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颍州区委党校,安徽 阜阳 236005
【摘要】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根基,是国家战略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然而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基层社会治理。如今安徽省全境加入长三角,这对阜阳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阜阳;长三角一体化;基层社会治理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阜阳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十三五”时期,阜阳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被明确为区域重点城市,全市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首创首成,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6%。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阜阳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成绩的背后仍有困难和挑战,加强和创新阜阳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则成为时代的选择和要求。
(一)有利于妥善解决阜阳社会存在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属于深化改革类的工程项目,可以很好的解决区域和城乡、领域发展等问题,满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内容的建设需求[1]。对于阜阳市的发展而言,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着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比如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足、治理主体单一、科技融合不足等问题。解决阜阳社会存在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必须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智能治理、通力协作、达成共识、实现共赢,提高阜阳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二)有利于阜阳融入长三角加强区域重点城市建设
长三角地区基层治理基础好、政策实、创新优,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这对阜阳整体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将面临长三角地区激烈的竞争,同时也是我们主动作为、谋定而动、资源互惠的机会。要想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稳定、充满生机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基础。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加快阜阳市区域重点城市建设,推动阜阳市和长三角其他地区探索共创“长三角地区基层治理示范区”,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实现阜阳十四五规划的历史选择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中央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从宏观角度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必然要求。从微观角度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对于促进阜阳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阜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确保阜阳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不断创新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夯实基层基础,搭建基础平台,才能把握基层的实际情况,从而及时解决基层的问题、化解基层的矛盾,把工作切实做到基层,与基层群众的感情做到水乳交融,如此实现阜阳十四五时期的规划目标就有了稳固的基层社会基础。
当前阜阳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
基层党组织是党团结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也是党的执政根基所在。随着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部分基层党组织威信消弱,对党员群众发动、号召、影响能力不足;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社区、村两委不团结,在群众心中形象较差,凝聚力下降。
(二)基层人才队伍紧缺
就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情况看,主要存在负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人员普遍老化、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年轻干部,而且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也损害了基层干部队伍的形象。
(三)人民群众参与度不高
人民群众既是基层社会治理成果的享有者,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他们的参与充分地表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民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多数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比如城乡社区举办的一些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参加的人员也偏向于老年群体,年轻人屈指可数,使得社区在治理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情况都显露出我们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动员范围比较小,大部分人都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不高,对自身的定位认识不足;因此,社区难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难以推动社区的稳定运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四)科技融合不足
目前阜阳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对新兴科技手段实战运用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此外,也存在对软件重视不足、数据利用率不高、数据服务产品化不强、与传统治理手段深度融合不够等问题。
(五)法制建设欠缺
一方面存在法治意识欠缺的问题。部分基层干部未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工作,政策法规不熟悉,习惯于用人情来解决问题,一味的当“和事佬”,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用不好,创新办法不会用,依法治理的意识不强,依法治理的水平不高。在基层,少数群众仍然“信访不信法”。当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热衷于到上级领导机关上访,不仅造成了司法资源闲置,而且加大了信访工作的压力,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是法治服务欠缺。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不完善,相关服务制度、监管制度不健全,导致部分群众对基层法律服务的社会认知度不高,较少使用法律服务这个法治救助渠道。
阜阳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思考
以党建为引领,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阜阳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放在首位,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提高党领导基层政权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能力,有效发挥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作用,显著提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另外,还需要构建党建示
范点,找到之间的问题和差距,弥补短板问题,将基层党建工作真正的融入到基层的治理全过程当中,以此来满足“以点带面,从线到面”的治理效果。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以一体化的思路与举措,打破行政壁垒,加强政策协同。因此,阜阳市应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打破行政壁垒,加强政策协同,制定和完善适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法治是社会基层治理的制度保障和基础性准绳,需要通过法律和制度供给为社会基层治理有效运行提供规则。阜阳市应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和现实需求,进一步优化完善公序良俗、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社会组织章程等的指引、约束作用。要学习借鉴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先进性经验和创造性探索,推动基层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组织制定完善自治规则,在适当时机把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的社会规则上升为法律规则,构建涵盖全面、层次清晰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以合作交流为纽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阜阳基层社会治理需要站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发挥好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区域合作机制。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共同利益诉求、共同商议机制、共同行动规则,探索寻找协同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和“最深切入点”,在社区公共服务、数字化治理、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方面,共同谋划具有标志性和辨识度的重大项目,推动重点协同事项出成果、见实效。
以群众自治为基础,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参与度
自治是基层社会运行的重要方式和依托,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源头。基层社会自治构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2]。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积极作用,努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充分保障人民主体地位,采取务实有效的办法举措,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以社区自治为基础、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努力推动治理重心下沉,建立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小组等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要千方百计解决好,维护好;对于非合理诉求,也要耐心引导,用法治、政策和感情消释矛盾、化解风险。要想方设法让社区群众更多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让群众了解社区工作、参与社区事务[3]。
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
智能化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和强大技术支撑。在数字化经济大发展时代,基层治理正加速从传统型向智慧型转变。加强和创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阜阳基层社会治理,要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数字化转型,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依托现代科技手段,构建起基层“智”理共同体、“慧”网全覆盖的治理新格局。首先,要推进智慧治理中横向数据联通共享,强化基层社会事务基础数据分析运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其次,要通过技术链条串联,深化网格智联、事务协同的体制机制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性提供制度保障,提高预测预警、风险防控的精准度,进一步建好、用好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大脑”,让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社会治理。最后实战化运用,搭建民情民意汇集平台,分类解决好群众最关切的民生、安全等问题,实现服务更精准。搭建智慧便民综合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多项便捷服务,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天柱,张海航,朱朝寅.党组织主导的基层协商机制探讨——以宁波北仑区大碶街道区域协商议事制度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3).
【2】李文钊.辩证认识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性问题[N].北京日报,2019—12—23(14).
【3】许晓东,张乐.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N].人民日报,2019—12—17(09).
阜阳市2020年社科规划课题FSK20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