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戏剧隐喻凸显观的元话语对比分析—新闻语篇中神话原型的跨时空重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5
/ 3

基于戏剧隐喻凸显观的元话语对比分析—新闻语篇中神话原型的跨时空重现

唐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神话作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形式,对特定时间和特定群体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而作为社会文化的一方面,神话经久不衰的魅力时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话语交际,展现出跨越时空的感染力。通过戏剧五位一体转指关系分析中西神话原型,本研究发现中西方新闻报道中元话语的使用差异受到神话因素影响,具体表现在神话塑造的中西方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

关键词:元话语;神话;原型;戏剧五位一体


  1. 引言

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流传至今,展现出了经久不衰的魅力。一些研究英美文学有识之士尝试借助神话的力量,解释精神危机、道德沦丧、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社会问题,不仅创造出了具有阐释力的文学批评理论,例如集体无意识、神话—原型批评等,而且为文学评论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因此,本文试从神话的视角对语言学中的元话语进行分析,通过借助新修辞理论中的戏剧五位一体,考察了造成中西方新闻报道中元话语使用差异的神话动因。


  1. 文献述评

元话语这一概念最早由Harris于1959年提出,是“有关另一个概念的或术语的概念或术语”(Culpeper & Haugh),指说话者引导受话者理解语篇的语言,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显隐性、自反性、主体间性、互动性等特点。

在元话语研究的理论方面,基于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三大元功能,有学者从篇章元功能和人际元功能出发将元话语分为篇章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kopple, 1985; Crismore et al, 1993)。但是,Halliday认为,篇章功能、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同时体现在同一小句中,而不是分散在语篇的不同片段中(陈新仁,2020)。此分类割裂了三大元功能的整体性,不仅将语篇功能独立于其他两大功能,而且没有凸显出其中的主体功能。因此,Hyland(2005)从读者、作者和文本互动出发,对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进行整合,根据Thompson关于交互资源和互动资源的区分,将元话语分为文本交互型和人际互动型,其中文本交互元话语包括1)逻辑转换语;2)框架语;3)内指语;4)证据语;5)注释语; 同样人际互动元话语也有5种类型,分别为1)模糊限制语;2)强调语;3)态度语;4)介入语;5)自我提及语。这一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分类方式成为了国际元话语领域广为接受的人际模式。

在话语分析的实证方面,根据吁思敏(2021)的近60年元话语研究主题词共现表,首先,关键词“元话语标记语”位居榜首,表明学界从“语用”的视角切入,不仅从“语言学”层面,总结该类元话语形式、功能特征,更试图挖掘影响以上特征的“社会文化”要素,而影响元话语使用的一大社会文化要素---神话,鲜有学者进行分析。其次,对语料的选取,“学术论文”领域的研究频次、中心性很高且突显值较稳定,表明在元话语的实证研究方面,学者主要关注的语篇类型为学术语篇,相对成熟,而其他语篇的元话语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媒体话语。

因此,本文以2020年中西方有关华疫情报道为语料,聚焦新闻语篇中的元话语,拟回答如下具体问题:1)中西新闻报道中文本交互元话语和人际互动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如何?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2)如果有差异,造成中西方元话语使用差异的神话动因是什么?这些差异又体现出了哪些神话原型的延续?


  1. 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采集

本文以2020年中西方有关疫情报道为研究对象,为保证语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西方选定《纽约时报》官网作为语料来源,以coronavirus为关键词,时间节点设置为2020年1月3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以相关性为排序标准进行检索,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最终得到新闻报道共10篇,自建西方新闻报道小型语料库,共计16256个字符数。中方以《中国日报》英文版官网为语料来源,以同样的限定关键词和时间节点,随机摘取10篇报道,自建中方新闻报道小型语料库,共计6509个字符数。两个语料库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虽然西方疫情报道的形符数远高于中方,但是两大语料库形符/类符比分别是4.29和3.52,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61ac7a0741da8_html_dcdb629c0131d0eb.png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机器检索和人工识别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以关键词,词组和短语的形式,利用AntConc3.5.9对规约化的显性元话语进行检索;其次,根据具体语境,人工识别隐形元话语。最后,对遗漏的常见元话语做进一步的机器检索,得到最终的数据。


  1. 结果与讨论

4.1 数据统计与对比

基于报道的真实性、可信度、主体的态度以及介入程度,本研究主要考察了5类元话语,包括文本交互型元话语中的证据语,人际互动型元话语中的模糊限制语、强调语、态度语和自我提及语。经过筛选,采集到76种元话语表达式共713个,其中西方语料库中元话语表达式占471个,中方占242个。库容影响了两个语料库中元话语表达式数量,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数据统计中以千词频数为标准,结果见表2:

61ac7a0741da8_html_1a6d653b46935df3.png

首先,根据表2中的数据进行语料库间横向对比分析,在人际互动型元话语的使用上,西方报道中的人际互动元话语占92.32%,中方为55.02%,均超过总数的一半,总体上西方有关疫情报道中的元话语频数略高于中方,每一千字出现的元话语表达式的频数分别为24.1和21.63,这说明中西方媒体同样注重新闻报道的语篇调控以及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了元话语的人际互动性。

其次,西方有关疫情报道中的人际互动元话语远高于中方,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自我提及语的使用上,西方报道中仅这一类就占了总数的59.13%,每千字14.25,中方的仅为2.82,存在显著性差别。然而,新闻报道的主要功能是准确有效地传递实时信息,强调时效性和真实性,过多的使用自我提及语,例如“I, we, my our”,容易掺杂作者对疫情状况的主观情感。因此,相比之下,中方有关疫情的报道更具客观性,可信度更高。

最后,与西方有关疫情报道中自我提及语占比最高不同,中方语料库中占比最高的是文本交互型元话语---证据语,比率为44.98%,且中西方证据语的千字频数分别为9.73和1.85,具有显著性差异。证据语一般用于指明信息的来源,可增加语篇的可信度(Hyland & Jiang, 2018),对不同语篇中旁征博引也体现出一定的互文性,这说明中方有关疫情新闻报道更具权威性和可读性。

4.2 分析与讨论

中西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塑造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而神话作为传统文化的根源,对特定时间和特定群体的发展进程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西方文化(李少杰&王海华,2018)。“集体无意识”论证了人潜意识中某些“原始模式”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因此,上述中西有关疫情报道中元话语使用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神话“原型”在当代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重现。Burke(1945)在论证新修辞理论的过程中,结合戏剧隐喻,提出了五大修辞成分,分别为Act、Scene、Agent、Agency、Purpose,五个成分之间可以相互转指,一共构成20对关系。本文以戏剧五位一体为分析框架,选取与新冠疫情具有象似性的两个神话原型“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为案例,分析两个相似事件背后所体现的中西价值观的差异,详情见表3。

61ac7a0741da8_html_e2e0de396cf8cdec.png

行为、场景等修辞成分都可以转指目的,目的指执行者完成某一行为的个人目的。据表5所示,大禹治水中主人公的主要目的是治理洪水和造福百姓,反映出“为民”的思想,以集体利益为最高利益,具有浓厚的团体意识和奉献精神;而在诺亚方舟的神话里考虑的却是生存自救,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个性的张扬。李少杰&王海华(2018)认为中西方神话在价值观、道德观上存在差异,中国文化注重人的社会价值,推崇人的社会性和社会责任,思想保守含蓄;而西方文化强调人是独立的个体,崇尚自我意识,对权威充满不屑。本文新闻报道在语言使用的元层面上同样体现了中西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不同,再次印证了社会文化中的神话因素对当代中西言语交际的影响。


  1. 结语

神话作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形式,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鉴于鲜有研究将神话与元话语结合,本文以Hyland(2005)的元话语人际模式为分析框架,考察了中西方新闻报道中元话语的使用差异,并借鉴戏剧五位一体各要素的转指关系,从社会文化方面分析了造成差异的神话动因。研究发现1)中西方新闻报道中均使用大量的人际互动型元话语,充分体现了新闻语篇作为大众读物的人际互动性;2)而聚焦到人际互动型元话语的子类,西方报道对自我提及语的使用远高于中方;3)相反,在文本交互型元话语---证据语的使用上,中方的频率又显著高于西方,且在中方报道中比重最高。对比发现,中西方在会话交际上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中方受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深远,社会责任感强,思想保守含蓄,而西方侧重个人主义,推崇个人价值与自我意识,证明了神话对社会文化以及言语交际的深远影响。本文从神话的视角对新闻语篇中的元话语进行研究,对元话语领域的文学和社会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Burke,K.1945.A Rhetoric of Motives[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 Culpeper,J.&M.Haugh.2014. Pragma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M].Basingstoke: Palgrave McMillan.

  3. Crismore,A.,R.Makkanen & M.Steffensen.1993.Metadiscourse in Persuasive Writing: A Study of Texts Written by American and Finnish University Students[J]. Written Communication.

  4. Hyland,K.2005.Metadiscourse[M].London:Continuum.

  5. Hyland,K & Jiang Feng.2018.“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changing patterns of disciplinary metadiscourse[J].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6. Vande Kopple, W.1985.Some explor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J].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1):82-93.

  7. 陈新仁.2020.基于元语用的元话语分类新拟[J].外语与外语教学.

  8. 李少杰&王海华.2018.中西方神话对比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9. 吁思敏.2021.国际元话语研究60年文献计量分析(1959—2019)[J].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