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401331
摘要:现代教育大力的倡导立德树人这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将劳模精神这一重要的内涵融入其中,以此来打破思政教育当前的困境,让教育的成效、质量都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因此,在现阶段,本文主要对劳模精神融合的意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融合的路径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发挥出几点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劳模精神
前言:所谓的劳模精神通常情况下就是指,在社会实践和生产过程当中劳动者当中的一些标兵榜样和先进分子所具备的历史性和社会属性。通过高校日常思政教育中劳模精神的良好融合,可以使得精神力量得到良好的展现,对于学生三观的构建以及后续的岗位责任感的培养都有着非常大的助力。从而真正的展现思政教育的价值和作用,让立德树人得到真正的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劳模精神的融入价值
丰富教育内容
通过劳模精神的有效融合能够使思政教育在内容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丰富[1]。在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网络已经逐渐的融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各类西方思潮、社会价值观更加纷繁,使得高校生的行为和思想受到影响。这就使得思政教育在开展的过程当中遇到全新的挑战。而在现阶段,通过劳模教育的融合,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懂得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等。让学生的态度和品格得到塑造,在无形当中改变思政教育内容单一枯燥的情况,使得教育的魅力和感染力都能够得到不断的增强。
明确教育导向
劳模精神在思政教育当中的良好融合,能够为教育的开展产生正确的导向[2]。高校往往是国家和党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任,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而通过劳模精神的有效融合,就能够更好的把控思政教育的方向,做到与时俱进,凸显人文精神,使得劳模精神在不断传承和发扬的过程当中展现生命力和活力,使得教育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将产生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劳模精神的融入对策
明确育人原则,实现有效融入
要想使得劳模精神在思政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好的进行融合和渗透,首先就应该对“双主体”这样的育人原则进行秉持,使得思政教育在开展的过程当中理论教育展现作用和价值,达到理想中最佳的育人效果。
例如,第一:应该推动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自我教育,鼓励学生在内容和信息接收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对劳模精神进行交流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从客体逐渐的转变成主体。第二:在教育过程当中,应该将劳模精神有效的融合在理论课堂当中,让学生能够对劳模精神在社会的价值充分的进行感知,带领学生对价值观进行塑造,实现对劳模精神有效的传播和交流。第三:在日常当中,身为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师德师风的构建,应该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当中通过言行举止产生良好的榜样作用。用教师的敬业意识、责任意识来对学生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达到理想中最佳的劳模精神的融合效果。
重视教育价值,实现有效融入
在对劳模精神进行融合的过程当中,应该对内在的教育价值不断的进行挖掘和重视,使得思政教育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在教育内容上得到进一步的丰富[3]。
例如,在思政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劳模精神的融合并不是强加在教育体制当中,首先应该对劳模精神所具备的价值进行审视。一方面,应该对劳模精神所具备的内涵充分阐述,立足当前时代背景下对劳模精神的内涵进行丰富和融合。一方面,应该对劳模精神不断的进行全校推广,让学生能够在身体力行当中感受到劳模精神所具备的重要性。在对劳模精神进行传播和渗透的过程当中,可以和价值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能够通过诸多宣传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劳模精神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形式更加多样,更好的展现出在思政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助力教育教学开展过程当中立德树人的实现,使得思政教育在开展过程当中内容更加丰富,具备深刻性,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创设校园文化,实现有效融入
在劳模精神融合的过程当中,周边的氛围和环境的创设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高校应该对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设不断的进行加强,应该将劳模精神有效地和每一个环节良好的融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劳模精神有效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空间。
例如,第一:学校在日常当中应该重视校园文化方面的打造,将校园作为空间,让师生作为劳模精神传承的主体。第二:在对劳模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当中,应该找寻到多个着力点,真正的做到对劳模精神有效的弘扬。比如,应该将学校的专业课程作为立足点,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开展过程当中对劳模精神适当性的进行渗透,将课程作为劳模精神在融合过程当中的立足点和主阵地。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风气,使得劳模精神的融合效果变得更好。在日常当中,应该加强对于劳模精神的宣传,对学校当中的软硬件设施进行完善,借助新媒体等等使得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达到理想中最佳的融合效果。
拓展教育资源,实现有效融入
在思政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想使得劳模精神的融合效果变得更好,也应该唤醒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对劳模精神进行融合,追求多元化形式和资源的拓展。这样才能够让最终的融合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
例如,学校可以在选修课程当中对劳模精神有效的进行纳入,让学生有选择性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应该将劳模精神有效地融入到一些专业课、文学课、心理健康等课程当中,对劳模精神渗透的空间不断的进行拓展,让劳模精神可以展现出更加宏大的影响力。此外,在思政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应该结合实际课程需要来对不同的课型进行开发,比如案例类、实践类,鼓励学生阅读以及观看一些和劳模息息相关的文学作品、电影、书籍等等。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师生对话、课堂辩论、小组学习等尝试着对劳模精神进一步的进行探索和发扬,让最终的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有效融入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在对劳模精神进行渗透和弘扬的过程当中,应该对实践活动积极的进行布置和开展,应该对多元化类型的育人活动进行强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让劳模精神的融合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例如,在对实践活动进行拓展的过程当中,可以让教育资源变得更加多元化,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一些社会中的生活、生产劳动当中,让劳模精神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感染力。此外,也可以带领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一些劳模为主题的文化公园、纪念馆进行参观,更好地让学生产生体验和感受,对于劳模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劳模精神为主题的报告会,鼓励学生开展下乡活动,组建劳模团队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懂得勇于创新、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等等,使得劳模精神得到实践,使学生能够肩负起自己祖国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使命。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在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对劳模精神积极的进行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无形当中更好的展现出融合的价值和作用,带动学生三观和责任感的良好培养,使得学生在后续的岗位就业中也能够全心全意的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感,使得学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更好。在这其中,主要可以通过明确育人原则、重视教学价值、创设校园文化、拓展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让有效融合得到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石泽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法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1):144-145.
[2]曾庆才.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构建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1,(45):100-101.
[3]丛培兵,杨文楠. 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及运用[J]. 品位·经典,2021,(20):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