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北港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
【内容摘要】:看图写话是学生觉得很头疼的事,他们不知道看图后该写什么,怎么写?以下从文本入手,借助图,理出写话的思路图,借助这个写话的支架,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地看图写话。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话写得灵动而有生趣。
【关键词】:支架;构思;图式
一个人在阅读时最为活跃的应该是思维,阅读过程是充满魅力的,是动态的认知改变过程。文本是一个范例,根据文本学写话,学生读着读着读进他们的心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仿着文本说故事。然后根据文本的支架来学着说话,链接生活,活化语言,进行有条理地说话。在说的基础上,进行画画,画画情景图和写话的思路导图,然后根据自己所画的场景图和思路导图进行写话。用思路导图,降低了说话和写话的难度。
一、借助范文,梳理内容,趣说故事
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文时,图文对应,故事生动有趣,学生特别喜欢。行文结构也很鲜明,请学生试着去了解文本的建构方式。用心读文本,请学生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一样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反复阅读以后,纷纷举手回答,课文的1-3自然段在写法上是相似的。分别按照“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的思路来写的。
每学一个自然段,请学生根据上图和课文中的插图进行复述。学生说完后,请大家用星星,根据说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方面来评。说得特别好的,这三方面都达到的是(★★★)星,其次是达到两个方面好的是(★★)星,再次是只达到一个好的方面的是(★)星。
二、借助支架,亮化构思,续写故事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思路和表达,理解文本是怎么一句一句地铺开来写的。学生只有借助思维,才能把自己的理解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互换,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新的理解,深入文本,不断向更深处沉浸。
通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走进文本,触摸文本,走进文本的深处,了解到了篇章的建构方式以后,试着让学生去揣摩文本的主旨,与小猴子进行深度对话。并且告诫小猴子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扔了这个去摘那个的,见一样爱一样,没有既定的目标,到最后一无所获。在了解了文本的主旨以后,请学生试着进行想象说话。
(一)想象说
根据上面理出的文本支架,在复述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一下,小猴子除了去玉米地里、桃树下和西瓜地里,他有可能来到什么地方呢?请学生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句式,进行说话。学生灵机一动,纷纷举起小手说: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来到一棵梨树下,看见满树的梨子又大又黄,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摘梨子。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来到一片椰树林里,看见椰子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摘椰子。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来到一片草莓地里。看见满地的草莓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摘草莓。……
学生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说了很多小猴子可能要去的地方。根据学生的说,及时加以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说话能力。能根各自的生活经验结合想象,参照文本的图式展开说话,并能正确运用恰当的动词。
(二)快乐写
有了上面的说、画的环节,写应该不是问题。根据自己所画的场景图和写话的思路图。有了以上的写话支架,便于学生把话写通顺,写具体。然后根据所画的内容进行写话。学生在各自的画作旁,写上自己要写的话,当堂点评,肯定他们写得出彩的地方,让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
三、图式迁移,借助构思,编写故事
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一个图式迁移,发现写话的基本图式(谁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形成固定的写话图式。同时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再造。这是一个从读到说,由续写再到仿写的过程,把文本作为范本很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读中发现规律,就是课文中的前三个自然段在构段的思路上是一样的,梳理出框架,然后请学生根据框架图进行有条理地复述这个故事,讲得情节生动有趣,因为有了这个说话的支架,学生说起来连贯、有条理。
随后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去读读课文,想想每句话之间的前后联系,看着图来说故事。理清文本的思路图,再次看图,利于学生图文并茂地进行有序说。为下一步的写打下基础。
四、有效引领,研图重构,修改故事
(一)反复读
请学生反复读读自己写的话,注意哪里该停顿,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读一读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正确等。通过自己的反复阅读,就能读出语病,读出漏洞。然后再自行修改。有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后自己呈现的写话作品如下:
生:星期天,天气晴朗。小明去河边钓鱼。刚开始,鱼鳔一动不动,后来他发现鱼鳔开始晃动,于是用力提起鱼竿,只见钓到了一条很小很小的鱼。小明不放弃,随后,他发现鱼鳔又在剧烈晃动,他用力一提,只见一条活碰乱跳的鱼被钓了起来。他开心极了。
根据写话的支架,看图以后如实写。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是他们在领会写什么,怎么写的基础上的创意写。这是活学活用,有所领悟后的成果。
(二)用心改
对学生的写话个别指导以后,让学生按照“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心情怎样,结果怎样”这个写话的支架,来写话。对表达不清的地方需要再次修改,尤其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等。随后请学生个别站起来读自己写的话,请大家注意倾听,评一评,写的好的地方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在哪里?该怎么改?
有学生是这样修改好他的写话内容的:星期天,小明拿着钓鱼的工具去河边钓鱼。他先把鱼饵穿进鱼钩,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鱼竿放到河中,静静地等待鱼饵上钩。这时他发现鱼鳔在晃动,于是连忙提起鱼竿,一看竟然是条特别小的小鱼在捣乱。看着那么小的鱼儿,他又把小鱼放进河里。他很失望,可是他没有放弃,继续在那等待,注视着鱼鳔。只见鱼鳔再次激烈晃动,小明迅速提起鱼竿,只见一条鲫鱼在那儿慌乱地蹦跳着,小明开心极了,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卫航)
在图画与文本之间的转化过程,立足于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利用写话支架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长新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自身自长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五彩斑斓,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在完全领悟写话的要求后的有创意的具体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融入了生活实际,创编得很有生活气息。
(三)引导评
对修改以后的习作,利用多媒体,投放在一体机上,大家一起做读者,一起读一读,评一评。对写得完整、语句通顺、有感情、富有童趣和语言风趣的为五星,其次为四星、三星等。
学生倾听以后,会如此评价:说有同学语言很丰富,比如用上成语“小心翼翼”等,很好。有学生说,他能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话写活了。评价很有针对性,也很有激励作用。
这样的评价机制,在于引领学生写话往这几个方面努力,争取在写通顺的基础上,把话写得更美更吸引读者。
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出文路,然后会顺着文路来说话。在说的基础上进行续写话语。在学会续写的基础上,让学生灵活运用,进行有创意地仿写。由仿到创,让写话妙趣横生,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上、下。([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806)
单位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梧桐街道环城北路2000号城北小学(314500)
联系电话:1386737442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