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 山东寿光 262714
【摘要】面12区位于八面河主体断裂构造带中部,北邻面4区,南接面14区。面积1.51km2,储量529.63×104t,主要含油层系沙三上、沙三中、沙四段,本次调整的目的层是沙三上5砂组,含油面积1.10km2,地质储量144.6×104t。目前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阶段。结合5砂组开发现状,制定先抽稀重建矢量化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在重建井网的基础上强化注水,提高地层压力;待地层压力得到恢复,强化排液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调整思路。对提高老区采收率和采油速度,改善老区特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面12区;特高含水油藏;注水开发;存在问题;调整对策;开发效果
1.油藏概况
面12区位于八面河主体断裂构造带中部,北邻面4区,南接面14区。面积1.51km2,储量529.63×104t,主要含油层系沙三上、沙三中、沙四段,本次调整的目的层是沙三上5砂组,含油面积1.10km2,地质储量144.6×104t。5砂组总体构造较为平缓。其南、北、西面为断层控制,仅在东部开启,是相对较为封闭的圈闭。 油气主要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为构造-岩性油气藏。S3上51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不同时期河道砂叠置而成的厚油层。砂体平面上厚度4-10米,平均有效厚度7.4m。渗透率900-1800mD,平面上厚度和渗透率差异较小。5砂组平均渗透率属1332mD,平均孔隙度35.4%,密度0.946,粘度1940mpa.s。属特高孔-高渗普通稠油Ⅰ类油藏,从敏感来看,除碱敏呈中等偏弱,其他无明显敏感性。
5砂组1986年投入开发,1987开始注水,至今已有33年,开发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87-1989年基础井网建设,产量达到峰值7.5万吨,自1990年开始产量处于递减阶段,2008年至2012时进行细分层系开发,年产油量回升到1.0万吨,取得一定效果,2013年以后调整工作量下降,产量逐步下降,到2463吨。截止目前沙三上5砂组油井开井8口,日产油6.1吨,日产液量307方,综合含水98.0%,注水井开井3口,日注水量237方,采出程度33.0%,采油速度0.17%,处于高采出程度、高含水、低采油速度开发阶段。
2. 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
2.1 5砂组在开发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2.1.1 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控制程度差
继08年细分层后, 5砂组未进行过大的调整, 近年来由于老井陆续套变停产(平均生产年限21年),造成井网失控,失控区域主要集中在构造中部,以及西部断层附近,套损井增多,开井数下降,各项指标劣化,与09年相比,井网密度由21.82下降至10.0,年产油量由1.0万吨下降至2643吨,年采油速度由0.69下降至0.17。
2.2.2 地层能量保持低,动态调整基础差
由于水井套变,未及时补充注水,注采比偏低,2018年地层压力8.36MPa,油层总压降2.49MPa,动液面627米,单井日均液量38.4吨,保持水平偏低,油井提液空间受限。
2.2 5砂组在开发中主要有以下潜力:
2.2.1 剩余油普遍分布,饱和度较低
5砂组井况损坏严重,注采井网总在“缝缝补补”,并没有相对固定,平面上曾注水井“遍地开花”,通过历史动态分析认,为注水水线到处都有,剩余油被注水切割的非常零散。
根据剩余油监测资料及近年的测井曲线显示:流线上剩余油饱和度在21.4%-26.5%,流线间剩余油饱和度在28.4%-37.7%;剩余油存在“普遍分布、但饱和度较低”的特点。按常规的调整方式,难以实现效益开发。
2.2.2 历史上抽稀提液效果好
近年5砂组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其中效果较好的是抽稀提液,对比4口提液井提液两年的生产情况,油层厚度大,注采井距大的M12-11-31,提液效果显著。提液两年累增油2335吨。12-11-31井控制地质储量:31.8万吨, 下电泵前累计采油量:8.61万吨 , 采出程度:27.0%,含水98.8%。10.01月下电泵至15.11月套变累计增油8244吨。
3.工作思路及主要做法
结合5砂组开发现状,制定以下调整思路:首先抽稀重建矢量化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在重建井网的基础上强化注水,提高地层压力;待地层压力得到恢复,强化排液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3.1 构建不规则注采井网,经济高效控制储量
通过对历史上钻遇5砂组的116口井进行摸排,生产井(采油井32口,注水井23口)55口占总井47.4%,套变井61口占比52.6%,可利用井26口占22.4%,其中可直接修复利用井2口,其余需侧钻才能利用,根据井况统计,确定井网重建原则:
(1)失控制区域利用老井恢复、侧钻等实现控制,进行流线修复;
(2)控制区域井距由200米抽稀至250m,根据需要转向注水。
预计重建井网后抽稀流线6条, 新增流线16条,井网密度由10.0上升至14.5,单井控制储量由18.1下降至14.5万吨。
3.2 强化注水,提高地层压力水平
在重建井网的同时,借用相似油藏胜二区经验公式,确定5砂组现阶段合理的注采比1.3。根据注采比、各井区采液速度,确定现阶段各井区配注量:西部井区配注190m3,中部井区配注160m3,东部井区配注180m3。在加强注水同时加强油水井相关资料的录取,特别是压力资料录取,加强动态监测,及时监控单元地层能量恢复状况,及时调整。
3.3 强化排液,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确定注采比之后,对提液时机进行了研究,从144个提液方案中研究发现,压力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的0.8p-0.9p时采收率是最高的,即压力达到8.68MPa以上时,有利于提液,提液时机确定以后,对提液倍数进行模拟计算,提液倍数在2-4倍时,采出程度最高达26%,有利于油田开发。 然后对合理生产流压进行计算,5砂组合理流压4.27MPa。利用地层压力、流压、地层系数KH值计算,在不同区域油井产液能力是有所差别的,地层系数小于7000的区域液量应控制在80方,7000-12000之间的区域液量应控制在80-150方,大于12000的区域液量应控制在150-300方。考虑大幅度体液后,需要保持地层压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注采比保持在0.9-1.0是最为合理的。
按照以上的调整思路,我们做了以下工作:截止19年10月份,5砂组共实施油井工作量8口、水井工作量4口,中部、东部井网已初步完善,恢复控制储量29万吨。日注水量由18年12月的237方上升到目前的448方,日产油由6.1吨上升至10.7吨,采油速度由0.17%提升至0.27%。
预计沙三上5砂组全年生产原油3943t,新井产量729t,措施产量741t,老井自然产量2473t。
3. 下步措施
下步继续针5砂组进行调整治理,主要是以下工作:
继续完善西部注采井网,完成遗留的5口部署工作量,加强西部储量控制程度;在完善井网基础上继续强化注水,提高地层压力,同时加强动态监测;把握提液时机,待地层压力压力提升到8.68MPa(80%)以上时,油井按照配液量提液生产。
【参考文献】
[1]姜汉桥.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石油大学出舨社.2004
[2]陈涛平,胡靖邦.石油工程[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