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集美区新源小学
围绕文章体裁,导入新课
1.(出示戴嵩《斗牛图》图片)同学们,认识这幅画吗?
师:眼力真好,咱们今天学习的故事就和这幅画有关?再仔细观察下,这幅图除了画,还有什么?(文字)
像这样写在画上的文字,是一种新的文体。(题跋)
2.介绍题跋
什么是题跋呢?写在字画、书籍、碑帖等前面的文字叫作题,后面的文字叫作跋,总称题跋。
3.引入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题跋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诗、词、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文,是苏轼写在《斗牛图》上的题跋,大家齐读课题。
师:书是什么意思?能把题目连起来说是什么意思吗?(写在戴嵩画的《斗牛图》上的题跋)
4.再次读题,读出停顿。
师:知道了题目的意思,相信你会把停顿读得更好,读。
师:文章具体写了和戴嵩画牛有关的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品一品。
初读课文
1.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
(1)都读好了,先来过一过生字关吧。
第一组:易错多音字,谁来选?
出示选择:杜处士、好书画、以百数( C )
A.chǔ hào shù B.chù hǎo shǔ
C.chǔ hào shǔ D.chù hào shù
师:多音字我们可以根据意思来判断读音,比如:
处士:是以前有德才却不愿去做官的人,你是怎么知道?借助文下注释,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全班齐读。
好:喜爱,读第四声。
以百数:数做名词的时候念第四声,表示数量,做动词的时候念第三声,表示计算,这里表示的意思是数量很多,可以用百来计算,所以应该读做第三声。
出示正确读音:杜处(chǔ)士、好(hào)书画、以百数(shǔ)(全班齐读)
(2)锦囊 曝书画 搐入 谬矣
师:难读的字音,谁来读准它?
抓生字“曝”进行教学:
曝:pu,以前啊,它没有日字旁,这个字就念pu,表示什么意思呢? 我们看,双手拿着米到太阳下要干嘛呀?晒,所以它就表示晒的意思。后来,人们给它加上了一个日字旁,变成了我们要写的生字,大家先看老师写,然后在课本上认认真真地写上两遍。
拓展练习:把衣服拿出来晒,就可以说(曝衣);把鞋子拿出来晒,就可以说(曝鞋);把书画拿出来晒,就可以说(曝书画)。
师:学完了生字,谁来试着读一读全文(出示节奏划分)(请两个同学读,中间穿插点评,全班读)
2.学习古文,只读好可不够,对意思的理解也很重要,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学习古文了,还记得我们学过学习古文的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工具书,搜集资料等)那这里有一些句子,你们能自己理解吗?
现在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进行交流,试着说说整篇文章的意思。
还有不懂的词句在小组中提出来,互相帮助,无法解决的在班级提出来。
待会请同学来汇报。(四人小组热烈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哪些小组有不理解的词句,分享出来,我们一起帮你解决。(生提问,同学间尝试自己解决,师相机引导)
师:现在解决了词句难点,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说文章的意思?(请生答)
师:你们小组学习能力真强。大家赞同他的解释吗?还有谁也想来说一说?
师:现在请和你的同桌完整的说一说这个故事吧?
精读课文
1.了解文章的意思后,我们会发现这篇文章里有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杜处士和牧童)
2.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态度,自由读课文,用“——”画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画出写小牧童的句子,试着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他们的态度。
3.杜处士—尤所爱
师:“尤所爱”是什么意思?(十分喜爱,特别喜爱,非常喜爱)你从哪里看出他非常喜爱?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师:这锦缎和玉可都是贵重的东西,只是装画的画囊和画轴都要用贵重的东西做,可见这幅画在杜处士眼里远比锦缎和玉贵重不知多少倍。
(2)常以自随,随身带着
师:你觉得他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带着?
生:吃饭、工作、睡觉、出游、游玩的时候都带着。是啊,这就叫做“常以自随”。
师过渡:杜处士对这幅画喜爱到如痴如醉的地步,我们想象一下(说话训练)
想象拓展,说话训练
他每天对着这幅画: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感情朗读
师:果然是“尤所爱”呀!谁来读出这种喜爱。指名读-全班读。
师小结:通过文字展开想象是学习文章,体会情感的好方法。
4.可是如此被杜处士珍爱的《斗牛图》,牧童看到后却是这样截然不同的反应,你说说你找到的句子——(全班)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关键词——拊掌大笑
牧童的反应是什么?拊掌大笑。是怎样的笑?(拍手大笑)他为什么笑的这么夸张?(因为杜处士这幅画画错了。)
牧童为什么能够如此确定这幅图画错了?
所以牧童此时拊掌大笑,是一种 的笑。(得意、不屑、嘲笑……)
读: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你就是那个小牧童,加上你的动作、表情?试着演一演,还可以有自己的一些发挥。
5.自己最心爱的画被一个小毛孩如此瞧不起,此时杜处士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
可是实际上杜处士的反应是:笑而然之。
师:什么意思?(认为牧童说得对)可见杜处士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画牛确实应该去问(牧童)。
6.这个小故事就这样用一老一小两个人物的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1)理解“奴、婢”。这句话中,“奴”指农民,“婢”指?织女
(2)理解句子。也就是和耕田有关的事要问农民,和织布相关的知识要问织女,为什么呢?(请生回答)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请教对的人,他们精通这个领域,才能给出更准确的答案。)
(3)不仅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生病当问( ),捕鱼当问( ),( )当问( )
7.故事拓展,情感升华。
几百年后,《斗牛图》流传到了乾隆皇帝手中,他爱不释手,在《斗牛图》上做一题跋:
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
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可是多年后,乾隆皇帝到北京顺义亲眼看了一次斗牛比赛,发现牛的尾巴居然有时候也会向上翘起!他想到了自己曾经写的题跋,于是立刻又题诗一首进行反思:牧童游戏何处去?独放双牛斗角叉。画跋曾经关画录,录诚差跋更为差。
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就算是经常放牛的牧童,由于自己生活阅历有限,获取知识经验的渠道也很狭窄,所以虽然与牛朝夕相处,但也会有错的时候。
师:所以我们在请教专家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这就是“问”的艺术。
师:全班再读课文,会背的同学可以尝试背诵。
四、作业布置
尝试用课文中人物的角色,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1.我是杜处士,一天我拿着心爱的《斗牛图》曝晒:
2.我是牧童,一天我看到一幅《斗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