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的政治情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论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的政治情怀

刘楠楠

中共长岛综合试验区工委党校,山东 长岛 265800

【摘要】“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的政治情怀贯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的整个历史。初心不改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乡民情怀,勇担使命彰显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彰显共产党人兼济天下的情怀。

【关键词】政治情怀 中国共产党 使命担当

大格局、大境界、大担当。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的政治情怀不懈奋斗,为民族复兴和人类发展贡献力量。

  1. 初心不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情怀

  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重要体现和核心要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立场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依靠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寓于历代领导核心深厚的人民情怀中

人民情怀是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的表现,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党的历代领导人无不将人民时刻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厚重的人民情怀始终如一。

毛泽东同志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人民万岁”,无不展现着毛泽东“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人民情怀。

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热爱人民,是邓小平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他的一生都在践行“凡是于人民有利的事情,无不尽力提倡与实行”的诺言。他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崇高的人民情怀。他曾深情地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饱含着对人民的热爱。

  1. 勇担使命——“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爱国情怀

  1.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近代以来,我们逐渐落后,在民族危难之际,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复兴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终究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的壮丽篇章。中国梦贯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国家民族情怀的集中体现。

  1. 中国梦是新时代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最强大的武器

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用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心距离,成就共和国的辉煌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我们面临新的难题和挑战,下一个百年,更需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一切爱国力量去奋力开创。“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1. 责任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兼济天下的情怀

  1. “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历史文化渊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凝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和平、利他”是对“仁义”思想的继承,安全上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普遍安全”是对“王道”思想的继承。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合作共赢共同繁荣”是对“合和共生”思想的继承。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是对“和而不同”思想的继承。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发展。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直面当今世界的发展难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世界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全球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前所未有突出。今天的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程度空前紧密,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种复杂问题,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在这种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深入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刻阐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与自信,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与期待,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中国秉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理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通过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增进彼此理解,找寻解决世界问题的方案,推动世界更好向前发展。倡导建立多边主义的全球治理模式,强调各国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和精诚合作。

当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交往的进一步扩大,人类的相互依存会越来越紧密,世界的一体化程度也会更高,但不同国家间的分歧并不会自动消除,这些决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而必然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世界各国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各国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