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监测技术手段发展分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地震监测技术手段 发展分析研究

李德超

盘州市应急管理局-盘州市地震监测台 贵州省 553537


摘要:在当前信息技术和相关技能飞速发展与提高的背景下,为了有效提高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地震监测技术手段在开发研究和优化过程中大量使用了信息技术技能,更加有效提高地震震级、发震地点(震中)、发震时刻等地震要素相关数据的采集获取,通过研究分析,总结探索地震发震规律,科学进行预测预判,促进有效提高预警能力,为快速科学拟定应急办法提供信息支撑和帮助。

关键词:地震;监测手段;信息;发展

1地震监测

地震监测,是在地震发生前后,对地震活动的监视、测量。地震监测主要是运用专业的地震台站和一些宏观前兆观测点,专业的地震台站主要用监测仪器,如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用来监测地震微观前兆信息;宏观前兆观测点则主要靠浅水井、水温、动植物活动异常等手段,来观察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现象。

在地震监测技术技能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研究开发优化监测技术措施,如使用地磁场、地电场、重力场等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获取相关数据,以正确探测了解监测区域不同时期的地质改变情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地震信息的改变,剖析、跟踪和猜测监测过程中的相应信息,我国在地震监测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相应的地震监测台网,并规划了相应的大面积移动观测台网。经过这些地震监测台网的组合运行工作,采集大量的地震活动监测数据,然后经过信息网络的传输,扩大监测区域的覆盖率,可以更加有效地汇总地震活动监测信息,以达到快速高效收集信息、科学分析信息数据、建立高效响应机制的目的。

2地震监测技术手段发展策略分析

2.1建立地震监测预警机制

目前,在地震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震预测依然是世界性难题,由于现阶段科技水平的限制,无法真正提高地震预报的精准度。这就要求在预警方面加强建设力度,使人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地震发生的预警信息,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极为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疏散撤离,将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我国地震预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特别是汶川地震之后建造了5000余座地震预警站,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通过测震站及预警站的建设,现今已经可以对地震动态进行有效监测,并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对即将到来的地震进行提前预警。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研制出一种提前预警方式,地震发生后震源会首先向外传播“P波”,然后是“S波”,“P波”传播较快(每秒5.5-7千米),具有破坏性的“S波”则传播较慢(每秒3.2-4千米)。当地震监测台站率先接收到监测区的地震P波后,可以将其转换成传播速度更快的电磁波,告知地震监测中心分析计算,并抢在具有破坏性的S波到达之前发布地震预警。据统计,预警时间为10秒时,可以有效减少39%的伤亡,预警20秒的话可以减少63%的伤亡。这种技术对人类拥有极大的安全保障。2014年8月,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通过自主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成功为民众提前预警云南鲁甸6.5级地震,至今大陆地震预警网已经预警了64次地震。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由中国地震局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减灾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再次成功预警此次地震,其中,成都市提前49秒预警、重庆市提前31秒预警、泸州市提前6秒预警。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基于地震监测预报的实效性及实际情况,开发出了地震预警软件,当地震发生时,可以提前预警,为民众争取到了宝贵的逃生避险时间。

2.2利用信息技术做好监测基础工作

通过信息技术管理与帮助可以有效提高地震监测预警效率,那么在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谋划设计相应的地震监测预警基础工作制度,保证有效提高地震监测预警效率。在地震监测过程中,相关工作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地震监测预警区域进行划分,将其分成监测点与危险点,进而通过相应设备开展有效的监测预警管理工作。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其方案也就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改变,并对其地震监测台网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其可以符合地震监测预警需求。信息技术与技能在地震监测预警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地位与价值,高度重视与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技能,能够有效提高地震监测预警效率,为民服务,造福于民,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2.3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在地震监测预报过程中,关键因素是地震活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度。只有做到数据的准确,才能实现深入研究,并做到方向正确。另外要实现对地震活动监测数据的合理分析,从而获得最为准确完整的资料,对地震预报及预警有着决定性意义。要重视地震台网的建设工作,对于新的科技手段,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可适时加入到地震监测体系之中,并密切关注其具体作用和进行修正完善。要进行地震监测台网的合理化布局,在地震带及地震高发区应增加地震台网的密度,完善地震活动监测工作。由于地震监测设备的精密性较高,要做到科学合理使用,并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维护工作。

2.4树立正确的地震监测预报发展观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是防范地震灾害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要对这项工作进行合理化发展,在现有设备及技术水平的情况下,积极建立科学有序的发展规划。坚持正确的发展观有利于做好地震监测预警各项工作和重点工作,实现地震监测预报中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对当前地震预报的现状要有清晰认识,明确现有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地震预报的精确度,使地震监测预报能够向着科学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其次要积极运用现今较为成熟的科学技术,并通过参照以往数据的方法,经过基于统计学的合理分析,对当前地震发生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并实现地震发生时间的精确预报。树立正确的地震监测预报发展观有助于认清地震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并依据现有技术手段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监控重点区域突出,进而实现检测效果的最大化。

2.5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地震监测预报

当下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分析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内。由于地震监测预报的不确定性,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分析,进而勾勒出地震发展变化的总体图,并据此寻找各项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在当今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有着广泛应用。大数据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合理分析,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震监测预报也应紧紧把握科学性,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对地质情况的实地勘察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在以往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相关工作者往往要处理大量繁重且枯燥的数据,仅仅依靠自身经验进行结果的判断,并通过对以往数据的分析得出各项数据间的因果关系。整个过程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数据的失真。具有较大弊端,不易从中窥见地震发生的规律性。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及长期发展规律,使得数据更加准确,参考价值更大。同时庞大的数据库规模为开展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性,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样本及资料。

3地震监测预警帮助快速响应地震应急服务

当监测到发生破坏性地震并进行预警之后,将非常有利于各级政府决策快速响应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抢在第一黄金时间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给受灾人民群众带来生的希望。

(1)地震应急准备。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平时就要做好做实,当发生破坏性地震需要启动地震应急响应时,要立即启动,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人员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最为重要的是保障和抢通生命线,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科学合理动员救援力量如部队、武警、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部队、社会救援力量等参与抢险救援行动。

(2)快速机动开展救援:在可能的情况下,调动军用、民用、客机按要求运输救灾救援队和救援装备设备、食品、药品、饮用水等,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进行机动运输,紧急运送救灾人员和物资往返灾区开展抢险救援。

(3)为地震灾区救援提供余震监测技术服务。在地震灾区架设临时性流动地震监测仪器设备,对灾区余震发生情况进行监测技术保障,适时提醒抢险救援队伍人员,及时采取必要的紧急避险措施,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结论

通过分析,了解在信息技术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技能的发展进步,为地震监测预警带来很大的帮助,也了解信息技术在地震监测预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信息技术技能运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对信息技术技能的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和剖析,总结经验与得失,改进优化相关技术措施。运用科学技术措施指导服务实践工作,在实践工作中优化完善科学技术措施,做到使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全面有效推进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发展质量与效率的根本目的,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提供和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石.地震监测预报信息化技术与实践[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0(1):119.

[2]孙长江.大数据时代对地震监测预报问题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8,(21):228-229.

[3]张良,孟宪莹.试论中国地震监测预警预报体系现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19):1.

[4]高翠珍,王晓霞,薛锦明,等.大数据时代地震监测工作改革探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