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浅谈在中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体会

付丽

南郑 区 职教中心 陕西 汉中 723100

摘要:中职学校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在农村中职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对学习毫无兴趣,且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问题多多。他们行为表现十分自我,喜欢标榜自己、逆反心重、厌学,不服管教,常现出吸烟、喝酒、说脏话、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生活自由散漫等不良行为。这些学生如不及时教育,不仅影响他们对技能的学习、健康的成长、也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更难以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不让个人好恶、不良习惯、左右自己的行为,而是要服从集体和社会这个大局的要求。故创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环境,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家长沟通与配合,使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不断促进优良品质的形成,塑造完美人格,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行为习惯;引导强化;养成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是文明礼貌的体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可是来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少年、问题少年、单亲家庭、或者以前就是问题生。由于得不到肯定和认可,使得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品德上和行为上都存在问题,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他们之前只重视成绩而轻视行为养成教育有很大关系。以前他们是经常被忽视的群体,缺少老师和家长的关爱,这也决定了他们的道德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如何把这些弱势群体努力培育成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对学校搞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班级建立良好班风、学风都意义重大。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做法。在这里简单地谈一下自己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第一、良好行为习惯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好习惯可引导学生去恶向善,促进人格完善、人生幸福、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作为中职学生,不能让个人好恶、个人习惯、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而是要服从集体和社会这个大局。比如,两个同学发生了小摩擦,如果一方能歉疚地道声“对不起”,一方大度地回句“没关系”,这就把尊重和友好传达给对方,给人有礼貌的感觉,矛盾轻松解决。如果恶语相向、拳脚相加、问题不仅不能解决,还可能违法违纪。当然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住农村,家长常年在外务工,起不到监管子女的作用,爷爷奶奶农活较多,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有一部分学生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是单亲家庭,造成孩子自卑、孤僻,还有的父母对孩子溺爱、娇惯,使得学生在品德和行为上都是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他们在前期教育中忽视行为养成教育关系密切。

一切美德蕴含在平凡小事之中。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班主任与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最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日常表现及家庭情况,可以利用各种时机会,同学生建立情感成为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困惑,知道他们的所感、所想、所需,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从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上和学生探讨不良行为给自己、他人、家庭及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其知道自己在集体中,任何举止都需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要对自己、集体、家庭负责。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长而久之就会促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自觉行为。

第二、在教育中,多注意学生行为的反复性,班主任要耐心教育引导,不断强化,促要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总是在不断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形成。人也不会一下子改掉坏习惯,要经历无数反复。这就要班主任老师多注意观察他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通过观察不断地去教育引导,加强监督,从严要求。并制定可供学生操作的行为细则,比如:

(1)在教室里,认真听讲、不睡觉、玩手机、不顶撞老师、不打扰老师和同学;不讲粗话、脏话;尊重同学的劳动;对同学的帮助要及时道谢。

(2)在操场上,遵守纪律、积极锻炼、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爱护公物、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

(3)在宿舍里,不大声喧哗、打牌、唱歌影响他人休息;不随便使用、翻看他人物品;保持地面干净整洁;不打听,不议论同学的私事,对同学的衣着打扮不评头论足。

(4)在餐厅里,买饭自觉排队;饭后收拾餐盘,不浪费粮食;不大声吆喝服务人员,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

通过详细的制度要求,使学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每天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做起。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上下课时间问题,同时更反映了一个人坦诚守信的素质修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要从最简单的遵守作息时间做起。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获得他人的好感。例如一个小同学在你身边摔倒了,没有谁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有做了,因为你心里有这样一个信念,他需要帮助,我能够给他帮助。这样的信念多了,道德品质就随之提升,不良行为就会自觉减少。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就体现出来。同时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及早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重视激励的作用,使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看到希望,这样学生更有真实感、亲切感,更容易使学生自觉挖掘自身潜能,主动地调适自尊、自爱、自强意识,培养自信乐观、昂扬向上的积极心态。逐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为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成为合格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与配合,家校结合共同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许多学生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导致许多学生因此未能得到全面的教育而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出现反社会化的行为。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培养人的第一所学校。作为中职教育者,要特别重视家长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的示范和教育作用,让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一方面向家长全方位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让家长也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努力促使孩子全面、健康发展。让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样教育才会更具青春和活力!

良好行为习惯是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做一个言语得体、举止有礼、和气谦让、虚心好学、遵守纪律、尊重长辈、心理健康、有教养、受欢迎的人,是班主任和家长对中职学生的期望,也是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因此,班主任在教学中,开展养成教育要讲究科学的方法,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切实把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融入到班级建设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学生的各项常规活动中。相信通过我们一起努力,身体力行长期坚持,学生能自觉认识到好习惯是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别扭,即“习惯成自然”。从而改变社会对中职学生的目光,用良好行为习惯为明天的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主动担当起时代赋予中职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汉林编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海豚出版社.

[2]青华编著《这样培养好习惯》延边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