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教育集团友谊校区,湖南长沙 410006
对话是了解人物性格的主要途径,而《陶罐与铁罐》中的对话极具典型性。我以此课为例,另辟蹊径,从特别的称呼、生动的标点、丰富的提示语入手品读人物对话,学生不仅通过朗读感受到了人物性格的差异,同时积累了人物对话写作的经验。
所谓“曲”径,是扎实的路径,是新颖的路径,是能激发学习热情而让其有所得的路径。那么我在《陶罐与铁罐》中设计了几个“曲”的节奏呢?
一、内容之曲:特别的称呼
在处理陶罐与铁罐的对话时,我们常常停留于反反复复地读。其实体现人物性格的,最直接最本质最关键的还是语言,所谓“言为心声,语为心境”。再进一步,从一个人对他人的称呼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关系亲疏和心理变化。所以在陶罐与铁罐长长的对话中,我将着力点集中在两者间的称呼上。它们的对话一开始就呈现出两种极富个性的称呼——“陶罐子”和“铁罐兄弟”。
二、情感之曲:生动的标点。
在文学作品中,以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更能体现作者的意志。因此在“陶罐”与“铁罐”对话的众多标点中,我选取了两个表现力很强的标点进行了详细剖析。一个是在文中反复出现七次的感叹号,另一个是只出现了一次的省略号。
1.突破感叹号
突破感叹号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对话,接着看感叹号的分布。七个感叹号中六个由铁罐发出,全体师生现场当了一回铁罐,跟着老师的手势,声调一次比一次高,语气一次比一次重,愤怒也在一次又一次根深蒂固了。通过全体同学的读,将铁罐的傲慢无礼推向一个顶点。然后在铁罐喋喋不休、咄咄逼人的气势氛围中,同学们自发引出陶罐忍无可忍之下的一个感叹句——“有什么可吵的!”这样鲜明的轻重对比、强弱对比、刚柔对比之下,铁罐的傲慢与陶罐的谦虚浑然天成。
PPT出示:
“陶罐子!”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有什么可吵的!”
“你算什么东西!”
“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2.突破省略号
突破省略号时,我主要关注了它的使用情境。深入文本,同学们就会知道两个人的争吵在此时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面对陶罐的耐心解释,铁罐立刻用“住嘴”打断陶罐话语的这个小细节,更是将铁罐的傲慢无礼推向一个巅峰。
PPT出示: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从感情强烈的感叹号到带给人无限想象的省略号,同学们不知不觉地感悟到了标点对人物性格的凸显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动的标点已经从无声的语言幻化为千言万语,从微不足道变为举足轻重。在以后的写作时,相信大家不仅仅只停留在对话本身,连能渗透情感的标点也会更加注重。
三、形式之曲:丰富的提示语。
人教版教材时,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对话教学的重点放在提示语上,加动作、神态、语气。所以我在处理提示语时回归作者本来的提示语使用情况,避重就轻,设计了两个小环节进行突破。
第一,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其带上丰富的表情、肢体语言现场演绎陶罐和铁罐;第二,在同学们有了实际体验后,用留白的方式让其充分发挥想象。三次对话中,前两次都有提示语,最后一次却省去了提示语,这可是作者有意而为之,正好为我所用。
通过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演绎,我们不难发现,提示语更加具体生动,其人物形象和性格才能加丰满鲜明,读着对话才能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画面感。在品读→感悟→演绎→想象之后的生成显得更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张弛有度了,这就是基于生活、立足文本的提示语。
PPT出示: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 )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四、升华之曲:有效的练笔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因此对于作文起始阶段的三年级而言,仿写是作文主要训练形式。就从同学们触手可得的文具入手,一个是身经百战的“大喇叭”铅笔,一个是唯唯诺诺的“胆小鬼”钢笔,它们就有了和陶罐铁罐一样的生命力,它们也发生了一系列争吵。
课堂上我不仅给它们设定一个能彰显个性的称呼,还要配上不同的标点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同学们现场加标点,用朗读的形式演绎,教室里一下子就成了剧场,学生成了写剧本的作家和演剧本的演员,这样的课堂才显得有生命张力,这样的课堂才会深受学生的喜爱。
PPT出示:
“胆小鬼 有什么可怕的。”铅笔叫道。
“大喇叭,你身经百战,当然没问题啦!而且 ”钢笔说。
……
五、结语
《陶罐与铁罐》是一篇既被以童话题材选入人教版,同时也被以寓言选入部编版的文章。面对它的特殊存在,我们在教学时不断删繁就简、推陈出新,教学重心由单纯的文本解读变为更高效的学有所得。
今后的教学设计,我也不仅只是着眼于这一篇课文,而是为整个单元的习作教学做辅助。就像这篇一样,通过品读陶罐铁罐的对话,学会通过对话来彰显人物性格。学生也在此课的学习中找到实实在在可以借力的方法,进而内化为自身写作能力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新鲜的“曲径”、扎实的“曲径”、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让其有所得的“曲径”,才能真正带领人们通往更加悠远的人物内心。