肝脏生理功能,使肝细胞坏死。乙肝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传播途径广泛,如体液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近年来,不同年龄阶段被乙肝病毒感染的概率增加。当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不足,容易受外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乙肝病毒侵袭机体患上该疾病。一旦被确诊为乙肝,要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否则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一、乙型肝炎的区分
临床上使用血清学标志物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有乙肝两对半检查,如果出现表面抗原、E抗原、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呈阳性,则需要进行乙肝DNA检查,观察病毒是否存在复制作用,若DNA检查结果呈阳性,提示有乙肝病毒感染。再进一步检查肝功能方面、凝血功能、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查。乙型肝炎潜伏期为六周至六个月,根据疾病发展时间的长短,把乙肝分为急性和慢性。如果病人是新近感染,时长在半年之内,一般为急性乙肝。如果急性乙肝没有完全治好,病情进行先发展,时长超出半年,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并且通过检查的时候发现乙肝五项检查有问题,一般为慢性乙肝。急性乙肝通过正规的、针对性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也许能够彻底治愈,有小部分患者在乙肝病毒感染早期能出现自愈现象。慢性乙肝接受治疗的时间较长,并且慢性乙肝还有发展成肝纤维化的可能,甚至发展成肝硬化,严重则是肝癌。
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病变称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发病率达到90%以上。急性乙肝是属于感染病毒的早期阶段,也是治愈急性乙肝的关键。急性黄疸肝炎的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下降、恶心、腹胀等,伴有皮肤或巩膜出现黄疸,在数日至三周内达到高峰,所解小便颜色较深,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出现全身乏力、肝脏肿大、肝实质较软,按压肝区时,疼痛感明显,一般病程持续2-3个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症状轻,患者厌油腻、易疲劳、小腿肌肉酸痛。通过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超声及电子计算机扫描断层,能确诊急性乙型肝炎。该患者需卧床休息一个月,保证肝脏血流灌注稳定,直到患者症状减轻,食欲增加,体力恢复。疾病恢复期可适当运动,防止基本生理功能退化以及四肢血栓。病情稳定期每三个月入院复诊一次。急性乙肝用药以退黄、降酶、保肝、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为原则,治疗急性乙肝常用药物有甘草酸制剂、多烯磷脂酰胆碱、替诺福韦。急性期无黄疸肝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就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呈世界性流行,其中非洲和西太平洋区发病率占比高。全球每年死于慢性肝炎的人数高达88.7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主要以散发为主。慢性乙型肝炎是指慢性乙肝病毒检查呈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炎症坏死或纤维化的慢性疾病。轻度慢性乙肝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机体乏力、畏食、肝区疼痛、肝脏质地为中等硬度、睡眠欠佳;重度慢性乙肝伴随面色发黑、肝掌、蜘蛛痣等症状。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只有通过体检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就诊是才被诊断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常见并发症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此类患者的治疗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性、个性化方案,包括休息、饮食、心理方面,一般不能治愈,但通过抗病毒治疗能很好控制肝脏炎症,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时间,但仍有小部分患者会转化为肝癌。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恩替卡韦能强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炎症,降低肝硬化或肝炎发生率;富马酸替诺福韦耐药发生率低,效用高;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药物作用同富马酸替诺福韦,但代谢产物对肾脏产生的副作用较低。慢性乙肝在一般情况下无需采用手术治疗,只有病情发展为肝硬化晚期,肝功衰竭是考虑做肝脏移植手术。慢性肝炎患者经抗病毒治疗一个月后复查肝功能、乙肝五项检查、乙肝病毒定量,之后可每隔三个月复查,每六个月检查肝脏影像。
四、小结
乙肝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出现以上乙肝的临床症状表现,要尽快去医院检查诊断,及时接受专业性治疗,这样才不会耽误病情,乙肝治疗不同其他疾病治疗,切勿有病乱投医,治疗不当可能导致病情恶化。乙肝患者强调隔离、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合理均衡营养,对症下药。为了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应按时接种乙肝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献血站更要加强献血人员的筛选,严格控制输血传染病毒情况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伤口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时,可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孕妇所生的婴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接受一次乙肝疫苗,在出生后一个月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只有通过有效预防,才能控制疾病传播范围,从而降低发病率,保护人们不受乙肝病毒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