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 462001 河南漯河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高中化学德育素材挖掘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21YB1324)
摘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且高中化学教材中德育素材丰富多样,所以高中化学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取了课题总结的形式,对课题目标提出了思路和研究方法,并且得出预期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以期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 德育素材 思政教育
一、课题背景
在新课标下,国家越发重视学生的学科教育素养,需要落实到课堂实践环节,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同时能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而现阶段针对于高中化学,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更专注于课程本身,从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建设与发展,对于蕴含在化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挖掘的深度不够,重视程度也不够,不能很好的将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同时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也容易忽略素材中的思政教育意义,更加注重分数的得失。这种有失偏颇的教与学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本次课题研究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且进行实践环节,加以分析与反思,以期帮助学生改正传统化学学习当中的局限和弊端,更好地融入思政建设,提高德育水平。
二、课题目标
1 加强化学教材之中的德育渗透
让学生更好地从教材之中完善德育观念,更好地理解教材背后的价值取向,能够以更深层面了解化学,学习化学,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帮助学生构建更好的精神面貌
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化学知识,主动进行探索,并能够在德育建设之下,让化学更好地应用到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当中,帮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3 让课堂能够和社会更好地衔接
把化学知识真正的应用到未来生活和社会活动当中,甚至为改善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等方面贡献力量。能够通过化学这门学科所展示出来的深层含义,直观的反映社会变化,加强社会道德法则和心灵教育的融合。
课题研究思路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学生的化学课堂以及对课堂之外内容的扩展与延伸为切入点,帮助学生从课堂生活和课余生活两大层面来进行化学德育观念的渗透。
首先教师要多研究教材,以课程为载体,深挖蕴藏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比如高中化学教材中会出现许多科学家,可以结合这些科学家的事迹,提炼对应思政元素,融合课堂教学与学科育人,发挥合力育人优势。
其次从课堂教学入手,可以采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法”“体验式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法”等方法加深对德育知识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和课间活动,实现知识学习与品德发展相融合。
另外也可以通过化学发展史,了解化学发展一路走来遇到的困难和变革,以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更好的建设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总体而言,化学内容和德育知识的有机融合,需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入手,知识与素材,课堂与课下,学校与社会,理论与生活等相结合才能真正打造以学生为本的最佳思想政治素养建设环境。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资料分析法
结合化学内容,加强高中化学课堂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教师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查阅大量资料,并最后落实到教材本身。教材中有很多合适的德育素材,例化学应用方面,会涉及到我国工农业生产生活等情况的变迁,这些素材整合总结,并渗透到学生课堂化学知识的学习当中,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教师通过素材的筛选与处理,继而通过多媒体方式,互联网方式,运用图像、资料、音视频等为学生展现出来。在带给学生更加直观展示的同时,发挥资料研究法的最优效能。
2实践考察法
(1)课堂实践
加强化学与思政的融合,还需要落实到实践环节,这也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核心。通过对化学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挖掘,继而利用课堂教学融入德育因素。教师可以创建情境主题,帮助学生设计出一些符合化学与生活实际的教材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对化学物质的学习延申到生活,通过课堂上的实验物质之间的各种反应,引申到生活实践中的化学,这些化学知识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怎样推动社会进步。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对化学课程更加重视,也间接地促成了正确、积极、正能量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优秀的教学情景设定能够让学生更加有代入感、参与感,让学生更感兴趣,这样的情景中,适当的进行德育熏陶,既能让学生接受程度更高,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2)社会实践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如果能参加社会调查,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德育素养。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中,能了解化学带给人们的利与弊。例带领学生去工厂、化学实验室、医药室等进行参观,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学习化学旨在帮助社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发展带给人类社会的弊,如环境污染等。在这样的理论建设下,学生对化学能够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也能够真正爱上化学,主动去学习、探索化学。同时,可以开设以“环保和节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市民每天使用的塑料袋数量,或者调查附近地区垃圾分类的情况,分析出哪些垃圾含有有害化学成分,这些垃圾该如何进行合理的处置,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以此提升学生的格局,增加学生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并积极履行对环境的保护职责。
五、课题研究效果
在进行以上实践探索之后,学生对于德育层面的认识会有一个质的提高。德育教育可以在化学学习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同时开展,融入到整个高中教育阶段。学生通过这样的渗透与融合,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会得到升华,最终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在以后学习道路中勇敢面对和克服困难,并且能够真正的应用知识文化提升自我,造福社会。
六、课题研究创新点
(1)发现德育素材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点和相互作用关系,为化学课堂思政教育建立一个协同的教学模式
(2)认识不同教学情境中思政教育的不同渗透模式
(3)发展一种理科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思维
(4)根据课题的研究过程和需要,除了调查报告、论文、图片、会议记录等又形成了更多的成果展示形式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和感悟
(1)在化学课堂进行知识讲授和融有德育素材的思政教育教学时,某些章节知识点和素材的过度衔接生硬,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需要在以后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中重点注意,更加钻研教材,备教法,使知识讲授与德育浑然一体。
(2)同一个班级学生性格迥异,接受能力不同,领悟能力不同,受挫能力不同,所以除了课堂的引导教育,同时部分学生需要课下“加餐”,最终使一个班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养建设上能保持一个“差不多”水平,达到国家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养的要求。
(3)应该同时建立对应的学生德育方面的考核制度,对有明显心理等方面的学生可以建档实行跟踪观察制度,以保证这一类的学生也能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4)课题结束后,研究远远没有结束,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需要继续关注和思考。
(5)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整合转化为教育资源,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学生和教师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总结
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尤其在高中化学这一门学科中,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某一阶段,而是应该彻底的贯彻到整个高中教育和所有的学科当中。通过有机的融合,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正向的环境之中努力学好各项知识,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合理运用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回馈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时,应注意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付出耐心和诚心,恒心和好奇心,还要拥有创新精神,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充分发挥高中化学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真正帮助学生在化学之中获得能量,增强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身心健康亦能够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2)
[2] 尹雪娜,杨珊珊,徐丹.“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以有机化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9(12):96-98.
[3]杨业华.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4-1-15(13)
[4]本报评论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N].光明日报,2016-12-11(1)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6]罗薇.“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庆 社会科学,2018(6):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