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第六小学
[摘要]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参与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并且有意义的获取成功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深度学习 10以内加减法
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和方法迁移。结合青岛版一年级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确立了教学的深度学习。
1.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不足,他们虽不像成年人那样能有所创造与发明,但却有好奇、好问、 好思考的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情感能相互沟通,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亲生他们的个性,鼓励大胆思考,肯定其独创性的思考与方法,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创新潜力得以开发。
例如我们在教学连加连减的时候,情境图出示的不直观,我们会用动画的方式让学生看到小白兔来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合起来是用加法的算理。更加直观,追问学生为什么用加法,学生深度思考加深对算理的认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由于没有学习过两步加法的问题,教师让同桌之间小组合作,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可能会有多种解决方法,符合学生深度学习。对于多种方法,教师都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今后再出现问题时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可以先算4+3=7,再算7+2=9.也有的同学列出综合算式4+3+2,在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时有的同学从左到右以此计算,也有的同学先算3+2,再用4+5。学生的解决方法多种多样,可能有的方法看上去比较“笨拙”,但是我们要鼓励,同时也引导他们去思考别的同学的解决方法,看看他喜不喜欢,经过多次尝试之后就会有所体会。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在教学时加入了趣味性,在课堂中进行比赛,分组尝试解决问题。对准并且快的同学发奖励奖章。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经过对比之后选择最优的方法。激发他们去用新的方法去尝试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深度学习做好铺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的导入阶段能不能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年级学生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本单元在教学时由学生喜欢的《西游记》故事引入新课,用多媒体或者是情境图来呈现课本中的情境,以我们来到孙悟空的老家了——花果山,从这幅图上发现信息,启动教学,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并且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然后选择“一共有几只猴子”等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向学生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做好铺垫。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 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生层面,日积月累,耽误孩子的一生。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例如,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 (如:2和7组成9; 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教学要联系生活调动学生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新课程倡导学生动手操作,有效的动手操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中获取学习的乐趣。多种实践证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促进深度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解决5以内的加减法时,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孩子利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加深对分与合的认识。如果让学生动手计算的话不直观,一年级同学喜欢通过活动的方式,在活动中学习。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深度学习基于学生需要,重视学生心灵的感知,学习过程既是可视的,更是“触及心灵”的,即使在离开课堂和学校之后,学习者仍能继续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帮助学生构建一种学生需要的学习经历,让不可或缺的课堂学习变得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郭华.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J].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